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阐发义理 【性遮二戒约违理一义定二名】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性遮二戒约违理一义定二名】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二人同罪不受戒轻受戒者 重、佛法罪、世界罪,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遮性两恶,皆有二能,一能违制,一能妨道。云何为遮?但以草木由教而生,名之

【性遮二戒约违理一义定二名】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子题:二人同罪不受戒轻受戒者 重、佛法罪、世界罪,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遮性两恶,皆有二能,一能违制,一能妨道。云何为遮?但以草木由教而生,名之为遮。以性恶者,亦教遮故。』答:『(一、约过分别)性罪三过:一﹑违理恶行,二﹑违佛广制,三﹑能妨道业。遮罪具二;体非违理,故名为遮。(二、引文以证)如三千威仪,四句辨之:或有犯佛法罪,非世界罪,如制戒后,畜财离衣等;二﹑是世界罪,非佛法罪,谓未制前,行杀盗等;三﹑俱是者,制广教后,犯婬欺等;四﹑俱非者,未制广前,杀草木等。(三﹑约义以推)以此义推,未制广前,无问道俗,以无教违,随作性恶,但犯业行。故经云,是杀生,是杀生报等。此岂唯俗不摄道耶?而出家犯重,俗人者轻。由有无作戒可违故,又违略教。是以律文最初犯戒,明违略也。如善生云:二人同罪,不受戒轻,受戒者重,违佛语故。』」行宗记释云:「问中,初牒二戒过齐。二能,即前释遮中二义。云下,难得名不等。此蹑后义为难。答中,二过虽齐;然今但约违理一义,以定二名。引证中,四句可解。佛法罪,即佛制教也;世界罪,即违理业道也。一、三明业制单复;二、四论业道有无。此中正用一、三两句,证前遮性,违理有无,对文可见。义推中,即准第二一句,以明业道,初明道俗同犯;下引净名,证通两众。而下,次简重轻不同。此中乃据未制广前;若制广后,自可知故。僧有受体,略教可违,故重于俗。是下,引证,初引律本,证上违略。后引经文,证上违体。」(戒疏记卷五‧五九‧七) 很赞哦!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