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质社交圈 「独二代」两岁步入社交圈

火烧 2021-12-24 19:01:53 1031
「独二代」两岁步入社交圈 计画生育国策实施了30年的今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独一代”开始初为父母,“独二代”产生了。两代独生子女,带着各自鲜明时代烙印的长处和弱点相遇。4+2+1家庭结构中,刚完成角

「独二代」两岁步入社交圈  

计画生育国策实施了30年的今天,第一代独生子女--“独一代”开始初为父母,“独二代”产生了。两代独生子女,带着各自鲜明时代烙印的长处和弱点相遇。4+2+1家庭结构中,刚完成角色转换的“独一代”,对孩子的养育,在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下,与父辈陷入马拉松式的争吵。与此同时,“独二代”在独享亲人无限关爱中,两岁便开始步入父母精心打造的社交圈。

冲突 争夺养育主导权

“独一代”对长辈说“不”

“不要随便给孩子喂零食。”前晚9:00,渝中区大坪支路15号居民楼家中,一岁女孩丫丫的妈妈熊晓梅快步跑到孩子跟前,伸手将孩子口中咬剩半截的饼干拉出。“孩子吃得胖才健康,你都是这样喂大的。”丫丫外婆赖久会一边说,一边又将饼干又递给外孙女,女儿提高嗓门挡下:“要科学给孩子喂食……”

女儿断奶夜哭 妈妈狠心不理

一年前,丫丫出生,熊晓梅和李迅两个独生子女组建的家庭有了“独二代”,三代同堂的生活开始。为争夺丫丫养育方法的主导权,受过高等教育的熊晓梅夫妇经常与父母展开争论。

“为工作必须给孩子断母乳时,女儿夜哭,母亲进房间要我给孩子喂奶,我指著母亲的脸大喊‘出去’!”熊晓梅说,那次是与母亲最厉害的一次冲突。“你的心才狠哟。”赖久会丢下话愤愤不平地回到自己房间。

孩子丢给父母 “独一代”很无奈

在熊晓梅家上演家庭冲突在“独二代”的家庭中经常看到。“独一代”将父辈作为孩子带养的首选。“孩子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放心些。”渝中区“独一代”母亲BOLO(网名)说,每月房贷以及考虑孩子未来,她和丈夫都得拚命挣钱,只能选择将孩子丢给父辈,很无奈。

学“育儿经” “独一代”信赖网络

分歧和争论来源观念的冲突。熊晓梅说,小孩玩耍时被凳子撞上时大哭。外公就会跑过来哄孩子说,“我们打凳凳。”孩子就不哭了,但这会让宝宝养成“责任转嫁”的思维习惯,这对孩子成长不利,这些是孩子外公不明白的。

除了看书,熊晓梅的“育儿经”更多依赖网络学习。孩子出生后,她加入了“重庆妈咪团购血拼QQ群。”在这个“独一代”为主的群中,只要有妈妈提出问题,另一些有经验的就会立即告知。这种交流直接让她们观念升级。

放养VS主导 学术界观点迥异

主城“独一代”父母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夫妻间的争论也时有发生。

2岁的皮皮逐渐长大,母亲周茜认为将来社会竞争更大,必须尽快早教,引导培养孩子。当医生的孩子父亲主张放养型培养,没必要让孩子这么小就受累少了童趣。熊晓梅家也发生过如此争论。

学术界对此持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风笑天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目前,国内对“独二代”的系统研究很少。孩子成长要顺其自然,过早主导孩子不见得是好事。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王涛博士则认为,“独二代”大多在0~3岁,还未形成鲜明个性,早教可培养孩子潜能发展,让孩子先胜一筹。

专家支招

优质社交圈 「独二代」两岁步入社交圈

召开家庭会议统一育儿决策

学术争鸣影响到了家庭对“独二代”教育模式的争论。南岸区阳光华庭小区一“独二代”家庭。外公是医生,坚持2岁外孙自由发展。爷爷是大学教授,主张孙子背三字经,多学知识打基础。两亲家撕破脸争吵时有发生。“独一代”小夫妻没有办法,只好让孩子一个月跟外公,一个月跟爷爷。

杨家坪一早教培训中心营销总监陈竹说,4+2+1的家庭结构对“独二代”的教育最大问题就是教育方式和观念不统一,造成宝宝个性不明显。办法就是孩子出生时,将父辈双方召集到一起开家庭会议,明确孩子的教育观念。孩子父母其中一人扮演决策者,其他人都是决策执行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