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桐江 桐江书院历史

火烧 2023-04-01 13:04:50 1044
桐江书院历史 1.桐江书院是谁修建的 方斫 桐江书院 桐江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2)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桐江书院位于今台州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

桐江书院历史  

1.桐江书院是谁修建的

方斫 桐江书院 桐江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2)方斫建,以其祖先方英先生是桐庐人因名桐江。

桐江书院位于今台州皤滩乡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的桐江书院前有鼎山叠翠,后有溪水萦回,东有鉴湖烟柳,西可登临道渊山,确是环境清幽的钟灵毓秀之地。

由于方斫“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是“东南学者表正之师”。所以,桐江书院创办后,名闻遐迩,“四方之学士文人,负笈从游者尝踵相接。”

朱熹、王十朋等历史名人新笔题写的“鼎山堂”、“桐江书院”匾额沿存。王十朋(1112-1171)南宋乐清人,1157年进士第一。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两次巡视仙居,并满怀激情地留下了“鼎山堂”三个字。

这个有朱熹真迹匾额至今还保存着。

2.为什么在仙居永安溪可以看见五个月亮

高迁古民居群位于风光秀丽的仙居县西部白塔镇,距县城19公里,拥山环水,交通便捷。 古民居群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递数百年而不衰。古民居外形优美,立面简洁,构架坚固,尤以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精美的石、木雕刻闻名遐迩。这些石、木雕刻玲珑剔透,风格多样,或古拙,或匀称、或简洁,或繁复,或遒劲雄奇,或细密工整,是我国古代民居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具有高度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尤以木透雕动物花卉,木浮雕人物故事让人叹为观止。 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吴氏一族始于五代(梁)光禄大夫银青,史上曾涌现出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吴芾、南宋左丞相吴坚、明代左都御史吴时来等杰出人才,至十七世浙东副元帅、怀远将军兼仙居县君熟公来高迁居之。 高迁古民居至今仍有村民在其中生活起居。群内村民天性开朗,心灵手巧,生活淳朴,尚留有相当多的传统习俗,如纺纱、结带、编草鞋、捣年糕,做佛事等。人与古居相得益彰,一幅与世无争的和平景象令游客羡慕不已。 白云飞瀑是目前国内最高的人造瀑布之一,落差53米。白云飞瀑公园位于椒江解放南路沿白云山地带,建园前系一个破乱不堪、岩体裸露白化的废弃采石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2002年5月份开始,椒江区对此地进行绿化改造,分两期建设白云飞瀑公园,总投资约5000万元。公园主要景观有人造瀑布、茶廊、林荫广场、沿山石林、木化石等,其中大瀑布相对标高53米,最大出水量1400立方米每小时,居全国之最,裸岩绿化采用国际先进的喷播技术。公园总体风格既质朴自然,又精致高雅,实现了“人、石、水、自然”的和谐融合。让人感受到城市景观建设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和谐之美。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西约25千米处。皤滩乃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同点汇入永安溪,故皤滩有夜观五月(指五个月亮倒影)之景。皤滩又是水陆交汇之地,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也在皤滩起步, 这种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 便得她成为古代浙东南山乡的一个著名商埠和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鼎盛的清朝中期,皤滩古镇颇具规模,主街道呈“龙”形,鹅卵石铺嵌,弯曲有致,长达2公里,街面石板柜台比比皆是:除“水埠头”外,镇内还分布着“埠头”五处:武义埠、东阳埠、缙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镇区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丰富多样,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赌场、书院义垫、祠堂庙宇。自民国初期起,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异及天灾人祸,皤滩古街逐渐萧条,特别是铁路通车,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滩市面也风光不再,但主体建筑与结构却保持完好。经过了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 古街。街旁唐、宋、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 的“三透九门 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和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 骨花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你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 龙形古街:古街形似一条龙,西龙头,东龙尾,中段弯曲成龙身。龙头所对是五溪汇合点,这究意是巧合还是古人的图腾崇拜“臆造”,还有待考证。而龙尾所在处至令还矗立着一座国内罕见的砖雕坊,高3.5米,跨度8米,砖头的外表上刻着一组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仙 鹿、花卉、人物等图案。古街两旁至今还保保存着二百六十多家店铺,其中当时勾栏院招牌“色赛春花”四个大字还隐约可见。古街除了店铺外,还有不少书香门第,其中以长门堂和何氏里门堂为突出。长门堂门庭结构整齐大方,在正堂屋檐下悬挂着一块清雍正年间的匾——“贻厚堂”,堂屋里还悬挂着一块由清吏部待郎齐召南书写的“洛社名高”的匾额。何氏里门堂,其地域代表性不亚于北京的四合院。整座建筑楼轩相连,廊庑回环,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原厅堂正中悬挂一块镶贴真金的“大学士”匾。现今何氏家族还珍藏着清代“大学士顶冠”与“服饰”。桐江书院:桐江书院位于千年古镇皤滩,距皤滩古街一公里。书院系宋乾道(1165-1173)年间,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创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曾数次莅临,为书院题名并遣子就学,使之名冠江南,号称“江南第一书院”。乐清王十朋慕明来此求学,后得中状元,奉书“东南道学世家”。数百间,

3.历史上姓方名人有哪些

方 雷:方氏始祖。

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

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

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

新桐江 桐江书院历史

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

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

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

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

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

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

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

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

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

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

著《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方凤: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炯: 福建莆田人。

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

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

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

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

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

4.历史上姓方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名人:方 雷:方氏始祖。

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后一帝榆罔之长子,助轩辕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为华夏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大贡献。其后裔以地为姓。

至今已4700多年,传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 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诗经》中《方叔》篇,描写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战争。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

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

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

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

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

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

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

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学家,书法家。

工于书,自篆、籀、分隶、行、草诸体,皆极其妙。传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庙碑》。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

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

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

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岳: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

字巨山,号秋崖。1232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一名,廷试时忤犯权相史弥远而降为第七名,授南康军教授,后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

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回: 安徽徽州人.宋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原为甲科第一,为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 著名诗人,文学家. 诗文朴实,反映民众疾苦。

著《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等. 方凤: 浙江浦江人.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有《存雅堂遗稿》。

方从义:贵溪(今属江西省)人,元代画家,以擅写云山著称,笔墨苍润。 方炯: 福建莆田人。

元末明初名医. 曾治一暴死僧人,以管吹药鼻中,使吐痰数升而愈,活人甚众。且医德高尚,不追求财帛,常以财济贫。

他的座右铭“但愿人常健,何愁我独贫”。所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

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

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正直清廉万民称颂。

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而于人最恩,南冠。

5.从古至今姓方有那些名人

方 储:浙江淳安人。

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生前未仕,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

成语"身后识方干",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訚:浙江淳安人。

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

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腊: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 义军先后攻占东南大片地区,获得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后战败英勇就义。"方腊起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重大事件之一。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

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南学者表正之师",宋乾道年间,方斫兴资创办了被称为东南道学正渊--桐江书院。 历代从书院中走出来的进士就有十多位,举人、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 方凤: 浙江浦江人。

宋末元初爱国诗人,南宋遗民诗人的领袖人物,有中国第一诗社之称的“月泉吟社”的创立者之一。 诗文多抒写亡国之痛。

有《存雅堂遗稿》。 方国珍: 浙江台州人。

元末第一个发动农民起义的英雄。 方国珍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在各地兴建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

后顺应潮流归顺明朝。 方克勤:浙江宁海人。

明山东济宁知府,又称方济宁。 正直清廉万民称颂。

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著有《汗漫集》。

方孝孺: 宁海人,明思想家,文学家。 为帝师,推行新政。

人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时,为正义拒为篡位的朱棣草诏,刚直不屈, 视死如归,被暴君株杀10族,死难者达八百多人。

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著有《缑城集》《逊志斋集》。

方从哲:浙江德清人。明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

崇祯元年二月卒,赠太傅,谥文端。方象瑛: 浙江遂安人, 清康熙1673年与其兄象璜完成《遂安县志》编纂工作。

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二等,授翰林编修,参与修《明史》。方象瑛自号“金门大隐”。

著有《健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等。 方 薰: 浙江石门(今崇德)人。

清代书画家。性高逸狷介,朴野如山僧。

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与奚冈齐名,称「方奚」。一时能手,无出二人之上。

著有>、>、>、>。 答案补充 请楼主加我QQ466246093。

。字数满了提交不了。

我在QQ上为你解答吧 答案补充 晕死。

楼主加我啊。我知道那人是[方储]。

关于他的详细资料和如何建立洛阳城的事迹。由于字数太多。

这里发不了。所以你加我QQ:466246093,我告诉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