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众星拱月形容建筑造句 从众星拱月到群雄争霸,从家国天下到礼崩乐坏

火烧 2021-09-08 02:40:23 1044
从众星拱月到群雄争霸,从家国天下到礼崩乐坏 这次我们要说的核心是分封制。分封制(封诸侯,建藩卫)是一种早期由部落联盟转变发展出的「 ”联邦”式的国家政权结构形式(部落逐渐消失,被封国代替,国主统称诸侯

从众星拱月到群雄争霸,从家国天下到礼崩乐坏  

众星拱月形容建筑造句 从众星拱月到群雄争霸,从家国天下到礼崩乐坏
这次我们要说的核心是分封制。分封制(封诸侯,建藩卫)是一种早期由部落联盟转变发展出的「 ”联邦”式的国家政权结构形式(部落逐渐消失,被封国代替,国主统称诸侯),它「 ”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产生、形成,至西周,渐趋完备、典型,春秋战国时代逐渐走向衰落”(张广志《西周史与西周文明》)。 以西周为例,不论是武王克商后,还是周公平定「 ”三监之乱「 ”后,均伴有大规模的分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样不仅能扩大统治范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能树立屏障,拱卫周王室;更有论功行赏、笼络人心之意。诸侯国虽然地位平等,由中央直接分封,但国君爵位不同(公侯伯子男),对应的封国面积自然也大小不等。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附庸国面积最小,附属于附近较大的诸侯国。 当时,统治阶级由世袭贵族组成,这些人不但贵族地位世代相传,所获封地家臣和俸禄也是世代相传的,所谓「 ”世卿世禄”是也。那么,在这些世族内部,又是依据什么规则对统治权力,财富和封地进行再分配的呢? 一言以蔽之,以血缘关系(嫡庶,长幼,亲疏)为基础的宗法制度。这是一套被大家认可的宗族分级制度,确认了各级继承关系,也明确了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维护着社会与政治秩序的稳定。 当时,除了周天子分封诸侯,各诸侯也需要在自己的封国内再次分封。一般中心地区会留给自己统治,嫡长子以后可以继承(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家长制家庭多实行「 ”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称嫡,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是为正宗;诸妾为庶,庶为旁支之意,诸妾所生之子为庶子。嫡长继承制,也就是「 ”传嫡不传庶,立长不立贤”被整个社会确立),其余地区就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卿大夫也只统治自己封地(采邑)的中心地区,其他地方再次分封给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家国天下,父子君臣,皆由此而来,与之对应的礼乐文化也一一形成(祭祀鬼神,行为规范,繁文缛节)。 西周末年,周王室危机四伏,厉王时期发生「 ”国人暴动”,宣王勉强「 ”中兴”,幽王「 ”烽火戏诸侯”外加废嫡长立宠幼,种种矛盾激化,终于到了「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境地。周平王(幽王与申后的嫡子)在秦襄公、晋文侯、郑武公等诸侯的护卫下,迁都雒邑,建立东周政权(「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一开始,东周就依仗诸侯势力建国,也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西周灭亡时,被犬戎侵占了大片土地,为表秦晋郑护卫之功,又将大片土地封赏给三位诸侯。周王室又接连产生由王位引发的内乱,同期强大的诸侯们经常借各种理由找周王室讨要封地,并且相互吞并,疆域不断膨胀。周平王时欲分权给虢公制衡郑国,郑庄公怨恨,周平王辩解并无此事。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重建信任,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 ”无之。”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这说明周王室已经从君主国降成与郑国平等的关系了。到了桓王时期,繻葛之战,周桓王被郑国祝聃一箭射伤肩膀,王室威信一扫而荡。(《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王室的领土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诸侯们又停了贡纳,入不敷出成为了周王室的常态。到周顷王登位时,一贫如洗,甚至无法给先王(周襄王)办一个体面的丧礼,只能派毛伯卫去鲁国讨钱(《左传·文公九年》:「 ”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二月,庄叔如周。葬襄王。”),等到鲁文公派人送钱过去,襄王才终于入土为安,然而这已经是他去世后的第二年二月了。 周朝式微,威权跌落,诸侯们分庭抗礼。群雄争霸不休,终有楚庄王「 ”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一个更加纷乱的时代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汉代泗水捞鼎画像石,九鼎或许并不存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