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险些亡国灭种,幸亏伏龙芝病逝前留一张王牌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险些亡国灭种,幸亏伏龙芝病逝前留一张王牌

1941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调遣190个师,550万人军队,在钢铁洪流和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恶狠狠地扑向苏联,对其展开了大规模攻势。德军无论在战术理念,还是人数装备,都要优于苏联,按照最初的计划,德军打算在10月之前攻破莫斯科,一举灭亡苏联。
从实际情况来看,德军灭亡苏联的计划并非痴人说梦,完全有可能实现。开战前4个月,德军势如破竹,苏军一溃千里,苏军300万人战损,其中超过70万人被俘。飞机、坦克的损失更为严重,由于德军主力战斗机梅塞斯密特Me-109(BF109),远优于苏联空军的旧机型,再加上德军飞行员出动次数多,作战经验足,仅在苏德战争爆发24小时内,苏联空军就大量送分,损失了超过2000架战机。直到四个月之后,苏联已有96%的战机被摧毁,火炮、坦克损失量更不计其数。
到了9月份,德军用了半个月,歼灭了基辅60万苏军。此后,德中央集团军调转枪口,集中兵力向莫斯科方向猛攻,德军“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一马当先,率领第二坦克集团军开到了距莫斯科250公里处的奥廖尔。在德军的猛攻之下,到莫斯科会战前,苏联已经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和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亡国灭种的边缘徘徊。
德军的钢铁洪流机动性极强,一时间对苏军造成了绝对性的压制。到了10月份,德军用于攻占莫斯科的兵力已经超过保卫莫斯科的苏军兵力,朱可夫元帅曾回忆道,当时他希望得到200辆坦克保卫莫斯科,但是由于苏联物资短缺,这个要求无法被满足。
兵临城下,难倒苏联只有坐以待毙了吗?并不会,斯大林手中还留有一张王牌。实际上,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著名统帅伏龙芝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在伏龙芝病逝之前,曾为苏联制定了全民预备役的策略。如此一来,苏联国内常年保持着规模可观的民兵数量,约有2000万人之众。在平时,他们是工人,是农民,工作之余要接受专业的军事训练。到了战时,虽然他们的作战素养不及专业军人,但挖起战壕、拉起铁丝网,丝毫不比军人逊色。
另外,苏联还要求战时的工业可以迅速转化,为战争提供支援。车床工人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冲锋枪,生产钟表的工厂可以生产地雷引信,糖果厂转而开始生产军粮。反观德军,虽然战争前期占有兵力和武器的优势,但是在苏联民众加班加点的赶工中,原有的优势迅速被抵消,以冲锋枪为例,产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激增34倍!
在斯大林的动员以及朱可夫的协调指挥下,各阶层市民被调动起来,高峰时期的预备役人数高达4000万人。莫斯科的炮兵学校、军政学校、苏维埃学院、机炮学校的学员们全参加了战斗,45万妇女扛起了铁锹,去城外修筑工事,所有人同仇敌忾,积极性高涨。短短一个月,数十万米的战争工事拔地而起,令古德里安大为诧异。
11月7日,斯大林登上红场,举行了十月革命胜利日大阅兵,号召军民坚守莫斯科,极大鼓舞了士气。
此时此刻,天气也站到了苏联一边。其实在1941年10月中旬,德军就以见识到了苏联恶劣天气的厉害。连日的秋雨将苏联的土路变成了泥泽,坦克和重型火炮陷在泥中,动弹不得。如此泥泞的道路上,步兵艰难跋涉,当他们推进到莫斯科四十公里处时,早已疲惫不堪。而在1941年,严寒也来的比以往更早。刚进入11月,气温便骤降至零度以下,此后每天都是鹅毛大雪。希特勒此前对于战况过于乐观,认为能在冬季之前占领克林姆林宫。而到了十二月初,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将大量德军冻死冻伤;而德军的坦克、火炮,也在低温下失效。
反观苏军,早已对这种天气见怪不怪。12月6日,朱可夫率军发起反攻,苏军势如破竹,德军节节败退,到了12月底,苏军一举向西挺进300公里,将德军赶回了他们的出发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
相关文章
-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发展最快的国家,经济增加15倍,国家富得流油
-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此国失去70%领土,还被堵成内陆国,海军只能在河里训练
- 苏联为什么打不过美国 此国曾经很强,美国和苏联都不敢轻易招惹它,现在国家一分为七了
- 苏联为什么被称为超级大国 希特勒“帮”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美媒:西欧被打垮
- 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人口 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唯一不需要补贴的国家,现在靠中国人赚钱
- 苏联解体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出一国,一家三总统,父亲是总统,儿子是总统,儿媳也是总统
- 苏联解体前有多强大 苏联解体出一国,总统在位30年,GDP增长10倍,至今深受国民爱戴
- 苏联解体后分为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出一国,为加入西方“自废武功”,现在成苏联最惨国家
- 苏联解体是在几几年 50年前,航空外交试图拉近美国和苏联的距离
- 苏联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吗 苏联15加盟共和国,为何只有12个加入独联体?此三国誓死不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