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欧洲 统一 元朝的中國大統一,奠定了元朝與西歐全方面的交往
元朝的中國大統一,奠定了元朝與西歐全方面的交往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將"四海為家,通問結好"作為統治方針,中原地區在蒙古人的統治下開始和平有序的發展。而西歐,隨著十字軍東征進入尾聲,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但

元朝的中國大統一,奠定了元朝與西歐全方面的交往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將"四海為家,通問結好"作為統治方針,中原地區在蒙古人的統治下開始和平有序的發展。而西歐,隨著十字軍東征進入尾聲,外部環境相對穩定,但是內部矛盾不斷,並且政治經濟逐漸惡化。即使如此,西歐並沒有停止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元朝統治下的和平穩定
1259年元憲宗蒙哥在征伐南宋的戰爭中去世,佔領大部漢地的忽必烈(1260—1294),同弟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發生戰爭。最終,1264年忽必烈獲勝。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召開忽里台大會。這次大會除重新確立自己的大汗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遏制帝國分裂的趨勢。但是窩闊台系宗王拒絕前來參加,因此大會沒有舉行。
1269年,欽察汗國、窩闊台汗國及察合台汗國系宗王在塔剌思會盟,最後達成共同反對拖雷家族的決議,並且劃分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區的勢力範圍。塔剌思會盟是蒙古帝國分裂的一個里程碑。忽必烈與別兒哥的內戰,以及西北地區的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的紛紛自立,導致表面維持統一的大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分裂。帝國西部為四大汗國控制,只有統治波斯的伊利汗國承認元朝為其宗主國,而帝國東部則由忽必烈控制。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忽必烈成為元朝皇帝。此後元朝同窩闊台巧國、察合台汗國爭戰不斷,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告一段落。雖然蒙古大帝國日益走向分裂,但是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逐漸統一中國。
忽必烈的統一大業為中國的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首先,結束了中國五百多年的民族紛爭和血戰,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次,中國在商業、科學、文化方面都有顯著的進步:統治者重視商業,並且建立了全國範圍內保護商人的騷站系統化及溝通地方的大運河,政府財孜出資贊助商隊,鼓勵紙幣流通,同外部世界建立海外貿易;蒙古人認識到天文曆法W及醫學的重要性,在元朝時期,中國的天文學、醫學取得了巨大進步;此外,對於那些優秀的漢族工藝,蒙古統治者從不拒絕。於此同時,由於元朝統治者繼續遵巧祖輩的宗教寬容政策,因此各類宗教在中國傳播較快,在元至順《鎮江志》中,1278年薛里吉思任鎮江長官,"薛迷思賢,在中原西北十萬餘里,乃也里可溫行教么地。愚問其所謂教者,雲天地有十字寺十二。正因為基督宗教在元朝發展迅速,許多西歐傳教±紛紛來華傳教。在蒙古帝國統治下的和平時期,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迎來了東西方交流最為頻繁的歷史時期。
西歐的政治經濟陷入不穩
14世紀的西歐是一個迅速變化的時代。1291年十字軍東徵結束後,歐洲的政治經濟狀況逐漸惡化。
政治上,教皇的統治W及教會組織受到了沉重打擊,並且教會與西歐國家的衝突不斷13世紀末,教皇們越來越熱衷於控制基督教社會,而不是為其服務,教皇包攬世俗權力的慾望越來越強。自1294年的卜尼法斯八世,(1294—1330)開始,教皇與西歐諸國君主矛盾不斷,送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350年。呈然教皇權力有所削弱,但是這一時期,教皇依然派遣傳教士到東方傳播基督教。此外,歐洲各國之間內部戰爭不斷,最主要的是英法兩國,二者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戰爭。
經濟上,中世紀的西歐面臨了極大的困難。首先,西歐的大片土地己經被開星,農業生產開始停止了增長;其次,白銀和其他金屬的產量下降。此外,西歐在14世紀初,還遭遇了惡劣的氣候,氣候驟變影響了西歐的農業生產,而農業經濟嚴重阻礙了西歐商業資本的積累。因此,商人們到東方尋找財富,發展貿易。活躍最多的就是威尼斯商人,早10世紀末,威尼斯運送糧食、酒類和木材到君士坦了堡,從那裡換回竺織品,但是貿易市場有限,開闢新路線、建立新市場是威尼斯商人的首要任務。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