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纷乱的年代,梁启超是如何抵制社会上的诸多诱惑与欲望?
纷乱的年代,梁启超是如何抵制社会上的诸多诱惑与欲望?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的家教不仅有儒家的克己求仁,还有墨家的勤俭寡欲、吃苦耐劳,兼有老庄的虚无静观,总之是要磨炼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健全的
纷乱的年代,梁启超是如何抵制社会上的诸多诱惑与欲望?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的家教不仅有儒家的克己求仁,还有墨家的勤俭寡欲、吃苦耐劳,兼有老庄的虚无静观,总之是要磨炼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健全的人。他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反复提到:“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他对孩子们说:“孟子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汝辈小小年纪,恰值此数年来无端度虚荣之岁月,真是此生一险运。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非徒对于国家自践责任,抑亦导汝曹脱险也。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安而逐腥膻而丧吾所守耶?” 孟子 >他看到了社会上有很多的诱惑,而人又极易为各种欲望所左右,如果真的让“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了。他这里不是危言耸听,故意在吓唬谁,而是真的相信,“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所以,他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在磨炼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他也以此教育孩子,他曾多次与思顺谈到:“切勿见猎心喜,吾家殆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 >梁思顺 >民国之后,有几年梁启超是在政府做过官的,也曾有过薪俸,但观其一生,主要还是靠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对思顺说,“凭吾之力,必可令家中无忧饥寒”,但也不会发大财。他当然有发财的机会,“吾若稍自贬损,月入万金不难,然吾不欲尔”。 为什么不欲呢?自然是不肯贬损自己,使自己没了尊严。他老实不客气地告诉诸君: “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为一个人。”他也常常以此教育孩子。很显然,他在性情、品格以及眼界、胸怀等诸多方面都高人一筹;他的家教,也往往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他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多年的浇灌,终于结出了硕果,九个子女人人成才,本身就是对国家、社会所作的巨大贡献。而他的为父之道和家教家风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梁启超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很赞哦!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