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安史之乱 史思明,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祸乱者之一,他有多大的本事?
史思明,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祸乱者之一,他有多大的本事?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祸乱者之一,他有多大的本事?
史思明,可以说他是一个枭雄,也是一个奸雄。有人觉得安史之乱的头号罪臣是安禄山,但是第一责任人可以说是史思明。他比安禄山更狡猾,更会伪装,手段更毒辣,更残忍。也比安禄山更有军事才能。
安禄山在叛乱发生后没多久就死了,而史思明几乎活到战乱的最后阶段,是他死了之后叛军的大势才去的。所以史思明对唐朝的危害程度极大,本事也极大。安史之乱没多久,安禄山当了几天的皇帝,刚得意之时却意外被儿子干掉了。于是史思明的机会就来了,他巴不得安禄山早点死呢。
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称霸天下的心已经开始显现。他开始动手收拾安禄山的旧部,准备搞事情。当然安禄山的儿子安庆旭也不是傻子,他早就看出史思明有不忠之心,于是也准备找机会把史思明给干掉。
为了除去安庆旭,史思明玩了一把借刀杀人,借着唐朝军队的手先干掉安庆旭。于是史思明率领13万兵力向唐朝投降。唐朝当然高兴了,立即封史思明为归义王。史思明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我是投降了,但是我还是有兵有粮有武器,啥时候造反还不是现成的。
史思明投降之后不断的招兵买马,这也引起了唐朝的警觉。公元758年,朝廷派了大臣到史思明的军队当中监督他。那史思明就有借口了,我好心好意为你服务,你居然还派人害我,既然如此那我只有造反了。于是史思明一不做二不休,再次造反。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史思明的心机非常深。
史思明怎么死的
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
史朝义虽然夺得大位,但各地武将并不买他的帐。当时天下大乱,许多带兵的武将都出自安禄山的部下,和史思明一样能打惯战,各霸一方。对史思明都不一定服气,更别说史朝义了。经过几年的战乱,洛阳周围一派凄凉,城市为墟,田地荒废,饥民相食。
宝应元年十月,唐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大元帅,分兵几路东进,与史朝义的军队大战于邙山之下。史朝义大败,奔向汴州,被拒入城,于是渡河向北。以后他屡屡战败,许多部将归顺大唐。李抱忠在城东给他准备了饭食,史朝义哭着吃完,带着几百人奔向广阳。广阳同样不收他,他打算逃向契丹,却被自己任命的范阳节度使李怀仙带兵追上。
史思明被他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内部四分五裂,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从安禄山发动叛乱,一直到史朝义失败。中原地区打了八年的内战,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安史之乱”。
扩展资料
史思明生平
史思明年少的时候,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长大,在两人成年以后,还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不久两人同时被唐朝政府封为捉生将。而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这两人是安史之乱的祸首。
唐宣宗统治的后期,因为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宠臣,使生活腐败,锐意开发边疆,导致外重内轻,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755年,史思明与安禄山一起,诈称奉密旨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在范阳起兵南下反唐,很快席卷河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各个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思明
安禄山、史思明为什么最后殊途同归都被儿子杀死?
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起兵后的第三年,称帝后的第二年,身体大不如前,深受毒疮的折磨,眼睛由模糊变为完全失明,性情变得越来越暴虐无常,经常肆意残害下属,即使连自己的心腹、儿子也不放过。正月初一的一个夜晚,一直深受信任的谋主严庄惨遭安禄山的抽打,于是与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实际上的嫡长子(大儿子安庆宗被玄宗所斩杀)安庆绪为了各自的性命合谋在了一起。安庆绪、严庄握着兵器在营帐外扈从,李猪儿借着服侍安禄山的机会,拿起大刀砍向了安禄山的腹部,安禄山挣扎着喊了一句:“是家 贼!”就断气了,死后被毛毡包裹着埋在了床底下,一点丧葬礼仪也没有。
公元759年二月,史思明带领人马解救了被郭子仪围困在相州城的安庆绪,安庆绪担心史思明对自己不利,想抗拒史思明,结果手下的将领都说:“如今怎么还能再背叛史王呢。”。安庆绪被逼无奈带了五百骑兵来到史思明军中,拜伏在史思明面前说:“我不能担当大任,丢失了长安和洛阳,还长期陷入重围,没想到您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前来救援我,我愿意听凭您的处置。”史思明愤怒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丢失长安洛阳又算得了什么,可是你身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谋取大位,这样的大逆不道,我必须为你父亲惩罚你这个逆贼。”这个在虎狼之穴里长大,一直缺爱的不幸者连同当初起兵的其他谋士都被处以绞刑。
公元761年春,史思明进攻陕州时巡视长子史朝义所铸的城,当看到外墙还没有泥抹时非常愤怒,骂完史朝义还不解气,临走时留了一句致命的狠话:“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史朝义非常害怕,恰好骆悦等将领也害怕被凶残的史思明诛杀,就力劝史朝义先下手。夜晚,骆悦等人提刀闯入,见人就砍杀,史思明见机不对,连忙翻墙而出,刚跑到马厩就被乱兵射中胳膊,被幽禁在了驿馆中。等史朝义一行人伪造诏书,诛杀完史思明的亲信后,这位曾经为老上级安胖子惩处“逆子”,动辄杀人的暴虐者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儿子活活勒死了。
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连战连败,手下精锐损伤惨重,决定留下田承嗣镇守莫州,自己突围去幽州求援。没想到前脚刚走,后脚田承嗣就开城投降,其他将领见势不好也相继投降,最终逃到温泉栅(今河北丰润东)的时候,被降将李怀仙所围困,在突围没有希望的情况下自杀。
就这样,历时七年之余,刚起兵时势如破竹,降者如潮;落下帷幕时兵败如山倒,同样是降者不绝的安史叛乱如同曾经的盛世强音霓裳羽衣一般湮灭在了历史云烟中,只是多少家园荒芜,多少亲人离散,多少路边白骨,多少响彻道旁的哀哭声却成了不可磨灭的殇痛。
曾经风采昂扬,万邦来潮的荣耀一去不复返,这场动乱的首祸者安禄山史思明的死因值得后来者深思,与其说安史叛乱被唐军平定,还不如说安史叛乱灭亡于自己,当安禄山、史思明只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当他们暴虐无常,嗜杀成性时,当他们作死般地想在战争期间更换继承人,众叛亲离的时候,他们生命的丧钟早已敲响。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官职是什么?
安禄山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又兼任河北采访使、御史大夫、左羽林大将军,封东平郡王。
史思明任平卢兵马使,同安禄山谋反时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降唐后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被杀。史思明为什么杀安庆绪
安禄山被安庆绪杀死后,史思明顿起自立之心,收容安禄山溃散的残部不满。史思明对此很不满,欲找机会除掉安庆绪。
史思明一度投降了唐朝,又走遍河北地区,宣传朝廷宗旨,有好几个州因此又相继归降,只有相州还属于安庆绪。
之后史思明用计杀死安庆绪又再度反叛,僭称大圣周王。
扩展资料:
史思明复叛称帝过程
虽然假装归降,史思明“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招兵买马,引起唐肃宗警觉。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以乌承恩为副使,派到史思明军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机杀掉这个居心叵测的反贼。李光弼也对乌知思严加嘱托,派他赶快行事。
乌承恩晚上多次打扮成妇人,夜入诸将家里“策反”。没想到这些蕃将出身的将领对史思明很忠心,转头向史思明告发。
由于没有实证,史思明也下不了手。在宾馆之中,史思明在乌承恩床下埋伏两个人。夜见,乌承恩与儿子密谈,说:“吾承上命除此逆胡!”床下两人闻言突出。
史思明马上带兵抓住乌承恩,搜出李光弼的书信以及写有应该诛杀的叛将名单。史思明等贼将大怒,大呼:“我们都投降了,怎么还对我们这样!”乌承恩是个怂包,咕咚跪下,说这些都是李光弼指使他干的。
史思明大怒,杀掉乌承恩和他儿子以及从属两百多人,重新反叛。史思明的参谋耿仁智劝他不要反复,他却亲手用棍击碎这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参谋的脑袋。
乾元二年正月(公元759年),史思明僭称大圣周王。
肃宗命令包括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内的九位节度使讨伐安庆绪。肃宗本来想派郭子仪作统帅,但考虑到郭子仪和李光弼功业相当,不好安排,便不设元帅一职,而是另外立了一个观军容使的名目,居然让一个叫鱼朝恩的宦官充任。
当时郭子仪因为刚刚吃了败仗,便未急着出击。史思明于是趁机收集残兵,驻扎在邺南。而安庆绪则派人大搜官军溃散之后留下的营地,得到大批粮食。有了粮食,安庆绪又开始不买史思明的账。史思明派人对其进行严词谴责,安庆绪又害怕起来,甚至对史思明称臣。
史思明回信说愿意略去君臣礼节,改称兄弟,且热情邀请安庆绪前来歃血同盟。待安庆绪冒冒失失地带着四个弟弟及部下孙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前去,史思明却换了态度,将安氏兄弟赐死,而将孙孝哲、崔乾佑、高尚等人处斩。
之后,史思明带兵进入邺城,收降安氏遗众,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自己还回到范阳,五月,更国号大燕,自称应天皇帝,年号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将军,改称范阳为燕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庆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思明
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为什么最终会被儿子杀死,而且以后的“大燕皇帝”史思明也是被儿子杀死,这到底是巧合
并不是巧合,结合当时的情况这是一种必然。
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的都是儿子和部下合谋杀死的,其结局何其相似。然而,害死他们的,并不是他们的儿子和部下,而是可怕的权欲,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他们反叛了皇帝,杀伐无度,残忍无比,到最后,儿子也因为权力用相同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想早继位,他的谋臣严庄和身边的太监李猪儿经常被安禄山处罚,担心哪天安禄山会杀了他们。于是,这三个想安禄山快点死的人一合计,就准备动手了。一天,安庆绪在安禄山帐外观风,严庄和李猪儿持刀进去,一个大胖子,又是瞎子,几刀就被结果了。
史思明进攻陕州失利,退守永宁,命儿子史朝义率军筑三角城,结果延误了一天工期,史思明扬言要杀了儿子。
史朝义知道父亲的残暴,平时就杀人如草芥,说杀儿子就完全有可能杀儿子,史朝义大惧,在部下骆悦等人的鼓动下,最后默许骆悦将自己的老子给杀死了,史朝义就这样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史思明。
剑网3 10挑战史思明 生死两极 全团成就怎么做
成就描述:在10人挑战模式太原之战·逐虎驱狼阎罗附体状态下击败史思明。
该成就对应的BOSS技能有BUG!!!当前版本较难完成!!
具体做法:
史思明释放的大部分技能都会附带一层或者多层debuff酆都血印,当自身叠加的酆都血印达到50层时,会转化为debuff阎罗附体。在携带此状态下通关即可。
当前版本对应boss技能出现bug的做法:
目前版本史思明战斗中,奶爆毒血出现的血圈、灌血掌释放后出现的血圈以及瞎子死后出现的血圈均无法正常叠加Debuff层数,唯有驱散魄衣血仆所出现的【魔血化生】圈可正常叠加。
若只有个别人需要成就,可在将BOSS压制30%后出现的魄衣血仆驱散,需要成就的人单独站好圈,治疗注意好血线即可。
若需全团生死则极难,推荐在BOSS回血阶段直接压制20%,然后分2—3有减疗的DPS控制BOSS血线,分一人全程转瞎子,其余DPS第一时间转火赤狼卫。每波魄衣血仆刷新进入大团后再驱散,然后所有人踩血圈,以此方式循环叠加Debuff层数,50层后爆发击杀BOSS
因魔血圈耗蓝非常快,推荐使用以下配置
推荐T:苍云(盾护、全团盾墙)+明教(渡厄力、归寂道)
推荐治疗:2奶毒(蕨菜+锅)
推荐驱散职业:剑纯(吞日月实用性大+有减疗)
其他职业暴力DPS若干
备注:灌血掌一定要分人去挡,疼
史思明释放的大部分技能均会携带1层酆都血印。主要为灌血掌手掌、毒血涌动、毒血圈所带来的debuff。(常见部分,有些可能描述不准......)
当触碰移动中的灌血掌手掌时,会在极短间隔内叠加一层酆都血印;灌血掌在目标位置有人承伤时的真气坍塌会叠加;灌血掌在目标位置无人承伤时的虚实合一亦会叠加;
毒血涌动造成的每次伤害均会叠加一层酆都血印;
毒血圈(红圈/蓝圈),当玩家站在其中时,每秒会叠加一层酆都血印;
每一层酆都血印会附带0.x%的减疗及内功易伤效果和xxx的每秒伤害。此效果随着叠加层数的增加而加强。
当酆都血印叠加到50层时,会变为阎罗附体debuff,在这个状态下释放任何技能都会掉血,并且当自身血量被加满后则立即死亡并释放技能永陷幽冥,对附近的队友造成大量伤害。
不要被赤狼卫的凝血成煞击中,这样会消掉你身上的酆都血印层数。
注意团队的dps衡量一下需要击杀的时间,当boss血量剩余2%是则判定为进入剧情,再此之前你需要单独一个人去找外面的血圈蹭满指定层数,同时需要提前通知治疗不要加满自己的血,自己最好准备好大红防止治疗完全放生自己。当自己血量过高时可以丢丢技能让自己掉血。剧情开始时所有人都会处于无敌状态,但是剧情时间依旧可能会因回满血而死,只有当剧情结束后才能获得成就。

参考资料:剑网3海鳗成就攻略。
大唐的史思明是什么结局?
史思明,宁夷州人,原姓阿史那,名崒干,因战功唐玄宗李隆基赐名“思明”。
史思明少年时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长大。成年以后,二人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剧中太子妃因与太子迟迟没有孩子,不得已与史思明偷情孕子,这在后来被儿媳慕容林致撞破后加害林致,这也到了让大家最虐心的地方。在发生安史之乱之后史思明不得善终。 安史之乱(16)祸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