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纪录片有哪些 晚清历史纪录片
晚清历史纪录片
一、清代的“格格”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
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 即妇人之爵名。后金初年,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 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 定制。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 年),开始仿效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 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 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把“格格”分 为五等,即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 格”,汉名为“县主”;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贝子之女,称为 “固山格格”,汉名“县君”;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
“格 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 终止。
二、介绍清朝历史的节目
《前清秘史》: 这是一部采用情境再现形式拍摄的24集历史电视纪录片,不同于以往的所有历史纪录片,是独创的一种叙事样式的新品种,开辟了我国历史专题纪录片的崭新形式。
它使用“尤小刚秘史剧系列”的所有素材和新拍摄的真人演绎再现历史情境,并加入大量历史遗迹、历史文档,讲述了明清两代自明朝万历至清朝雍正共9位皇帝、579位历史人物、236个历史故事。 《前清秘史》从现代历史研究的高度、人文主义的立场,大胆地以历史资料、历史遗迹、历史档案与以往四部“秘史”电视剧影像素材相结合,以真人演绎再现历史情境。
在尊重公认史实的前提下突出争议性和揭秘性,解读历史、探究历史政治风云和宫廷秘史,展示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朝——清朝前期皇帝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和丰满真实的人物群像,开辟了历史纪录片的崭新形式。 扩展资料: 《前清秘史》剧情简介: 《前清秘史》以正史为纲,引用了大量的野史,这样好看、好听了,也就把历史研究得透了。
而且这个纪录片还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就是在片中起主导作用的主持人李亚平先生,他解说语言幽默,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读是多元的、开放的。 他的叙述是推动整个片子发展的动力,具有很多的历史知识和观点,比较突出的是对我们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进行的反思,多元地让大家进行思考。
它已经不是单纯代表胜利者对往事的回忆和评价,也代表着当年的失败者以及后人的一些看法,有不少设问不做主观的结论,是制作单位强大自信的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前清秘史。
三、这部讲述清朝治藏的纪录片是什么纪录片
中国西藏网讯 几年前,第一次看河北梆子名剧《六世班禅》时,高潮中的班禅在热河觐见乾隆时二人对唱一幕使我印象深刻,“皇帝”云:“薪传僧俗多虔诚,一展雪域大情怀,感天动地万里远,从此情缘,心潮翻卷。”
“班禅”和:“朝觐圣颜庆万寿,任百般蹉跎,千般磨难,无怨无悔。”配合着现场奏乐和老戏骨的真情演唱,一时全场动容。
戏剧虽有艺术加工,但不禁令人深思,究竟在怎样风起云涌的历史关头,使一国之君和雪域高僧克服各方面困难,依靠双脚跨越数千公里之隔而促成朝觐?在清乾隆年间,中央政府是怎样治理西藏地方的?为什么这场波折的东行之路会在历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至今亦能为之感动? 这些疑问,在近日观看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圣途》时,得到了解答。该片回顾了300多年前,六世班禅喇嘛不远万里从西藏到北京朝觐乾隆皇帝这一历史事件,再现《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这一重大规章制度形成的过程和意义,深刻反映出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治理,以及中央政府在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认定上的权威。
《圣途》一共五集,从十一世班禅提写的片名到逼真的场景回顾,到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示,再到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显示着这部历史纪录片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专业高水准的精良制作,配合着耳旁适时响起的高原音乐和萦萦诵经声,该片以六世班禅为线索,横向展开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通过故事的蒙太奇把观众带进了两百余年前的高原和紫禁城之中,伟大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轮廓就此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在《圣途》第二集“倾心内向”中讲述了六世班禅坐床前后西藏发生的一系列政教大事。
1741年,名为罗桑班丹益西的灵童在西藏扎什伦布寺坐床成为六世班禅,三十而立的乾隆皇帝派遣重臣送去册封金册,也在观察着这位未来的政教领袖。1747年,在乾隆信任下主政西藏多年的郡王颇罗鼐病逝,其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继位郡王后不但施行暴政,还图谋不轨,被驻藏大臣会傅清果断执杀,一时血雾弥漫。
在权力斗争的纷乱之中,年轻的班禅立场坚定,支持中央平乱,赏赐平叛官军,又睿智地处理好了七世达赖喇嘛转世问题,受到乾隆赞赏。在拒绝英国东印度公司乔治 波格尔的通商申请时,六世班禅坚定地说:“西藏属中国领土,一切要听从中国大皇帝的圣旨办事。”
表明了其内向之心和强烈的祖国认同。 正如《圣途》第二集旁白所言:“六世班禅以二十年的智慧和心血,成就了西藏地方的安定,他知道已经到了朝觐皇帝的时机,他要将信仰和佛法散播到更宽广的地方,他要用一次远行为自己虔诚维护的西藏安定和苍生幸福,求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缅怀历史,不只是为了留存汗青,更是为了鞭策当下和昭示未来。六世班禅和乾隆皇帝,两个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甚至牺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大勇大智没有被辜负,他们历尽艰辛所憧憬的光明未来今天已经实现。

沿着前人的足迹,今日的中华儿女正在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不懈奋斗,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不懈奋斗,我们必将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西藏新篇章。 不追究认可,因为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