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蕃会盟 唐蕃会盟碑的历史价值

火烧 2022-05-12 05:36:33 1102
唐蕃会盟碑的历史价值 1.材料一中的《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它说明和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

唐蕃会盟碑的历史价值  

1.材料一中的《唐蕃会盟碑》有何历史价值

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

它说明和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盟约的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千余年后的今天读之,仍然琅琅上口。

行文气势浑厚雄壮,结构细密严谨,反复强调“和叶社稷如一统”,表达了迫切的心情,真诚的意愿,体现了高度的表达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甥舅会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极高的思想性和朴素优美的文采。

无怪乎刻载盟文的石碑,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为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唐蕃会盟 唐蕃会盟碑的历史价值

当时正值唐与吐蕃双双衰败之际,为了各自集中精力应付内部严重危机,双方遂决定停止构兵、互相扶助。该碑被誉为“ 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2.唐蕃会盟碑和步辇图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它说明和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盟约的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千余年后的今天读之,仍然琅琅上口。行文气势浑厚雄壮,结构细密严谨,反复强调“和叶社稷如一统”,表达了迫切的心情,真诚的意愿,体现了高度的表达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

甥舅会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极高的思想性和朴素优美的文采。无怪乎刻载盟文的石碑,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为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当时正值唐与吐蕃双双衰败之际,为了各自集中精力应付内部严重危机,双方遂决定停止构兵、互相扶助。该碑被誉为“ 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亚洲最重要的铭文纪念碑”

3.唐蕃会盟碑碑文记载了什么历史事件

碑文记载了公元704年,吐蕃第四代赞普赤德祖赞继位后,也派官员到长安去请求联姻,经过长期的努力,唐中宗皇帝终于答应将金城公主嫁给他。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这次联姻,是继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之后的一次藏汉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石碑意义自从这次盟誓以后,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纠纷基本结束。

它说明和盟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了当时汉藏两大民族人民的愿望,体现了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盟约的文字朴实无华,通俗流畅,即使千余年后的今天读之,仍然琅琅上口。

行文气势浑厚雄壮,结构细密严谨,反复强调“和叶社稷如一统”,表达了迫切的心情,真诚的意愿,体现了高度的表达技巧,是藏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 甥舅会盟碑文,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极高的思想性和朴素优美的文采。

无怪乎刻载盟文的石碑,千余年来。在拉萨大昭寺前巍然矗立,受到人民的景仰,成为汉族与藏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唐蕃会盟碑]又叫[甥舅会盟碑]。

4.唐蕃会盟碑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唯一刻有吐蕃年号、处于海拔最高、象征汉藏友好的盟碑是立于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 碑,又称唐蕃舅甥会盟碑或长庆会盟碑。

9世纪 初,吐蕃和唐朝均由强盛转向衰落,双方愿意和好。据史载,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派史臣到长安请盟,唐派宰相和大臣17人与蕃使会盟。

翌 年,唐派大理卿刘元鼎为会盟使入藏,在逻些 (拉萨)设坛誓约。嘉庆三年(吐蕃彝泰九年, 823年)八月立此碑,并举行典礼,纪念唐、蕃 所结舅、甥间的友谊。

碑阳以及两侧用汉藏两种 文字刻了会盟全文及双方参加会盟的官员姓名、职位。碑阴用藏文刻了唐蕃友好关系历史和这次 会盟的经过和意义。

碑通高5.65米,由碑帽、碑 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帽宽0.93米,平面作矩 形,四面浮雕升云;碑身呈长方形,上端宽0.35 米,下端宽0.39米;碑座为龟形基座,高0.86 米,长2米,宽1.5米。

龟形整体雕刻精细,古 朴生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