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材料一表明的经济信息 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概括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案(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
(6分)(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6分)(3)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分)(4)目的: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
(6分)。
2.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指出材料二中“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8分)
(3)材料三是俄国在某一时期颁布的一份土地法令,它对这一时期有俄国革@命有何意义?(4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指出罗斯福颁布上述新政措施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

(1)现象: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2分)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生产关系的调整(私田取代公田)。(6分)
(2)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2分)
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分)
(3)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对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和巩固政权起了重要作用。(4分)
(4)目的:控制农产品数量和规模,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经济危机。(6分)
3.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1分)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2分)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4分)
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4分)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4分)
主题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
(1) 新航路开辟。(1分)
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说明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体世界;
各大洲之间的商业联系说明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4分)
(2) 以欧洲为中心;(2分) 资本输出; 国际贸易(4分)
(3) 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4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民族工业出现。(3个4分,2个3分,1个2分)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6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特别是“新发现”的美洲证明材料一中的现象是新航路开辟产生的结果。“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可以提炼出答案: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说明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体世界。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 “贸易的发展”。 可以提炼出答案:各大洲之间的商业联系说明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 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人”是本题的题眼,所以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是以欧洲为中心。“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同样也能证明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是以欧洲为中心。“欧洲”字眼出现的频率也高。
(3) 茶丝出口变化情况是啥?务必要整清楚,不难发现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不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说明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既然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当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民族工业出现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常考的具体表现。
(4)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此问的题眼,务必抓住这个时间段,以这个时间段为突破口。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