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是哪国的人 安徒生的历史
安徒生的历史
1.谁有有关安徒生的历史资料
4月2日是安徒生诞辰202年的日子。现在,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诞生于丹麦富恩岛奥登塞小镇,是十九世纪的世界童话大师。小时候,他孤僻自卑,生性敏感,长得其貌不扬,没有人缘。《丑小鸭》被认为是他自传体作品
早年他的际遇不佳,父亲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匠,一字不识。他从小家境贫寒,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文学有一颗赤诚和执著的心,正是这样不懈的努力,安徒生终于获得了成功。
安徒生不仅是个童话作家,也是个诗人、剧作家、旅行家,他还擅长剪纸。
因为小时候家境贫寒,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他强烈地感到:最需要阅读的人,莫过于穷苦的孩子。“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他在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第一集童话出版之后,当时以诗人厄楞士雷革(1779~1850)为首的“浪漫主义”运动正在丹麦进行。安徒生和当时的浪漫主义者不同,他那种富于想象的活泼文体丝毫没有华而不实的味道,而是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代表作品:《拇指姑娘》、《国王的新衣》、《海的女儿》、《野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安徒生对孩子们的影响巨大,他的文学形象:美人鱼至今还屹立在丹麦哥本哈根港口的海边,成为丹麦的标志。
2.安徒生的生平事迹快点,真实.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中部富恩岛奥登塞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个终生在作坊里操劳的鞋匠,喜爱文学,但一辈子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郁郁终生,因而把出人头地的期待寄托在安徒生身上.他的母亲比父亲年岁大,没有太丰富的经历,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一个慈善而勤劳的家庭妇女.穷困潦倒的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去拿破仑军队当雇佣兵,但因身体不支,两年后就退伍回家,不久便去世了.为了生活,也为了还债,母亲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活,一天到晚躬着身子趴在小河边一块平坦的大石上为别人洗衣服.安徒生一生写过三部自传,他的小说、童话故事也大多有自传性质,如《即兴诗人》、《奥·多》、《幸运贝儿》等,尤其是《丑小鸭》.在这些作品中,安徒生如实地描写了他最熟悉的鞋匠、洗衣妇等下层百姓的生活,透过这些形象,人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安徒生对命运的抗争与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少年心事当拿云.14岁那年,安徒生口袋里装着13个银毫子离家去了首都哥本哈根.一个从乡镇来的小小打工者,从此在陌生的都市开始了“京漂”生涯.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对文学女神的钟爱驱使安徒生不断进出演艺圈.他曾学过舞蹈,16岁时与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玛格丽特·沙尔夫人同在一个舞剧中担任角色.他又在皇家歌剧院附属音乐学校学习,但后来因嗓子出了问题,被迫退学.他又想通过写作谋生,做一名“自由撰稿人”.但他写的诗歌与小说却不受赏识,非难与伤害深深地刺痛着他,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处境:“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将整个被巨浪冲走.我深深感到尖刀的刺伤,由于这时我已被人们抛弃,我濒于绝望了.我不能忍受别人对我的冷嘲热讽,每每那些我所深爱的人也对我进行恶毒的抽打时,我就深感那些鞭子简直就是蝎尾鞭.” 年轻的京城打工者经受着巨大的生存考验与精神磨砺,但他最后终于战胜了命运.当他在童话世界找到了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才情与幻想天才的方式时,他的文学道路一下子变得如此坦荡开阔. 三次失败的恋情 然而,这位志存高远的京城打工者,虽然在文学之路上赢来了无数的鲜花与赞语,成了丹麦文坛的“成功人士”,但丘比特的爱神之箭却屡屡与他擦肩而过.贫寒的出身、丑陋的相貌令安徒生内心深处积下了挥之不去的自卑感.安徒生的第一位恋人是他同学的妹妹丽波尔·沃依特,安徒生爱她爱到了疯狂的程度,他坚信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像他那样爱得如此深切,而且认为丽波尔也是如此倾心于他.然而,丽波尔是一位富人的女儿,更使安徒生没有料到的是,丽波尔那时已经订婚了!1830年,25岁的安徒生与丽波尔的恋情以失败告终. 安徒生的第二位恋人是性格文静有着湛蓝眼睛和一个像竖琴的琴声那样动听的名字的姑娘露易莎·古林.为了向她坦露自己心里的每一个角落,安徒生开始动手写作自传《我的一生》.但是,露易莎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女儿的恋情,他们认为露易莎应该嫁给体面的、前程似锦的年轻律师林德.为了阻止安徒生的痴心妄想,古林一家很快操办了露易莎与林德的订婚礼.那是1833年1月,安徒生28岁. 安徒生的第三位恋人是被誉为“瑞典的夜莺”的歌星珍妮·琳德,她是斯德哥尔摩第一流的歌唱家,不但深深地吸引着安徒生,而且对安徒生的文学创作产生过深刻影响.透过珍妮·琳德,安徒生第一次意识到艺术的神圣,懂得了艺术家献身艺术必须忘掉自己.安徒生对珍妮·琳德的感情近乎痴迷,少年的梦想与中年的缠绵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首汹涌澎湃的心灵之歌,使他写就了不朽的童话名作《夜莺》.在这篇童话中,安徒生把美丽的夜莺变成了来自遥远的中国的使者,增添了爱情的神秘与浪漫色彩.然而,在安徒生一生坎坷的情感历程中,他最钟爱的夜莺却拒绝了他的求婚.那一年,安徒生已过了“四十不惑”之年.孤寂的安徒生一生怀念着珍妮·琳德,每当想起她时,就会站在窗前反复吟咏海涅的诗《他们使我苦恼……》:“可是她,她最使我/苦恼、气愤和悲哀,/她从来对我没有恨,/也从来对我没有爱!” 或许是由于独身没有家累,或许是作家的职业喜欢在流动中获取灵感与幻想,或许是本性酷爱旅游,安徒生从14岁离开家乡以后,一生都走在路上,走在路上的生活使安徒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独行侠”.从1840年35岁以后的9年时间里,他曾做了30次国际旅行,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最远到过土耳其.安徒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十分向往中国,希望有朝一日能到神秘的东方古国旅行,但他的这一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一直要等到20世纪初叶,安徒生这才有机会骑着《野天鹅》,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安琪儿》、《拇指姑娘》一起,来到中国进行“精神访问”.。
3.安徒生的生命历程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一位伟大的丹麦童话作家,他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
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曾自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改嫁。
安徒生从小就被贫困所折磨着,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十分正规的教育。少年时代就对舞台有兴趣,幻想去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
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为嗓子失润被解雇。
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于演出,根本没有剧院愿意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
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们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
他的著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等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安徒生小时候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而且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心里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愿”——他想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高雅的芭蕾舞演员,一个宏伟的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
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而是发誓要做的更好。
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奥登塞市,在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
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和由此而带来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体,毁坏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
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
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
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
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
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 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贬低到人间。

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
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像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
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
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
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
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
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
4.安徒生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安徒生的父亲虽然是个鞋匠,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
他常在睡前朗诵《天方夜谭》,这给幼小的安徒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安徒生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
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继父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安徒生因此离开了家庭,在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到哥本哈根后,他以给人表演为生,几乎摁遍了达官贵人家的门铃。
经过8年奋斗,他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而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基学校免费就读。1828年,安徒生进入哥本哈根大学。
毕业后始终找不到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这是位于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安徒生塑像,是专为儿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 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5.安徒生在历史上有哪些记载
大众了解而熟悉的说法就是,安徒生于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富恩岛上一个鞋匠之家。
一家人挤在一间低矮破旧的平房 里,家境贫寒。由于一家人的生活重负都压在了收人不高的父亲身上,就是再强壮的身 子,常年劳累也受不了,以至于操劳过度,在安徒生11岁的时候,父亲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此后家庭更为贫困。
在那样的生活背景 下母亲不得已改嫁,于是安徒生过上了一段漂泊的生活。安徒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母亲改嫁后 他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
因为少年时代 即对舞台产生兴趣,他幻想着能当上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老天还是很眷顾他的, 在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他有幸当了 一名小配角,初次触摸自己的梦想,后因嗓子 不好而被解雇。
这次接触文艺让他萌发了写作的念头,想着自己的作品也能在舞台上演 出就好了,于是他开始学习写作,但因为没受过教育的缘故,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 一直没有为剧院所采用,但他并没有放弃。后来一个导演看中了他的才华,资助他上完 大学,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
在1835年,安 徒生出版了第一本童话集,反应良好,这也成 为了他的人生转折点。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在4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 160多篇童话, 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 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这一极高的荣誉。 他的 作品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 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
6.安徒生在写时的历史背景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
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
这个笔名包括了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
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
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
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
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
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
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
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
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
有些故事如《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
7.安徒生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在丹麦首都哥市胎人民公园的海边,有一尊 丽的人身鱼尾雕像。
她面对浩瀚的大海,似乎渴望 到母亲的杯抱。她就是安徒生著名童话故事《海的 儿》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美人鱼”公主。
每 人们看到她,很自然地想起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3 现在人们认为他并非出身贫寒家庭,而是一个真正王子。 1805年4月2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富恩岛上欧登塞城中一间低矮破旧的平房中3他的父亲汉斯安徒生是一个迫于生计、整日奔波的鞋匠,他的母亲玛利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勤苦的洗衣工。
安徒生从小便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这也使得他在后来酷爱旅行。14岁时,他便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了喧闹的哥本哈根寻找自己的理想。
从此,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在艰难和困苦中与命运抗争。他梦想当演员、歌唱家、舞蹈家,并为此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但这些理想都像肥皂泡那样在无情的现实生活中破灭了。最终他选择了文学,他要在作品中为孩子们创造幸福和快乐。
在许多人的不解和嘲笑声中,他埋头写作。 1833年春,安徒生从丹麦国王那里得到了一笔津贴,开始了他一生中很重要的漫游。
除俄国、芬兰和荷兰外,他的足迹遍及欧洲各国。旅行开阔了他的视野,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旅行剪影》、《即兴诗人》等都是他旅行中灵感的产 物。
8.我想知道安徒生的历史背景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
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
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
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
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
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
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
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
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他的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集》包括《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和《小意达的花儿》,于1835年春出版。
1837年,在这个集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故事,编成童话集第1卷。第2卷于1842年完成,1847年又写了一部《没有画的画册》。
1840至1857年,安徒生访问了挪威、瑞典、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在旅途中写了不少游记,如:《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瑞典风光》(1851)、《西班牙纪行》(1863)、《访问葡萄牙》(1866)等。他在德、法等国会见了许多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
1847年在英国结识了狄更斯。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926)、1847年在德国出版的《正传》和后来写的一部《传记》(1855),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
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
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
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
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
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
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
有些故事如《白雪公主》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
9.安徒生是历史人物吗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通称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
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1875年8月4日病逝。
10.安徒生的生平事迹
安徒生(1805~1875)
Andersen,Hans Christian
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奥登塞一鞋匠家庭,1875年8月4日卒于哥本哈根。11岁时父亲病故,靠母亲为人洗衣维持生活。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父亲喜爱戏剧, 能够背诵不少莎士比亚的剧本,对安徒生有很大影响。1819年,为了能够学习舞台艺术,只身前往举目无亲的哥本哈根,得到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但多次舞台实践表明他不适宜当演员,便尝试当一个歌唱家,又因一次重感冒损伤声带,只得完全放弃舞台生涯,开始学习剧本创作,也未获成功。1827年,他的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发表。此后开始创作诗歌、剧本、游记和散文。1829年《阿尔格岛漫游记》问世,受到文学界好评。同年4月,他的一部轻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在皇家剧院公演。1831~1833年,安徒生到德国和意大利旅行,回国后发表了诗集、游记、散文集和小说等。这些作品中,以取材意大利生活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最出色。它出版后不久,即被译成德文和英文。
安徒生经常在国内外旅行。到过挪威、瑞典、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小亚细亚和非洲,发表了不少游记作品。使安徒生获得世界声誉的,是他的童话作品。从1835年春天发表第一部《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起,至1872年,他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其中有讽刺皇帝愚蠢、昏庸和大臣们阿谀逢迎的《皇帝的新衣》,歌颂纯洁少女追求忠诚爱情的《海的女儿》,挖苦嘲笑皇帝、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的《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描写穷苦人悲惨生活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看门人的儿子》以及反映他自己和母亲不幸遭遇和身世的《丑小鸭》和《她是一个废物》等。
安徒生童话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他的童话和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丹麦现实社会的矛盾,生活气息浓郁,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从取材看,安徒生的童话一部分取材于民间故事、歌谣和传说,而更大一部分是取材于实际生活,是他从人生和社会生活观察中独立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有寓言、故事和小说,其中许多艺术形象,如赤身裸体行进在大街上的皇帝、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等都已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语言中的典故,有不少童话故事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芭蕾舞在世界各国放映和上演。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为“未来一代”创作的,但其涵意极为丰富深刻,也为成年人喜闻乐见。已被译成80多种语言。为了纪念这位作家,在他的家乡奥登塞建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收集和珍藏各国出版安徒生作品的各种版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