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 古人都是胆小鬼?揭秘城破后为何多见投降或逃跑,鲜有拼死巷战者
古人都是胆小鬼?揭秘城破后为何多见投降或逃跑,鲜有拼死巷战者 中原政权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提倡在重要城市高筑城墙,建立起坚固的防御堡垒,以保障守卫部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攻势。于是抵御匈奴有了长城,
古人都是胆小鬼?揭秘城破后为何多见投降或逃跑,鲜有拼死巷战者

中原政权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提倡在重要城市高筑城墙,建立起坚固的防御堡垒,以保障守卫部队能够最大限度地削弱敌人的攻势。于是抵御匈奴有了长城,防卫南蛮、山越可以坚壁清野,要论起这善守的本事,古代中国可真没怕过谁。那么问题来了,坚不可摧的城墙不过是第一道防线,等到它被突破的时候,守军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有人回答了:巷战!古往今来,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优势,是极为考验指挥官的一件事情。当城外部队十倍于我的时候,守方指挥官甚至会主动放弃四面坚固的城墙坚守,选择狭长而繁多,难以大面积推进的巷子进行死守。举个例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前夕,德军投入13个师总数27万人,武器装备上更有约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约500辆坦克组成;而苏联方面呢?兵力12个师16万人,看似守城绰绰有余了。但武器装备上他们仅拥有飞机454架、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热兵器时代,攻城必须三倍于敌已经是历史了,德军无需靠近城池,靠火力打击覆蓋都能够将斯大林格勒变成废墟。 兵力差距大,装备不在一个档次上,虽然占了守城的先天优势,但是在热兵器时代下苏军的取胜希望十分渺茫。然而,红色的旗帜不会轻易倒下,坚强的意志让苏军在巷战中拖垮了德军,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德军不过占领了80%的城市,最终在支援的苏军猛烈攻击下宣告失败。 然而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依靠巷战这个战术取胜的战例似乎并不常见,难道这就说明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不如别人吗?当然不是,巷战在中国古代不吃香是有原因的: 1. 古代打仗,士气尤为重要。曹刿说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城墙作为守军心理最强大的第一道防线,当它被突破的时候,守军的士气会被打击到低谷。攻城的敌人连这座城墙都可以攻破,我这血肉之躯如何抵御虎狼之师?还是赶紧逃跑吧。 2. 古代军队制度不完善,真正治军森严,进退自如的部队并不多。孙子对一只精兵的要求是这样的:「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读过兵书的将军都知道这句话,可真要将自己的士兵调教到这个水平,史书上、太庙中供奉的名字就不会只有那么点了。因此城破了,你要想让败退的士兵重新组织起来,化整为零进入巷子死守待援,几乎是不可能的。 3. 古代士兵真的有那么强的战斗决心吗?我们来看人物故事最多的三国时代:官渡之战,袁绍可以拉扯起数十万大军;赤壁之战,曹操有百万雄师;夷陵之战,刘备也可以带着七十万大军。黄巾之乱后的东汉哪来那么多壮丁给诸侯们挥霍呢?事实就是,诸侯的精兵数量能有十分之一都烧高香了,大多数都是从各村庄里滥竽充数的老弱病残。真要上了战场,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不给你拖后腿就烧高香了,你还能指望他们以命搏命?拜托,对我有什么好处呀! 有一颗必死的决心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将永不得安宁。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