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简述 志高的历史发展

火烧 2022-02-27 14:52:51 1079
志高的历史发展 1.谁知道浓志高的历史一、家世 侬智高(1025—1055年),(1)北宋时期广源州人。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2)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

志高的历史发展  

1.谁知道浓志高的历史

一、家世 侬智高(1025—1055年),(1)北宋时期广源州人。

广源州“在邕州(州治在今广西南宁)西南,郁江之源”,(2)是邕州所属四十四个羁縻州之一,隶左江道。(3)该州物产富庶,尤以金矿为最,其“地产金一两,直一缣。”

(4) 自从宋初交趾(今越南)自立为国后,“广源虽号邕管西羁縻州,其实服役于交趾。”(5)如1039年夏,广源州一次就被迫“献”给交趾一块重达一百一十二两的生金。

(6)“交趾赋敛无厌,(广源)州人苦之。” (7)原来,韦、黄、周、侬四大姓称雄于广源州,在相互争夺中,侬姓占了上风。

宋初,侬氏家族与宋政权交往密切。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广源州的侬民富威望日高,被宋朝封为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上柱国。

(8)至侬智高之父辈, 其势力在兼并斗争中进一步壮大。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又作“侬存福”、“依存勖”)原为傥犹州(今广西扶绥)知州。

为了扩充地盘,他曾杀掉弟弟侬存禄、妻弟侬当道,并占有他们管辖的万涯州(又作“万崖州”,今广西大新县境) 和武勒州(今广西扶绥)。(9)大概是广源州实力较为雄厚的缘故,有云傥犹、万涯、武勒州“皆属广源州”。

(10)另一方面,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侬全福还自动归附宋朝。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宋朝授侬全福邕州卫职,但“转运使章戚罢遣之,不受其地。

中国历史简述 志高的历史发展

存福乃与其子智高东掠笼州(今广西扶绥),有之。”(11)侬全福发挥自己的号召能力,利用当地的优越条件,“招诱中国及诸洞民,其徒甚众,”藉以开发金矿资源,并“由是富强”。

此前,“田州(今广西田阳)酋长请往袭之,知邕州者恐其生事,禁不许。”(12)侬全福势力日长,自称“昭圣皇帝”,立其妻为“明德皇后”,封其子为“南衙王”,改其州为“长生国”(一曰“长其国”),缮甲治兵,坚城自守,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

(13)于是“交趾恶之,遣兵袭虏之。”(14)为了搭救被抓去当人质的侬全福等人,“智高不得已,岁输金货甚多。”

(15)但交趾统治者竟刀下无情,太宗李德政(越史作“李佛玛”)下诏曰:“朕有天下,率土皆臣,诸藩奉贡。傥犹存福妄自尊大,建国僭号,骚扰边氓。

朕龚行天讨,师广源,俘存福等五人,尽平其地,遂皆斩之于都市。”(16)时在1039年,即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

侬智高之母阿侬为武勒州人,后转至傥犹州,被侬全福娶为妻。当交趾举兵捕捉侬全福时,阿侬与年仅十四岁的侬智高逸走幸生。

二、积聚力量与附宋被拒 侬智高“能属文,尝举进士,不第。”(17)仕途不顺利与亲人被杀的怨恨集于一身。

1041年(交趾李太宗乾符有道三年),侬智高母子出据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统治者不容侬氏家族的后代东山再起,出兵讨伐,侬智高力不匹敌,被擒,并传至交趾京师。

李德政见其父被诛,并未能征服侬氏势力,便把他释放回籍,又授以广源州知州衔,划雷、火、戚、婆四洞及思琅州(又作“思浪州”,今广西龙州金龙以西的越南境)归其管理。两年后又给他赐都印,拜为“太保”。

(18)但是,侬智高没有臣服交趾,反因屡受凌辱而“内怨交趾”,并在被释后四年占据安德州(今广西靖西县安德公社),建立“南天国”,改年“景瑞”(一说国号“南天大理国”,年号“天瑞”或“启历”)。(19)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侬智高逐渐占领、控制了右江地区田州一路的少数民族地区。

(20)同年,他以勿恶洞(今广西靖西东南)为根据地,开始同交趾决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前往征讨,兵败而还。

(21)打退郭盛溢的军事进攻之后,侬智高于宋仁宗皇佑元年九月乙巳(1049年10月 4日)首次试兵广南西路重镇邕州,宋仁宗赵祯诏江南、福建等路以备。是年十二月甲子(1050年1月1日)还派高怀政督捕进入邕州的侬智高部众。

(22) 次年二月丙戍(1050年 3月24日)广南西路钤辖司请于邕州罗徊峒(今广西龙州西北)置一寨,作为阻扼侬智高的屏障,得到宋廷批准。(23)不久,交趾又发兵攻打侬智高,侬智高寡不敌众,率部遁伏山林。

当广南西路转运上报这一情况时,宋朝采取防范措施,“诏本路严备之”。(24) 同年,广西转运使肖固命邕州指挥使亓赟前往“刺候”侬智高的情况。

(25)亓赟“欲邀奇功”,背地里自开兵衅,为侬智高所擒。亓赟深恐自己会在侬智高刀下丧命,撒谎道:“我来非战也,朝廷遣我招安汝耳。

不期部下人不相知,误相与斗,遂至于此。”(26)侬智高亲自为之释缚,引坐赐酒,席间用试探的口吻询问:“大丈夫何以郁郁久为人奴?方今交趾,经略失驭,边吏养安,孤欲北并衡湘,西荡瓯骆,然后乃策进取,即不能跨有南海,剖符通使,亦与国也。

朝廷其许我平?”亓赟见其直言相告,便发表己见:“足下以弹丸之地,崛起逆命,天兵所加,譬犹灶上扫尘;且夫顺天者顺,昧时者蹶,何如卷甲束身,纳土请命,不失封侯之赏,孰与夫首领不保,妻子为戮乎?”听了此番述说,侬智高认为甚有见地,高兴地笑道:“吾固念之,事在公矣!”(27)当即“遣其党数十人随赟至邕州”,奉表请求归属宋朝,但遭拒绝。宋廷还以亓赟战败偷生,妄许侬智高朝贡,为国生事为名,黜为全州(今广西全州)都指挥使。

(28)皇佑三。

2.志高空调发展前景怎么样

随着通过国家出口免验,成功在香港上市,并获得国家最高质量奖,志高的发展得到了全球消费者更广泛的认可。

特别是在全球战略新兴市场上,志高空调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日前,装修效果图,记者从国家海关获悉,志高空调对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战略市场的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其中仅俄罗斯同比增长就达200%以上。

实际上,国内家电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并非一帆风顺。是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纷纷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试图保护本国民族工业,例如巴西提高了进口关税和能效等级,俄罗斯也准备出台政策提高能效等级。

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中国空调厂家进军新兴市场的脚步。 对此,志高空调海外市场负责人指出,在经济下滑、需求疲软的重重困难下,志高另辟蹊径,摸索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成功实现了新兴市场的全面领跑。

3.深圳的发展历史

从史料来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区就曾有过移民浪潮,内地人曾为开发新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东官郡所辖六县中,第一个就是宝安县,县治与郡治同在一处,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新安故城开创了深圳城市发展的源头,成为深圳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历史的变迁经常表现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发展变化也是如此。梁天监六年(507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陈将郡治移至增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将宝安县名改为东莞,县治从南头移到今天的东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后,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都发生过一些变化。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南头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从东莞县又分设新安县,以该所城为县城。/据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据有关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遗址的资料表明,深圳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大黄沙、大梅沙沙丘遗址发现的陶器、石器显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创造了深圳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遗址103处,古墓葬234处,古建筑和历史纪念建筑68处,近现代史迹和革命纪念建筑97处,旧海关税 站和界碑等有12处。经过筛选,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大鹏城和“中英街”界碑于1989年被省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深圳地处南中国海之滨,椰风海韵,细浪白沙,景色怡人,历来被视为“华夏南大门、连陲风景线”。自东晋以来,深圳在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及海防军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深圳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自秦之后,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统属封建中央集权统制,汉在深圳已有盐官之设,在南头、西乡、沙井、大鹏以及香港李郑屋村等地,均发现汉代墓葬。从葬礼及出土文物看,当时已融合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东晋南朝250多年间,是深圳鼎盛时期,置东官郡,领宝安、兴宁等六县,管辖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阳一带,当时的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区。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冲。在南头设屯镇,驻有岭南节度兵;宋代设“巡海水师营”,宋代以来,深圳成了中国南方海路交通贸易的枢纽,经济上有着重大的发展。

明代是深圳历史上的中兴时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南头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和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稍后立南头寨,形成宠大的军事机构,为“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抵御倭冠、海盗以及其他外来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头军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领下,在南头海域歼灭了葡萄牙舰队。

到了清朝嘉庆年间,新安县居民已达到225979人。人口大增,农业生产和渔、盐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二年(1913年),新安县复名宝安县,治所仍设在南头城。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才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深圳人民为民族解放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别是抗日东江游击纵队,活跃在惠东,宝一带,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将困于香港的文化人士护送到解放区,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因此文物古迹丰富,风景名胜屯为数不少,如晋、隋时期的“晋绩隋园”庙,唐代的海光寺,灵渡寺南唐的怀度寺,宋代的赤湾天后庙,明清两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龙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纪80年代,深圳被辟为中国第一经济特区后,旅游业发展异常迅猛,新建的旅游景点及设施独具魅力,并以其新奇、特、异的风格蜚声海内外。

4.宋朝侬志高起义有关史事

侬智高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系北宋广源州壮族首领。庆历元年(1041年),侬智高在党犹州建“大历国”,与交趾李朝相抗衡。同时,侬智高向宋朝请内附,以求获一职统摄诸部,抗击交趾掠夺,遭拒,遂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其多次击退交趾入侵,但再三请求归附宋朝未果。皇佑四年(1052年)四月,侬智高举兵反宋,五月,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年号启历,数败朝廷征剿之兵。次年正月,侬智高败于狄青,后流亡大理,不知所终。

侬智高是属中国,还是属越南?是英雄,还是盗贼?学术界很有争议。观点的对立,恰好反映了历史观和历史文本表述的差异。

认为侬智高是属越南者,其逻辑是,侬智高是广源人,广源州是现在越南境内的广渊县,所以,侬智高是属越南的。其逻辑推理清晰明了。但是,历史问题不能单凭逻辑推理来解决,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历史事实。谭其骧曾批评这种不顾历史事实的治学态度:“今天这种反历史观点的论述历史方法在某些领域仍然在流行。例如在讲到有关疆域和民族的历史事件时就是如此。凡是在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地方,都要说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反之,凡是今天邻国的地方,历史上尽管曾经设置过郡县几百年上千年,也不许提,硬要把当时内地与边区的关系说成是国际关系。”

侬智高是民族英雄,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认为侬智高是反历史进步的盗贼者,更多是从封建王朝的统一立场出发:侬智高举兵反宋,便是反封建进步,反“大一统”。

今天,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是,往往由于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了对“多民族”的表述,尤其是南方少数民族基本上被完全的纳入了“统一”的叙述范围,而未受应有的表述关注。于是,当把侬智高表述为民族英雄时,便面临了诸多的争议和挑战。藏族的松赞干布,蒙古族的成吉思汗,满族的努尔哈赤等,把他们表述为中华民族英雄,之所以无可非议,原因是他们都维护“统一”。而壮族的侬智高的历史地位则颇受争议。

其实,我们应该质疑的不是侬智高,而是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现行主流的历史文本表述过于强调“大一统”,而历史发展的“多民族”性则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何平衡历史文本中“统一”与“多民族”的表述?关键是在于,应该充分肯定在多民族互动发展中少数民族的本土经验对统一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侬智高也就不应当受到太多的争议,而应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作为一名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导壮族和其他民族人民反抗交趾掠夺骚扰,力图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因此,侬智高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壮族首领,而且也是一名中华民族英雄。

5.美国的发展历史

1607年,英国殖民者开拓北美

1733年,北美形成13个殖民地

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诞生,北美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美国正式诞生

经过独立战争,英国在1783年承认美国独立

之后美国经过对外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第三强国,仅次于英法

之后在林肯的领导下,美国进行内战即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19世纪后期美国经过西进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是社会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美国和苏联争霸,最终苏联解体,美国取得胜利,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和他争斗)

现在,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美国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完善的民主共和制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的社会文化,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以及他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有发展潜力。

这是本人自己的记忆,希望你学到知识。

6.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

1.中国(China),位于东亚,是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

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有着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7.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之后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1898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的舞台,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gcdzg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gcdzg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gcdzg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8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8.沃尔夫斯堡的历史发展

1302年,沃尔夫斯堡第一次被作为当时贵族——冯·巴腾斯勒本家族的居住地而被文献模糊提及。最初这个城堡是作为所有来守卫护城河的人的住所,而在大约1200年左右,这里可能是作为罗特霍夫家族的罗特霍夫城堡的一部分。1372年首次模糊提及该城堡属于诺伊豪斯堡。而1742年冯·巴腾斯勒本家族没落后,沃尔夫斯堡作为他的财产归属了冯·德·舒伦堡伯爵。

沃尔夫斯堡市当今的部分辖区在18世纪时曾属于马格德堡公国的飞地。1932年,该地区被并入普鲁士萨克森行省下属的加德雷根区。其它一部分地区如黑尔姆施泰特则属于不伦瑞克公国,而法勒斯雷本和附近的吉夫霍恩区则隶属于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即后来的汉诺威王国和汉诺威省)。 沃尔夫斯堡市是德国在20世纪规划建造的三座城市之一(另外两座为Salzgitter-Lebenstedt和Eisenhüttenstadt)。建设城市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当时刚刚成立的大众汽车公司的员工提供住处。1933年,当阿道夫·希特勒与大众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会面后,两人关于“国民车”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大众汽车公司的成立以及沃尔夫斯堡市的建立。

随着1937年5月28日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有关安置大众汽车员工的城市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同年10月,城市的设计任务交给了不伦瑞克理工大学的教授们。12月,希特勒亲自决定了城市的建筑样式和风格以及他希望的城市生活方式。1938年1月17日,工厂与城市的选址正式完成。同年5月26日,希特勒为全新的大众工厂铺上了第一块砖。7月1日,官方宣布城市建立,划归汉诺威省,并命名为'Stadt des KdF-Wagens bei Fallersleben'.1945年,德国战败,大众汽车工厂及为Stadt des KdF-Wagens bei Fallersleben被英军占领。当年6月22日,由英国军政府成立的市议会决定将城市改名为“沃尔夫斯堡”,这是他们以当地一座16世纪的文艺复兴城堡命名的。6月27日,汉诺威省省政府承认“沃尔夫斯堡”的名字,并同时许可了由英国军政府设计的市徽。

到1948年时,城市已有22,000人口;1958年增长至50,000人,1963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85,000人。1972年,城市规模扩大至170平方公里,人口也突破了10万人。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沃尔夫斯堡步入大城市行列。现在,沃尔夫斯堡市有大约12万居民居住在20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99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