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撒切爾夫人談判陷入僵局時,dp說md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了
與撒切爾夫人談判陷入僵局時,dp說md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了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北京。在與dp的會晤中,這位剛剛取得馬島戰爭勝利的“鐵娘子”,挾此餘威,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在談判剛開始時盛氣凌人,高調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完全無視中方提出的“十二條”方案。

說話一向簡明扼要的dp一下子就把她頂回去了。他說,我告訴你,香港,包括九龍、新界,主權問題是不能討論的。我們從來沒有承認過三個不平等條約,主權一直屬於我們中國,這很明確,沒有討論的餘地。
曾多次陪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或接待外賓的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回憶說:就在撒切爾還在不停地說,甚至以“考慮非和平的方式保留香港”相威脅的時候,dp突然又講了一句話:“中國人窮是窮了一點,但打仗是不怕死的!”
當時在場的不少人都聽到了,撒切爾夫人臉色都變了,愣了很長一段時間。
dp還說,當年md早就預料到有今天情況,目前香港供水全是中國政府提供,如果中國政府切斷水源,香港將成爲死港。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全國解放之際,新中國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很多高級將領都主張直接提前解放香港,md從新中國需要香港作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自由港、剛剛解放英國不會輕易提前讓香港迴歸的實際情況出發,決定時機成熟時再收回香港。
1962、1963年,由於天旱,香港用水緊張,存水量告急,md決定優先解決爲香港修渠引水。幾乎絕大多數的領導反對。但md說必須供水,我的決定到30年50年後就會明白有多重要了。
於是在周總理親自指揮下,下馬了國內諸多工程,保證了香港供水工程。當時中央政府的公開解釋是“香港居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我們自己的同胞,供水工程應由我們國家舉辦,列入國家計劃”。實際策略是,由於國家供水,香港完全取消了英國政府原來確定的海水淡化工程。
md的高瞻遠矚,看問題之深,之遠,真是無人能及。
早在20世紀60年代,md就對祖國統一問題,構建了一個大戰略,這就是“一綱四目“,具體內容是:“一綱”就是: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點決不動搖。“四目”就是:一、祖國統一後,港澳臺可以保持現狀不變,社會制度改革必須是上下意見一致時再進行;二、除外交統一於中央外,其他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地區政府安排;三、臺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補助;四、國共雙方保證不破壞對方之事,以利兩黨重新合作。
dp的“一國兩制”的構思就來自於md的“一綱四目”。
會談接近尾聲時,dp強調說,時間不能再等了。如果香港發生了大的波動,或者我們雙方在一些原則問題上達不成協議的話,那就要另外考慮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撒切爾夫人聽懂了,很緊張,神情有點恍惚。
當會談結束後,撒切爾夫人落寞地從門口走出,臉色凝重。當她繼續往下走時,高跟鞋與石階相絆,使身體頓失平衡,栽倒在石階下,以致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邊。幸好她已將至平地,摔得不重,在一旁的隨員及工作人員立即上前將她扶起。
可見其受刺激之深。
1982年9月24日,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前臺階摔了一跌
當天下午,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中外記者招待會。她在招待會上說,我同中國領導人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中,就許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六個多小時的正式會談。
第二天,撒切爾夫人告訴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記者戈登·馬丁說:我同dp等中國領導人的會談是友好的,我們承認有分歧,但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大於分歧。
1984年9月26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京草簽,宣佈中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政府將在同日把香港交還給中國。
1984年12月18日,撒切爾夫人乘專機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簽署聯合聲明。dp出席了這一儀式。
dp1984年12月19日下午在京會見撒切爾夫人
《聯合聲明》的簽署,圓滿地解決了我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問題,爲香港長期繁榮和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順利迴歸,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香港迴歸的成功實踐,也爲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實例,對世界政治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