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洪洞吧 洪洞水神庙简介
洪洞水神庙简介 水神庙,位于山西洪洞县霍山南麓,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内奉水神明应王。始建于唐代,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了山门和仪门。该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往北依次为山门、仪门和明
洪洞水神庙简介

水神庙,位于山西洪洞县霍山南麓,与广胜下寺一墙之隔,内奉水神明应王。
始建于唐代,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了山门和仪门。该庙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往北依次为山门、仪门和明应王殿。山门东西三开间,进深六椽,单簷硬山顶,中有一扇面墙隔开。正面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两尊,背面为舞台。仪门,亦称献殿,东西宽三开间,进深四椽,殿内无塑像。明应王殿宽深各五间,四周有围廊,重簷歇山顶。簷下有元代所塑二门神峙立,威严肃穆。殿内中央所塑神像为水神明应王,身着帝装,端庄肃穆;两侧四个童男童女,塑工极为精美,衣饰合体,神态娴静,形象逼真。台下水神的四个官员面目各异,细腻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全殿共有造像十一尊。四壁布满壁画,共计十三幅。内容为当地人们祈雨、明应王行雨的场景以及民间流传的关于唐太宗的故事。特别是南壁墙东面,有幅价值连城的戏剧壁画。这幅壁画完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画面上横楷书「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画面宽311厘米,高524厘米,有演员11人,七男四女,其中一女演员正在幕后探头观望,形象地再现了一个民间戏班子正在登台演出的实况。这幅壁画反映了元杂剧兴盛时期的真实情景,是我国戏剧史上的重要作品。
水神庙的壁画充分表现了我国元代壁画的艺术成就,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已成为研究我国元代社会状况的珍贵资料。
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331页「水神庙壁画」条、332页「水神庙造像」条。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