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荷花的介绍 春天讀詩:我問你,荷花最怕的是什麼
春天讀詩:我問你,荷花最怕的是什麼 (著名畫家金剛山先生作品欣賞。)曲池荷【唐】盧照鄰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著名書法家莊培森先生作品欣賞)【詩歌大意】清香裊裊縈繞著曲折的水
春天讀詩:我問你,荷花最怕的是什麼

(著名畫家金剛山先生作品欣賞。)
曲池荷
【唐】盧照鄰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著名書法家莊培森先生作品欣賞)
【詩歌大意】
清香裊裊縈繞著曲折的水岸
葉影圓圓覆蓋著華美的池塘
心裡總是擔心秋天過早來到
白白飄零之後你也不知道我
【小賞】
這首詩一看題目,就知道是詠物詩,是歌詠荷花的。
我們看前兩句「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上來就用了對偶的手法,而且虛實結合。浮香,指的是荷花的香氣。荷花的香氣當然是無色無形的,瀰漫在空氣之中的,所以用「浮」這個字來形容。這個字用來形容香氣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浮香繞曲岸」意思就是說荷花的清香縈繞在曲折的岸上。
「圓影覆華池」這一句,「圓影」指的是荷葉。不直接寫荷葉,而是借圓圓的荷葉的影子來寫,所以說,盧照鄰寫這首詩可以用四個字來評價:挖空心思。「覆」這個詞告訴我們荷葉很多,把「華池」都覆滿了,用楊萬里的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正好可以作為這一句的註腳。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池塘,但是在盧照鄰的筆下卻是「華池」,華美的池塘,這是別有用意的。什麼用意呢?現在不能說,說了之後就沒有意思了。
最後兩句「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卻突然一轉,轉到了對荷花的心理描寫去了。前兩句的字斟句酌都是為了寫荷的美好的,這兩句卻寫荷花恐怕秋天來得早,結果自己就會早早地飄零了。如果自己早早地飄零也倒罷了,怕的是「君不知」。到這裡我們明白了,原來前兩句寫荷的美好正是為了蓄勢,與這兩句進行一個斬釘截鐵的對比,突出「恐」的程度之深。那這又是為了什麼呢?這正是為了突出對君的重視,對君的渴盼,言外之意是期待有人能欣賞自己。
盧照鄰出身在名門望族,屬於范陽盧氏,這個家族可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家族啊,從三國一直到唐代,人才輩出。盧照鄰也是才華橫溢,很早就成名了,這樣的人當然渴望伯樂賞識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然後青史留名,為自己的家族爭光,這是他們那個年代文人士大夫的集體選擇。所以他寫的池塘是「華池」,華池有出身高貴的含義在裡面。前兩句有以荷自喻的意思,借荷花的美好可貴說自己的才華出眾。但我們看「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這兩句,明顯地寫出了一種焦慮,一種擔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擔憂呢?是對人生命運不確定的擔憂,說白了,就是人生無常的擔憂。
「常恐秋風早」明顯是化用《長歌行》里的「常恐秋節至」一句,但是我們知道,一年四季的輪轉是固定的,春夏秋冬的變換時間每年是差不多的,它們不抽瘋,不像小孩子的臉一樣說變就變。所以,「秋風早」這樣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這個常識盧照鄰不會是不知道的。之所以要這樣反常來寫,正是為了突出命運的無常,突出渴望君知的迫切。
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只要有本事,就沒必要害怕,老老實實地等自己的伯樂就是了,肯定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的。但盧照鄰的這首《曲池荷》卻一反常態,前兩句極力給我們塑造了荷的美好,象徵著一個人有著非凡的才華,而後兩句卻惴惴不安地告訴我們:有才華的人才更加的焦慮,更加地怕自己過早的飄零。可以說,最後兩句給我們塑造出了古代文人的共同心理狀態:恐。恐什麼呢?恐命運無常,恐無人欣賞,恐遇見的都是不識貨的,恐埋沒一生。
所以,《曲池荷》這首詩呢,歸根結底是寫的一種對人生無常的莫名擔憂,及對人生充滿不確定性的恐懼。這種無常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地位、美醜、忠奸、善惡等有所改變,它對所有人是一視同仁的。而那些優秀者往往能意識到這個,所以會更加的比常人「常恐」。
溫馨提示
很赞哦!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