别再把外交部的话当耳边风:这个旅游胜地不能去了
大使馆提醒马尔代夫首都爆发大规模集会 中国公民近期慎赴
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2日发布安全提醒,指出鉴于马尔代夫首都马累1日发生大规模集会活动,中国公民近期应谨慎前往马尔代夫。
大使馆建议,在马中国公民和机构应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遇紧急情况,应及时报警并联系使馆。
大使馆提醒,如中国公民仍坚持前往相关地区,“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较高安全风险,并可能影响其获得协助的实效,因协助而产生的费用由个人承担”。
本次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月9日。
小贴士:
当地报警电话:119
中国驻马尔代夫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00960-7458160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来源环球时报)
马尔代夫报警电话:119,(+960)9790070(旅游警察)
马旅游部门投诉电话:(+960)3022229,3022253
马累ADK私立医院总机:(+960)3313553
马累国际机场问询处:(+960)3325511
马累国际机场失物招领处:(+960)7785366
中国驻马尔代夫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960-7458160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旅游注意>>
中国使馆提醒赴马尔代夫游客注意水上活动安全
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8日发布消息说,一名中国游客7日在马尔代夫一度假岛浮潜时溺水身亡。使馆提醒中国游客赴马尔代夫进行水上活动时要时刻注意人身安全。
事实上,除了热带海岛的美丽风景,包含了浮潜、游泳等在内的各项水上运动也隐含着不少危险,值得引起注意。,2017年中国游客意外受伤、溺亡事故频发,仅在2017年上半年就有77名中国游客溺水身亡,溺亡的大部分人是参加浮潜所致。
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称,2017年发生多起中国游客在马溺水事件。鉴于2018年春节假期将有更多中国游客赴马旅游,游客应避免在码头、航道、防波堤及未知水域活动。在对浮潜等活动有足够熟悉和了解前,游客应谨慎参加此类活动。
使馆提醒游客应避免在码头、航道、防波堤及未知水域活动。游客进行水上活动时如遇呛水、抽筋等紧急情况,应保持冷静,尽量浮在水面上,不要挣扎;遇到激流、暗流时,应顺势斜穿水流而过;浮潜时如遇呼吸管进水,应保持冷静,快速用力吹气将水排出。
前车之鉴>>
巴厘岛火山喷发 外交部多次提醒仍有游客前往
2017年12月,印尼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受火山灰影响,许多航班因而停飞,为接返近1.7万名滞留在当地的大陆旅客,大陆分别自北京、上海派出14架包机前往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后,当地机场紧急关闭,造成大批中国旅客滞留。
报道称,尽管巴厘岛存在明显危险,但还是有游客执意前往。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登巴萨总领馆本月1日发布声明,再次提醒公民暂勿前往。声明说:“如中国公民在暂勿前往提醒发布后仍坚持前往,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极高安全风险,并将严重影响其获得协助的实效,且因获得协助而产生的费用需完全自理。”
据报道,外交部从今年9月起先后发布了12次预警,提醒中国游客当心巴厘岛火山爆发的可能性大,但还是有大批游客不听劝告。
巴厘岛危机也激起民众对“任性”出游的讨论。舆论批评,事件暴露出中国游客对自身生命的不负责,以及对公共资源的滥用。
谨记教训>>
中国游客任性出游遭批 外媒:"战狼"式宣传致"巨婴心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0日报道,有分析说,中国官方的“战狼式”宣传太成功,导致一些国民产生“巨婴式公民心态”,完全依赖国家的援助,对领事保护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有网民说:“在他们眼里,公共资源就是我家资源,想用就用,于是大摇大摆地去作死,出了问题就找政府,政府不解决就骂它不作为。政府解决了就视为理所当然,丝毫不觉得麻烦别人是件愧疚的事。”还有网民说:“这是一种‘巨婴式公民心态’,他们剥离自己对自我的主体责任,完全把自己交给国家,像个孩子一样要求国家照顾。”
春运已经开始,在路上的人注定越来越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需要时时记住的是:维护规则需要在规则之内,身份不是通行证,遵纪守法、按规则办事才是最大的通行证。
正如网友所说,祖国是你危难时的后盾,但不是背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