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分天下指什么 此人最早提出三分天下,谋略远超孔明周瑜,连关羽都要敬他三分?

火烧 2021-05-11 04:17:59 1082
此人最早提出三分天下,谋略远超孔明周瑜,连关羽都要敬他三分?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制造了大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事情。比如说“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

此人最早提出三分天下,谋略远超孔明周瑜,连关羽都要敬他三分?  

我们知道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制造了大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事情。比如说“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其实大多都是罗老师编撰的。而要说三国中被歪曲最严重的应该算是周瑜,上面说的几件事基本都与他有关,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个气量很大的儒将。

首先,北宋苏东坡怎么说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知道羽扇纶巾在三国那个年代是儒将的风采,一个羽扇纶巾的绝代将领,谈笑之间,就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给灭了,当然这里面也还是有些夸大其词。

龟山周瑜雕像

再看同时代的人都怎么说他的,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评价他是“周郎雅量高致”。所以这样一个英雄气概之人又怎么可能会被诸葛亮给气死呢?

那之所以这样描写,是因为罗老师想要突出我们的诸葛丞相。其实在小说中还有一个东吴将领也是用来突出诸葛亮的,这个人就是鲁肃。《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是一个老实人,或者说是一个窝囊废,什么本事都没有,被诸葛亮骗,被关羽恐吓,被孙权骂,甚至连小他一级的吕蒙、甘宁等都瞧不起他。如果鲁肃在《三国演义》里算冤大头第二的话,也就只有周瑜敢去当第一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鲁肃是怎样的呢?

首先,鲁肃富二代,性格豪爽,仗义疏财

古人云:“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而鲁肃正是如上所言。他和当时东汉末年其他世家豪族不一样,别人有钱都想着怎么买官保命。他虽然是个富二代,家里也很有钱,但是他却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据说他们村有很多人都去他家里蹭饭借钱,他也不找别人还。

三分天下指什么 此人最早提出三分天下,谋略远超孔明周瑜,连关羽都要敬他三分?

除了乐善好施,他还在他们鲁家村召集了上百个年轻小伙,给他们发工资,然后让他们每天操练兵马,自己当老板,估计这也是由于当时的局势所迫没有办法。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有钱,你这么玩也没人敢说你。

也正是因为这点原因,鲁肃结交了很多朋友,周瑜就算是其中一个。当时周瑜任居巢长,听说鲁肃乐善好施,于是就来找他拉赞助,两人就在哪喝酒。然后周瑜说要拉赞助希望能借点粮食,鲁肃随手就指了后面两个大粮仓其中一个,说既然是您周公子开口了,那这三千斛米你就拿去吧。三千斛可是鲁家年收入的一半了,在当时就是三万石,也就是差不多现在的93万公斤,可想而知,我们鲁公子有多么的豪气。

经过这件事情,周瑜觉得此人是不同于常人的,既有钱还这么豪爽,于是便主动和他交朋友,两个人从此就建立起了牢不可破的战友关系。可惜现在很多企业家不明白这件事情蕴含的哲理,任何事情都是锱铢必较,所以都应该多学学鲁公子才对

古代粮仓

其次,箭法高超,爱民如子

三国演义里面写曹操在赤壁之战结束后做了一件事,惨绝人寰。他干了啥呢,叫“羸兵负草”,就是赤壁之战以后,曹军逃到了一个泥泞之处,坑坑洼洼,无法行走。曹操为了逃命,让老弱残兵在那填草,路还没完全填平,曹操骑马踏着那帮老弱残兵的身子就过去了。狠是狠了点,但在当时还挺管用的,鲁肃则和他截然相反,鲁肃是怎么做的呢?

袁术在听闻鲁肃品德高尚,才华卓绝之后,然后就让他在东城当了个乡长。但是他在袁术手底下干了几个月之后,发现了袁术这个人其实是中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够成大事。所以他就带着东乡的宗亲跑去找当初他赞助过的周瑜,但是袁术不同意啊,就派了几百个骑兵去追赶他。

古代骑兵

鲁肃听闻追兵赶来后,就带着几十个青壮年小伙子亲自断后,让其他老百姓先逃走了。这些骑兵赶来之后,鲁肃就喊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况袁氏乎?”就是说袁术这个人徒有其表,赏罚不明,你们这样为他卖命根本不值得,还是早日另寻明主。

这些人一听鲁肃说的,感觉还挺有道理的,心里就有些动摇了。于是,鲁肃弯弓搭箭,几支箭一起射出去,接连射穿了好几枚盾牌。这些追兵一看,不得了,功夫居然还这么高,心想打又打不过,于是就撤走了。

我们都知道吕布辕门射戟,其实鲁肃才是历史上真正的箭法高手。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他箭法高超,而是他为民着想,爱民如子,在这种危急紧要关头能想到百姓的还有几个人,鲁肃在当时可以说得上是人权保卫者了。

弓箭手

然后,为孙权献榻上策,三分天下

公元197年,周瑜推荐鲁肃到孙权帐下做事,来到江东后。公元200年孙权就问他以后应该怎么发展?

鲁肃回答说:“昔高帝欲尊义帝而不获,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也就是说,今天曹操很厉害,不能马上除掉他,只有先守住江东基业,然后讨伐黄祖,刘表,占据荆州之地,这就是以后我们成就帝业的基础啊。这几句话其实就是最早版的“隆重对”,足足比诸葛亮早了7年时间。

但当时由于江东基业不稳,孙权表面没有显得多高兴,其实他心里肯定是乐开了,而且我们看孙权以后也确实是朝着这个战略规划在走,可表面上只说了一句“天道深远,此言非所及也”。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国号吴。称帝当时,鲁肃已经去世,他说了一句话“孤能有今天,鲁肃早就料到了。子敬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所以这就如同我们在创业过程中一样,总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可能不会被你的同事或领导受用,但并不代表你就是错误的,可能只是你的想法太超前了,他们还接受不了。

接着,出使荆州、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意图一举吞并江南等地。此时刘表刚好去世,鲁肃想要借此机会出使荆州,意图夺取荆州等地。

他就给孙权进言:荆楚之地,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也就是说,刘表死了,荆州哪个地方保不住,早晚都会是别人的,大家都要占领,为什么不是我们呢?我现在去打探下刘备的意思,如果他和蔡瑁等人相处合得来,就先不要打他们,以后再找机会。可如果他们相处不合,我们就扶持刘备和刘琦,再建一个荆州政府,让他们鹤蚌相争,我们渔翁得利。

可惜鲁肃还没走到荆州,刘琮就已经投降曹操了,本来还想让他们互相争夺的,结果现在只有去联合刘备了共同抵御曹操了。

这也是鲁肃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他赶紧到了江夏口,和刘备商讨,最后又带着诸葛亮出使东吴,经过舌战群儒,激将孙权,终于和周瑜等人商定一起联手抵抗曹操。

最终打败了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只不过鲁肃一开始设想的三分是依靠长江对抗曹操,东吴联合刘表,而非刘备,由此也看出了鲁肃才是真正的最有谋略的一个人。

最后,单刀赴会,讨要荆州

我们从《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是关羽单刀赴会,其实这是三国中出名的冤案,历史上真正去赴会是鲁肃,有没有单刀不确定,那个时候是很少用刀的。

三国演义版单刀赴会

我们所了解的单刀赴会,其实只是罗老师为了展现关羽的神勇。历史上的赴会,是有两次,第一次是在一个中立的地方,两边都带着一些将士,大家还是很和气的。第二次就是关羽邀请鲁肃去荆州赴会。

但是甘宁、吕蒙等人就劝他说对面太危险了,不能一个人去,让带着他们一起去,以防不测,但最终鲁肃只带了一些随从就去了荆州。这下连关羽都没有想到,而且鲁肃在会上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将刘备等人狠狠批评了一顿,骂他们不守信用。骂的关羽毫无招架之力,不知道说什么去回应他,最后没过多久就送还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

魏蜀吴荆州势力划分

这是正史中所发生的单刀赴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而在演义中,单刀赴会后的关羽难免让人唏嘘。关羽不听鲁肃劝告,结果被孙权派兵偷袭,孙刘联盟破裂,吴蜀战争爆发,最终丢失荆州,导致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蜀国从此再难有所作为。

小结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就是一个老实人,一直在给诸葛亮、周瑜、孙权等人充当配角。而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鲁肃其实是一个性格豪爽、大智大勇、多谋善断并且有着长远战略眼光的一代英豪。

荆州(22)孙权(14)鲁肃(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