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写论文如何避免抄袭 避免抄襲!英文論文到底怎麼寫?
避免抄襲!英文論文到底怎麼寫? 轉自: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如涉版權請加編輯微信iwi h89聯繫哲學園鳴謝長按二維碼購買抄襲是老師和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如果對相關問題有清楚的理解,抄襲是可以避免的。

避免抄襲!英文論文到底怎麼寫?
轉自:人大出版社學術守望者如涉版權請加編輯微信iwish89聯繫
哲學園鳴謝
長按二維碼購買
抄襲是老師和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如果對相關問題有清楚的理解,抄襲是可以避免的。在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學術界,在寫作中廣泛使用文獻並正確地承認其來源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有抄襲的風險。
1.什麼是抄襲
抄襲主要是指從文獻(如圖書或期刊論文)中獲取觀點或文字,而沒有對作者表示感謝(承認)。抄襲被視為一種盜竊行為和學術犯罪。在學術工作中,觀點和文字被視為私有財產,屬於第一次想到或寫出它們的人。因此,理解抄襲的含義並學會避免抄襲,對包括國際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都很重要。
這可能有點令人費解,因為學生應該
a)顯示他們閱讀過關於某一主題的相關文獻(通過給出引文標註)。
但是
b)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解釋這些觀點,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要在學術領域獲得成功,就必須掌握這種能力。學生必須避免抄襲的理由包括:
●複製其他人的作品不能增進他們自己的理解
●抄襲很容易被老師和電腦軟體發現
●抄襲可能導致掛科,甚至被開除
2.承認文獻來源
如果你參考或借用了其他人的作品,必須表明你以正確的方式承認自己這樣做了。
·閱讀下面的段落,這段話出自馬丁·史密斯(Martin Smith)的《權力與國家》(Power and the State,2009)一書。
重點在於國家不是在衰退,而是在形成新的權力範式,這改變了其運行方式,及其影響公民和傳遞政策的方式。現代國家的基礎仍然存在,但國家正在以一種新的多元化方式運行,與公民社會建立起複雜的關係。
有兩種方法在你的作品中使用這個觀點並承認文獻來源:
a)總結和引文標註。
Smith(2009)稱現代國家以新的方式行使權力。
b)直接引用和引文標註。
史密斯認為:「重點在於國家不是在衰退,而是在形成新的權力範式……」(Smith,2009:103)。
這種文內引文標註會鏈接到全文最後的參考文獻,參考文獻包括以下細節:
作者
日期
題名
出版地
出版者
Smith,M
(2009)
Power and the State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引文標註讓讀者清楚地看到,你閱讀了史密斯的作品,並從他那裡借用了這個觀點。如果讀者想要閱讀原文,參考文獻給出了查找資源需要的信息。
3.抄襲的程度
雖然抄襲本質上意味著複製別人的作品,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很難界定。
·與同學合作,思考下列情況是否構成抄襲。
情況是否抄襲
1、複製一個段落並改變一些用詞,沒有給出引文標註。
2、從網頁上複製並粘貼一篇短文,沒有引文標註。
3、從同學的論文中借用兩段話,沒有引文標註。
4、從教材中借用一幅圖表,給出資料來源。
5、從資料中直接引用一段話,給出引文標註但不使用雙引號。
6、使用你認為是常識的信息(如全球氣候正在變暖)。
7、使用你自己寫的論文中的一段話,但該論文上學期已經提交過了,沒有引文標註。
8、使用你自己未發表的研究結果(如你正在進行的一次調查),沒有引文標註。
9、與同學圍繞一個論文題目展開小組討論,在你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他們的一些觀點。
10、給出引文標註信息,但是把作者的名字寫錯了。
這個練習顯示,抄襲可能是偶然的。例如,表中第10種情況,寫錯作者的名字技術上構成抄襲,但實際上只是無心之過。第9種情況,你的老師可能讓你們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後自己撰寫論文,在這種情況下不構成抄襲。自我抄襲也是可能的,如第7種情況所示。有時候很難判斷哪些信息是常識,但你總是可以跟其他同學討論。
然而,說你不了解什麼是抄襲,或者沒有時間用你自己的語言來寫論文,可不是個好主意。說在你自己的國家有不同的規則也不合適。通常,任何非常識,或者不屬於你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無論是否發表過),都必須標明引用,列為參考文獻。
4.通過總結和改寫避免抄襲
直接引用不能被過度使用,所以你必須學會總結和改寫,將其他作者的觀點融入你的作品。這能向你的老師說明你對文獻的理解。
●總結意味著壓縮文章的長度,但是保留主要觀點
●改寫意味著重寫文章,用完全不同的語言表達相同的內容
·參見「1.7總結和改寫」
通常這兩種技巧同時使用,如下面的例子[a)至e)]所示。
·閱讀下面的文章,對用其中的觀點和信息寫成的5個段落進行比較,判斷哪些構成抄襲、哪些是可以接受的,並在後面的表格中給出你的理由。
鐵路狂熱?
1830年,世界上只有幾十英里的鐵路——主要是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線路。1840年,這個數字增加到4 500多英里,到1850年超過了23 500英里。其中大部分鐵路都是在1835—1837年以及1844—1847年被稱為「鐵路狂熱」的幾次投機狂潮中修建的;大部分是用英國的資本,英國的鋼鐵、機器和技術修建的。這些投資熱潮似乎是非理性的,因為,實際上對投資者來說,其他形式的企業都比鐵路更賺錢,大多數鐵路的利潤相當微薄,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利潤:1855年,投入英國鐵路的平均資本利得僅為3.7%。
[資料來源:Hobsbawm,E(1995)The Age of Revolution,p.45]
a)1830—1850年,全世界的鐵路建設迅速發展。特別是在1835—1837年和1844—1847年經歷過兩次熱潮。這種發展的原因很難理解,因為鐵路並不是特別有利可圖的投資,有的鐵路甚至根本沒有回報。(Hobsbawm,1995:45)
b)1830年只有幾十英里的鐵路,包括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線路。但是到1840年這個數字增加到4 500多英里,到1850年超過23 500英里。其中大部分鐵路都是在1835—1837年以及1844—1847年被稱為「鐵路狂熱」的幾次投機狂潮中修建的;大部分是用英國的資本,英國的鋼鐵、機器和技術修建的。因為大多數鐵路的利潤相當微薄,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利潤,所以這種投資熱潮的出現是非理性的。實際上,其他形式的企業都比鐵路更賺錢。(Hobsbawm,1995:45)
c)Hobsbawm(1995)指出,19世紀的鐵路狂熱在一定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因為,實際上對投資者來說,其他形式的企業都比鐵路更賺錢,大多數鐵路的利潤相當微薄,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利潤:1855年,投入英國鐵路的平均資本利得僅為3.7%。」(Hobsbawm,1995:45)
d)1830—1850年,全球鐵路網急劇擴張,大多數是在短暫的「狂熱期」(1835—1837年和1844—1847年)中建設的。英國的技術和資本支持了大部分增長,但是投資回報率並沒有超過其他商業機會。(Hobsbawm,1995:45)
e)鐵路在1830年至1850年的戲劇性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利用英國技術實現的。但是,據稱這種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因為對投資者來說,其他形式的企業都比鐵路更賺錢,大多數鐵路的利潤相當微薄,很多甚至根本沒有利潤。(Hobsbawm,1995:45)
構成抄襲還是可以接受?
5.通過養成良好的研究習慣避免抄襲
很少有學生故意抄襲,但是不良的研究習慣會帶來抄襲的風險。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很赞哦!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