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去 二战欧洲战场已经是钢铁洪流的对决,日本坦克在中国聊胜于无
二战欧洲战场已经是钢铁洪流的对决,日本坦克在中国聊胜于无
二战的时候,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军队主要是陆军和海军。相对来说,日本陆军的武器装备水平要比欧洲各国低不少,但海军的装备水平当时应该算是国际一流水平,比英美差,但应该要比德法强。
日本陆军的装备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日本没有赶上当时的陆军装备更新换代,尤其是没有适应坦克和装甲车的出现带来的军事革命。
当然这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是日本当时在二战前的假想敌主要是中国,以征服中国为目标,而没有从一开始就把美国和英国当成主要敌人来对付。这就是说,日本的武器装备水平要比中国强就可以了。
而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非常差,虽然东北军和中央军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对来说要好一些,但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非常低,这些装备都只能从国外采购,所以武器装备和军队的编组训练水平都还比较落后。
日军最落后的地方就在于,日本当时的工业水平,虽然在亚洲已经算非常高了,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但和欧美的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二战之前,欧美各国都已经出现了成建制的坦克和装甲部队,但日本并没有。
比如日本陆军当时的坦克,在中国战场上还算是有点用的,但和欧美国家比如德国苏联和美国的坦克相比,差距就非常大了,几乎就是给拖拉机装了一个铁皮壳子。也是因此,日本并没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队。
日本和欧美以及苏联的武器装备水平差距在诺门坎战役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苏联的大炮坦克面前,日军完全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苏军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也是在此之后,本就放弃进攻苏联的原因。

所以我们现在回顾二战的时候,欧洲战场基本上就是钢铁洪流的对决,完全是由工业生产能力和双方所拥有的火力来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日本军队当时完全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但在中国和东南亚战场上,就是日本当时那种坦克,也已经够用了。
二战时中国还处在农业社会,当时的欧美国家已经是大工业社会,而日本当时只能算是手工业。这种工业水平发展的差距就直接投射在了是各方的军队武器装备上。所以,在二战临近结束的时候,苏联出兵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几乎是以摧枯拉朽的态势横扫日军。
不过日本当时的枪械制造水平在亚洲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和欧美国家相比也是可以算二流水平的。唯一始终没有解决的就是坦克这种装备的差距,直到二战结束日军也没有比较成熟的依托坦克形成的战术。这也是中国远征军在二战后期一度对日军战绩有所提升的原因,因为远征军的装备是美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