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哪4大类?
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哪4大类?
计算机按规模分为哪4大类?
若按计算机所采用的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可以将电子计算机分成以下几代。
(1)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9年),运算速度慢,记忆体容量小,使用机器语言和组合语言编写程式。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
(2)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是电晶体计算机时代(1959~1964年),其主要特征是采用电晶体作为开关元件,使计算机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而且体积大大缩小,运算速度加快,其外部装置和软体也越来越多,并且高阶程式设计语言应运而生。
(3)第三代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是小规模积体电路(Small Scale Integration,SSI)和中规模积体电路(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计算机时代(1964~1975年),它是以积体电路作为基础元件,这是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大突破,并且有了作业系统。
(4)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是大规模积体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规模积体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计算机时代(1975~1990年)。
(5)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是超大规模积体电路(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ULSI)计算机时代(1990~2005年),其主要标志有两个:一个是单片积体电路规模达100万个电晶体以上;另一个是超标量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6)第六代计算机。第六代计算机(2005年以后)是极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单片积体电路规模可达一亿到十亿个电晶体。
希赛教育研究生院专家提示:在有些场合,将第四、第五、第六代计算机统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IEEE按规模将计算机依次分为:
1.按处理资料的型台分类为:数字计算机;模拟~;混合~
2.按使用范围分类为:通用计算机;专用~;
3.按本身效能分类为:超级~;大型~;小型~;微型~;工作站。
够全了吧?
计算机按软硬体规模划分,主要分为哪几类?
1 硬体
显示器 主机板 CPU 记忆体 硬碟 光碟机 音效卡 显示卡 网络卡 键盘 滑鼠 机箱
2 软体
系统软体(一般都用的WINDOWS 还有dos linux 等)
应用软体 (那就多了QQ,播放器,游戏,MSN等等)
不知道,回答的和你问的是一回事吗,你问的太月朦胧,鸟朦胧了

计算机语言分为哪三大类?
计算机语言主要分为四类:
--低阶语言
--高阶语言
--专用语言
--指令码语言
1、低阶语言
- 机器语言、组合语言和符号语言
- 组合语言源程式必须经过汇编,生成目标档案,然后执行
2、高阶语言
- BASIC(True basic、Qbasic、Virtual Basic)、C、C++、PASCAL、FORTRAN、智慧化语言(LISP、Prolog)、动态语言(Python、PHP、Ruby、Lua)等等。
- 高阶语言源程式可以用解释、编译两种方式执行。通常用后一种。
我们使用的C语言就是使用的后者。
3、专用语言
CAD系统中的绘图语言和DBMS的资料库查询语言。
1.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指一台计算机全部的指令集合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位制数,二进位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计算机能够认识的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因此程式就是一个个的二进位制档案。一条机器语言成为一条指令。指令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功能单元。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程式设计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1.2.组合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程式设计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位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法,"MOV"代表资料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式设计语言就称为组合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位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式被称为汇编程式。
组合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体,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体而编制的组合语言程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体的功能和特长,程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体开发工具。
1.3.高阶语言
1.3.1.高阶语言的发展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体,编出的程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95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体的高阶语言--FORTRAN问世了,40 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阶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ORTRAN、ALGOL、COBOL、BASIC、LISP、SNOBOL、PL/1、Pascal、C、PROLOG、Ada、C++、VC、VB、JAVA等。
特别要提到的:在C语言诞生以前,系统软体主要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由于组合语言程式依赖于计算机硬体,其可读性和可移植性都很差;但一般的高阶语言又难以实现对计算机硬体的直接操作(这正是组合语言的优势),于是人们盼望有一种兼有组合语言和高阶语言特性的新语言——C语言。
高阶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体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0年代中后期,软体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体的生产基本上是个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体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体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体。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体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体研制的全过程。程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96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式设计方法,197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出现,标志著结构化程式设计时期的开始。
80年代初开始,在软体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物件的程式设计。在此之前的高阶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组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式的执行方向。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物件(Object)。其方法就是软体的整合化,如同硬体的积体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密的功能模组,称之为软体整合块,它与具体应用无关,但能相互组合,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同时又能重复使用。对使用者来说,只关心它的介面(输入量、输出量)及能实现的功能,至于如何实现的,那是它内部的事,使用者完全不用关心,C++、Visual Basic、Delphi就是典型代表。
高阶语言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面向应用,也就是说:只需要告诉程式你要干什么,程式就能自动生成演算法,自动进行处理,这就是非过程化的程式语言。
计算机网路按规模大小不同分为什么?
1.区域网(lan):一般限定在较小的区域内,小于10km的范围,通常采用有线的方式连线起来。
2.都会网路(man):规模侷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100km的区域。
3.广域网(wan):网路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围。
电脑计算机按规模划分是什么?
按规模划分,依据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划分标准,可分为:
1)巨型机
也称为超级计算机,在所有计算机型别中价格最贵、功能最强、其浮点运算速度最快。多用于战略武器的设计、空间技术、石油勘探等领域。巨型机的研制水平、生产能力及其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2)小巨型机
是小型超级电脑或称桌上型超级计算机,功能略低于巨型机,但价格仅巨型机十分之一。
3)大型主机
或称大型电脑,特点是大型、通用,具有很强的处理和管理能力,主要用于大银行、大公司、规模较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计算机向网路迈进和时代,仍有大型主机的生存空间。
4)小型机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对于广大中、小使用者,比昂贵的大型主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5)工作站
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一种高档机,其运算速度比微机快,且具有较强的联网功能。主要用于特殊的专业领域,如影象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6)微型机
或称这PC机,以其设计先进、软体丰富、功能齐全、价格便宜等优势而拥有广大的使用者。PC机除了桌上型电脑,还有膝上型、笔记本、掌上型、手表型等。
在计算机领域中影象分为哪两大类?
电脑中的影象型别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点阵图(点阵图或画素图),一类称为向量图。
点阵图:就是由点构成的,如同用马赛克去拼贴图案一样,每个马赛克就是一个点(一个画素),若干个点以矩阵排列成图案。把图片放大会看到小方块,这种就是点阵图,网路上一般图片都是点阵图(点阵图、画素图)。
向量图:向量图使用线段和曲线描述影象,所以称为向量,同时图形也包含了色彩和位置资讯。简单说来 向量图记住了图片的计算方法 不管缩放多少 计算方法不变 图片不会失真 和点阵图的最大区别就是放大不会失真 边缘光滑 不像点阵图那样有很多小方块。
计算机开关电源按结构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计算机开关电源的基本结构: 目前计算机开关电源有AT和ATX两种型别。
ATX电源与AT电源的区别为:
1)待机状态不同
ATX电源增加了辅助电源电路,只要220V市电输入,无论是否开机,始终输出一组+5VSB待机电压,供PC机主机板电源监控单元、网路通讯介面、系统时钟晶片等使用,为ATX电源启动作准备。
2)电源启动方式不同
AT电源采用交流电源开关直接控制电源的通断,ATX电源则采用点动式电源启闭按钮,实质是用PS-ON直流控制讯号启动/关闭电源。具有键盘开/关机、定时开/关机、Modem唤醒远端开/关机、软体关机等控制功能。
3)输出电压不同
AT电源共有四路输出(±5V、±12V),另向主机板提供一个PG电源准备就绪的讯号。ATX电源PW-0K讯号与PG讯号功能相同,还增加了+3.3V、+5VSB供电输出和PS-ON电源启闭控制讯号,其中+3.3V向CPU、PCI汇流排供电。
各档电压的输出电流值大约如下:
+5V +12V -5V -12V +3.3V +5V SB
21A 6A 0.3A 0.8A 14A 0.8A
4)主机板综合供电插头介面不同
AT电源的6芯P8和P9电源插头,在ATX结构中被20芯双列直排插头所替代,具有可靠的防插反装置。对于Pentium4机型的ATX电源,除大4芯(D形)和小4芯电源介面插头外,还增加4芯12VCPU专用电源插头及6芯+3.3V、+5V电源增强型插头。
计算机按其规模大小的分类
按型体和功能分类,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五类。
①巨型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运算速度高,储存量大,外部装置多,功能完善,能处理大量复杂的资料资讯。
②大型计算机:
③中型计算机:
④小型计算机:
⑤微型计算机: 微型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功能较全,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现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中的资料可分为哪两大类
逻辑资料和数值资料,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