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克里米亚战争导火索 沙皇俄国为什么会输掉克里米亚战争

火烧 2021-12-08 10:44:50 1082
沙皇俄国为什么会输掉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到1856年期间,因沙皇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了对巴尔干地区部分领土的主权要求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初反法战争以后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战争。战

沙皇俄国为什么会输掉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导火索 沙皇俄国为什么会输掉克里米亚战争
1853年到1856年期间,因沙皇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了对巴尔干地区部分领土的主权要求而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初反法战争以后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战争。战争以俄国的战败,以及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自杀而宣告结束。克里米亚战争是沙皇俄国国运的分水岭。战争的失败使俄国沙皇政府颜面扫地,曾经的「 ”欧洲宪兵”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后来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但却无法阻止帝国的衰落直至最终灭亡。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呢。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外交、军事、内政等。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 外交决策判断失误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外交。在反法战争以后,整个欧洲的稳定是建立在1815年《巴黎和约》的基础之上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在《巴黎和约》的基础上结成「 ”四国联盟”,一方面遏制法国崛起,一方面划分四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已达到各国的均势状态。形成了可以保证欧洲长治久安的维也纳体系。在欧洲势力均衡的情况下俄国对巴尔干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势必会打破这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那英国和奥地利就会首先成为受害者。 维也纳会议 对于英国来说,俄国的战略目的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半岛达到为黑海舰队南下地中海扫清障碍的目标,继而控制东地中海。一旦俄国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在中东以及巴尔干的利益都将受到威胁,这种威胁甚至可以延伸到英国在北非最重要的殖民地埃及。俄国忽视对英国的利益威胁,强行推进自己巴尔干政策,最终导致了与英国人的翻脸,使英国被迫加入战争。 而对于奥地利来说,俄国提出主权要求的地区也一直是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垂涎三尺肥肉。为了吞并该地区,奥地利已在此耕耘多年,怎能眼巴巴的看着这块肥肉落入他人口中。虽然俄国曾经派兵帮助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正压了匈牙利革命运动,保住了其王位,但在国家交往中向来都只有一个信条——「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俄国的另一个亲密盟友普鲁士也因为俄国在其在于奥地利的争端中偏向奥方而心存不满。然而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在英国正式参战前,尼古拉一世还对英国特宣称:「 ”你们不要以战争威胁我,而我可以依仗柏林和维也纳”。但是令尼古拉一世意想不到的是,战争爆发以后普奥竟然结成了防御联盟禁止俄国过境其势力范围。甚至到了1854年,眼看俄国在战争中越发式微,奥地利还出兵八万并威胁俄国退出与奥斯曼帝国有争议的两个公国。面对盟友的背叛,尼古拉一世只能一个人孤独地痛骂普奥两国背信弃义,但却束手无策。 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最后来看下法国,尼古拉一世自认为,因为有1815年《巴黎和约》的束缚,法国难以有什么大作为,而且法国在巴尔干、中东以及北非等地区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不可能在巴尔干问题上对俄国宣战。但在尼古拉一世盘算中,他显然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三世。这时的拿破仑三世刚刚登基称帝,国内政局还不太稳定,他急需一个机会树立自己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威信。他正思量着像他叔父拿破仑一世那样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达到这个目的。他准确的判断当前欧洲国家都在应付国内此起彼伏的革命运动,既无心也无力对法国实施遏制,1815年《巴黎和约》早已名存实亡。而法国如果出面维护欧洲均势,必定会得到奉行大陆均势政策的英国的支持。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固以及实现自己重塑法兰西欧洲强国形象的目标,法国毅然决然的与英国结盟对抗俄国。而俄国政府对法国的态度重视不足,也没有对法国进行有效的外交游说。 拿破仑三世 武器装备的差距 在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法等西欧强国已经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军事体系,不管是在军队训练,人员配置,战略战术还是整备水平都领先于尚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的沙皇俄国一个时代。这种差距在武器装备上的体现尤其明显。例如当时俄国装备的老式滑膛枪有限射程不足150米,且射击精度相当低。而英法普遍装备了米尼步枪,这种新型线膛枪有效射程近500米,射击精度高而且射速远超俄国装备的老式滑膛枪。新步枪的使用带来了步兵战术的进化。拿破仑时代的散兵线队形之间的空隙得以进一步拉大,大大降低了对手密集火力输出所带来的伤害。类似的差距还出现在火炮方面,俄军的火炮在射程、精度、射速上都完败给英法联军所装备的火炮,而蒸汽机在军舰上的应用使得英法军舰在机动性上较俄国海军的风帆战舰有着的明显优势。英法联军凭借着这些技术优势在于俄国的交锋中无往不利,完全控制了战争的主动权。 米尼步枪 落后的社会制度与生产力 俄国是一个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的国家,俄国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土地、人身、司法都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这种以奴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在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制造可以追溯到11世纪,经过8个世纪的发展,这种制度以及严重影响了俄国社会发展。随着俄国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然而,俄国的军队就是由这样的农奴组成的。他们或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又或者被强制征召入伍,缺乏统一的战斗意志且缺乏训练。而他们面对的英法联军是经过现代化民族主义国家的洗礼,具有统一民族主义认知的现代化军队。他们拥有民族主义信仰,战斗意志坚决,训练有素。在整个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虽然俄军也有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样体现俄军战斗意志力的经典战役,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俄军在英法联军面前不堪一击的残酷现实。现代战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参战国综合国力的比拼。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能力上与还处于封建农奴制度的沙皇俄国有着天壤之别。单就英国来说,其步枪,和大炮的生产能力都比俄国高数倍乃至十数倍。面对战争带来的大量消耗,英国能快速进行补充,而俄国人就只有用一点少一点的份了。更不要说英法在武器质量上对俄国还有压倒性的优势。同时,作为封建国家,其战争动员效率相较于英法这样的现代化国家也是十分低下的。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的俄国军人 战后影响 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是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但它却反应了一个沙皇俄国的现实。就像列宁说的一样,「 ”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战后,俄国的封建统治变得摇摇欲坠,加速了农奴制度的瓦解,并最终被「 ”十月革命”所埋葬。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俄罗斯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俄国十月革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