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三头六臂的词语 成语: 三头六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三头六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三头六臂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编号: 1316
成语: 三头六臂
注音: ㄙㄢ ㄊㄡˊ ㄌ|ㄡˋ ㄅ|ˋ
汉语拼音: sān tóu pù bì
参考词语: 三头八臂
反义: 一无所长
近义: 呼风唤雨, 神通广大
释义: 「三头六臂」之「六臂」,原作「八臂」,指有三颗头、八条臂膀,为一种天神的长相。语本《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罗部.述意部》。后用「三头六臂」比喻人本领大,力强可畏。 △「神通广大」
Emoji符号: 3️⃣6️⃣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三头六臂”对应Emoji表情符号“3️⃣6️⃣”,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3️⃣6️⃣、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3️⃣6️⃣"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三头六臂」原作「三头八臂」,为佛家用语,指阿修罗神的长相,生有三颗头颅,八条臂膀,《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罗部.述意部》便说:「并出三头,重安八臂」。阿修罗为梵语Asura的音译。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恶神,在佛教中认为虽属天界,但无天人的德行,性情险诈,所以称「非天」。而又因其体形高大,力大无比,故其「三头八臂」之形象亦有力量强大的象征,但后来「八臂」多作「六臂」,「三头六臂」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本领大,力强可畏。
典源: 《法苑珠林.卷五.六道篇.脩罗部.述意部》夫论脩罗道者,生此一途,偏多谄曲,或称兵斗乱,兴师相伐。形容长大,恒弊饥虚;体貌麤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1>海,把日擎2>云,天上求餐,海中酿酒,如斯之类,悉为归依。 〔注解〕 (1)蹋:音ㄊㄚˋ,通「踏」,脚着地或踩物。 (2)擎:高举、支撑。
书证: 01.《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汾州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惊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 02.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总便有三头六臂天生别,到其间那里好藏遮。」 03.明.张凤翼《灌园记.第八出》:「那燕军久客在外,一定想家,就都散了,止剩下一个乐毅,就有三头六臂,也干得甚事?」 04.《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变作个天神模样,三头六臂,黑脸獠牙。」 05.《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料他也只是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只要寻他些破绽出来,便有分晓。」 06.《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几个飞狠的庄客走将拢来,多是有手段的强盗头,一刀一个。遮莫有三头六臂的,也只多费得半刻工夫。」 07.《红楼梦.第八三回》:「这样大门头儿,除了奶奶这样心计儿当家罢了。别说女人当不来,就是三头六臂的男人还撑不住呢。」 08.《镜花缘.第五二回》:「他又不曾生出三头六臂,无非也是一个肉人,怕他怎的!」 09.《镜花缘.第五二回》:「他那伶牙俐齿,若谈起文来,比那三头六臂还觉利害。」 10.《孽海花.第一○回》:「曾侯夫人也是个人,难道她有三头六臂么!」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人本领大,力强可畏。 【使用类别】用在「本领高强」的表述上。 【例 句】 <01>三太子哪吒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具有三头六臂的本领。 <02>他要没有三头六臂,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03>即使凶嫌是三头六臂,也要尽快把他逮捕归案,否则后患无穷。 <04>他虽然年轻力壮,精明能干,但也不至于有什么三头六臂的本领。 <05>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并非他有什么三头六臂,而是积极努力的结果。 <06>任凭那歹徒有三头六臂,警方也誓言将他逮捕归案,还给社会一个安祥的生活环境。 <07>教防身术的讲师刚登上讲台,全场的群众就一阵骚动,争相一睹这位三头六臂的女警官。
辨识: 请参考『辨识1316.html』
同「三头六臂」及「神通广大」都有本领高强的意思。异「三头六臂」侧重于形容能力、气力强大;「神通广大」则侧重于形容门路多,有办法。三头六臂神通广大辨似例句○ㄨ他虽然年轻力壮,精明能干,但也不至于有什么∼的本领。ㄨ○连这种东西你都能弄到,真是∼啊! 成语接龙“三”字结尾的成语
举一反三
暮四朝三
观隅反三
举隅反三
朝四暮三
“三”字开头的成语
三令五申
三缄其口
三思而行
三长两短
三教九流
三人成虎
三姑六婆
三言两语
三从四德
三顾茅庐
三头六臂
三寸不烂之舌
三顾草庐
三头八臂
三申五令
三言两句
三言五语
三人市虎
三寸之舌
三面开网
“臂”字结尾的成语
失之交臂
三头六臂
三头八臂
当车螳臂
失交臂
螗螂之臂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三头六臂。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三头六臂。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三头六臂”分成的单字详解:
三, 头, 六, 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