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平乐古诗黄庭坚 讓《清平樂》告訴你,什麼是打開歷史劇的恰當方式
讓《清平樂》告訴你,什麼是打開歷史劇的恰當方式 終於,由王凱歐巴主演的大型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在千呼萬喚中播出了!該劇主要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王凱飾),從少年登基到治理朝政的歷史故事。為君,在位
讓《清平樂》告訴你,什麼是打開歷史劇的恰當方式

終於,由王凱歐巴主演的大型古裝電視劇《清平樂》在千呼萬喚中播出了!
該劇主要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趙禎(王凱飾),從少年登基到治理朝政的歷史故事。
為君,在位的四十二載,國泰君安;為人,一生的寬厚仁慈,治國有方。
目前,在僅僅開播10集的情況下,《清平樂》就易如反掌地斬獲了8.1的豆瓣高分,各大社交平台也掀起了對該劇的熱議狂潮。
綜合收視反饋來看——溢美之詞頗多!
這部如此「受寵」的電視劇,除了源於王凱等一干實力派演員戲痴般的演技(與顏值)外,「考究」是晉陞為良心劇行列的不二法門。
一、養眼:服化道的精雕細琢
此番《清平樂》改編自風靡多年的網路小說《孤城閉》,積攢的粉絲效應不必多言。
但是,該劇與《從前有座靈劍山》的玄幻感、《慶余年》的傳奇性與《錦衣之下》的武俠元素等同為文學改編劇不同,已完成轉向重現歷史鉤沉的古裝影視劇改編。
打開歷史劇的第一要務是:是尊重歷史真實的細節考究。
用精美細緻的宋代服裝、配飾與道具,精準而不失美感地還原歷史劇的深沉與厚重,在一飽眼福的同時享受歷史知識的精神洗禮。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的服飾各有千秋,也因禮制的不同頗為講究。
這些細節都將成為影視工作者的創作內容與觀眾的視覺滿足點。
1.深閨女子與名門貴婦:
宋代貴婦時興整體感覺瘦、細、長的裝束。
在色彩上以粉紫、黑紫、蔥白、銀灰與沉香色為主,與唐代飽和度較高的紅紫和青綠等不同,呈現更為淡雅、文靜的中灰色調。
一般是上衣為短小的襦或衫,圓領、交領或對襟等各種式樣;下身為裙,較為肥大,以凸顯苗條的腰身。衣料則用羅、紗、綾等較為輕軟的料子。
冬日外搭的袍子只有貴婦可穿,民間女子只可穿有對襟的襖。
三品以上的貴婦穿紫色的袍,綉有仙鶴與芝草,三品以下一律為黃色,並不繡花。
當然,除身份限制的樣式外,宋代流行的服飾款式還有很多。
如,窄袖衣和騎馬服,甚至女子掩在裙內的褲子。
2.青年書生:
兩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襴衫為尚。
這是一種袖子肥大的長衫,上為圓領或交領,下擺以橫襴分之,以此區別上衣下裳。這種服飾舒適輕便,色彩上典雅不矯作。
3.朝廷官員
古代官員的服飾自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和適用場合。
比如,常服是平時的穿著,腰間配以束隔帶,以顏色區分官品(三品以上為紫,五品以上為朱,七品以上為綠,九品為青);上朝時穿的紅衣紅裳的朝服是統一的樣式,內穿白色羅織單衣,外系羅織隔帶,官位高低以帽冠區分。
4.百姓人家
宋朝庶民一般是黑、灰或白色服飾,以麻料居多。
5.帝王皇室
北宋皇室服裝就更加豐富,因場合不同,樣式也不拘一格,彰顯帝王威儀。
後宮娘娘們盡顯雍容華貴。
僅服飾一項,就足以處處見禮制,處處見古風,處處露心思。
另外,極為考究的場景空間和精巧構圖,力圖再現東京汴梁的盛世與大宋風韻的細膩。
能將做工與細節做到如此考究的,當然是首屈一指的創作團隊。
《清平樂》的製作陣容乃是由張開宙與製片人侯鴻亮攜領的「正午陽光」班底。
張開宙,是創作出《鋼鐵年代》《父母愛情》《琅琊榜》等著名導演孔笙的得意助手。
他一路從攝影師走嚮導演,始終不減的是對畫面質感和細節真實近乎苛刻的追求。
二、細品:敘事主軸的重心轉移
當我們看慣了「朝前權謀」和「後宮爭寵」等工於心計的古裝劇,這部《清平樂》似乎像突然闖入審美舒適圈的汗血寶馬,讓人在驚訝稱奇之後讚嘆不已。
敘事衝突中的所謂「權謀」,已不再是「厚黑」的獵奇性戲碼,而是為了維護公道而執行的正義手段,其目的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歷史真實性。
因此,在敘事主軸上已與古裝權謀劇或後宮爭寵劇分道揚鑣。
該劇以宋仁宗趙禎的一生為敘事主軸,圍繞著宋仁宗的年少氣盛、情感糾葛與治國理政的成長軌跡——為人子、為人夫、為人君。
與此同時,輻射出趙禎的愛情糾葛與心路歷程等情感支線,以及治國理政的方略探索之路。
讓觀眾在近70集的鴻篇巨製中,共同見證一代明君如何一步步地「成為明君」,並帶領賢相能臣,在改革浪潮中力挽狂瀾,創造「仁宗盛世」的局面。
1.為人子:母子關係的細微心境
劇集開篇,小皇帝趙禎常常揪心於自己的身世。
身為帝王之子,明知生母亦非伴其成長的輔政太后,但要力盡孝子之能事,為世間做出「母慈子孝」和諧人倫的楷模。
一生為先帝守陵、恪守祖上遺詔的生母李順容,從未享受過一天母上榮華。
貴為天子的少年趙禎任性過,痛哭過,也在嫡母太后面前爭取過。
為人子,一邊是從未謀面的生身之母,一邊是含辛茹苦教養成人的養母太后大娘娘,孰輕孰重難以抉擇。
為天子之子,他要學會隱忍克制,顧全大局。
看慣了後宮戲的觀眾們,定會猜想一定會有先帝駕崩前後宮的一場勾心鬥角,然並非如此。
在歷史使命、國家興衰與江山穩固之間,那些計謀算量的把戲顯得那麼的低微卑劣。
太后臨危受命,為年幼的天子力排眾議。
她獨當一面的政治謀略令人欽佩,可從未產生過獨攬大權的念頭。
二十餘年來,為母為後,孤身一人的太后不知要忍受多少的國事重擔、流言蜚語與心酸苦楚。
在刻畫趙禎為人子的一面時,著重展現他在兩位母親之間的內心掙扎。
最終,身為天子的他要以隱忍的態度收斂複雜的情感。
顧大局舍小我,步步如履薄冰,仰懼天變,俯畏人言,這是成為天子的第一步。
2.為人夫:私慾情感不足惜,皇室穩固為天下
年幼登基時,太后為安定後宮選下的郭皇后,粗莽任性,不足以統理六宮,為天下之母儀——廢。
乳母之女禾兒,青梅竹馬,最懂趙禎的柔軟處,能在最悲痛欲絕之時體貼入微,溫婉如玉——收。
偶遇惺惺相惜的動心人陳氏,雖然她聰明伶俐、豁達不拘、頗有眼界,但是顧及六宮與朝臣等方方面面,只能忍痛——別。
對私情心灰意冷之際,只能接受眾愛卿欽點的最佳皇后人選。當不情不願地親眼目睹了這位離過婚的,「貌丑不至惑君」的曹皇后時——「真香」。
3.為人君:治國如執秤
原本僅僅是年少時為滿足一時之欲的「蜜餞果子」,卻給剛成年後的趙禎當頭一棒。
這是身為君主的初嘗「一言可福萬民,一言可禍四海」要義的痛點。
少年趙禎,為了跟太后較勁,就慫恿後宮嬪妃如法炮製民間梁家鋪子的蜜餞果子,刺激太后懷念往事。
誰知,梁家鋪子的秘方竟是在腌漬過程中增添幾味藥材。
但就是如此,豪門貴族的女子爭相效仿製作梅子,導致一時間市面上的葯價哄漲,結果有病榻之人的梁家無以負擔,最終家破人亡。
逞一時之快,無意間卻害了一家人。
經過此事,趙禎曉得以身作則,謹慎行事,萬不可肆意妄為。
治國理政,僅靠心繫天下的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生在帝王家的悲愴、無奈與責任通通壓向了年幼的趙禎。
在理智與情感、江山與小我之間毫無保留地取捨,他要承擔起時代與出身賦予的家國責任。
為此,學會捨棄普通人的情感是登臨王座的第一課。
個人喜好、抉擇與情感如同涓涓流水一般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所謂「孤城閉」,是趙禎的一生在放棄了所有的任性、洒脫與私慾之後,將自己圍住的一座城。
恰恰是這樣一座城捍衛著江山社稷的堅實,「寬柔以教,不報無道」。
三、回嚼:見微知著的歷史畫卷
歷史劇的厚重感,不是靠一兩個權威人物就能撐得起時代全貌的。
《清平樂》就用了大量的細密針腳編織出一幅盛世畫卷,見微知著,重現北宋盛世。
在這幅堪稱浩瀚的歷史畫卷中,滿眼亮起的是燦若繁星的詞人大家:晏殊、范仲淹、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文彥博、韓琦、呂夷簡、黃庭堅、米芾、包拯等等留名青史的歷史人物。
彈幕里的「語文書本里走出的場景」「范仲淹又來督促我們背誦全文了」「經典詩詞又來了」等等,足以見得滿劇充盈著名臣士大夫的宋詞瑰寶。
比如,晏殊輕搖卦筒,恣意吟唱《浣溪沙》:
小閣重簾有燕過,
晚花紅片落庭莎,
曲闌干影入涼波。
夜幕低垂,細雨綿綿。
彼時彼刻,飄逸豁達的大宋風韻似乎重現。
不僅是婉約詞人,晏殊更是顧全大局的帝王恩師、胸有謀略的政治家。
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豪情壯志的高潔之士范仲淹。
辭官守喪的范仲淹,被貶為應天府知府的晏殊提攜,前往應天府書院執教。一輛驢車,一身篳路襤褸的粗布藝,怪不得晏殊要稱其為老摳兒。
壯志豪情、建言獻策、一心為公的韓琦。
大名鼎鼎的歐陽修,此時他雖才華橫溢,尚也年少輕狂。
自認為得到晏殊的賞識,定能高中狀元,於是考前買好了狀元衣——結果「啪啪打臉」。
除了名家薈萃,細微點滴處盡顯北宋文人的雅緻生活與炊煙裊裊。
羊肉酥餅、肉鋪,薑絲粥、蜜餞果子····北宋美食很是饞人。
總而言之,在《清平樂》中處處可見歷史人物、真實人性與傳統文化。
正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兼顧歷史真實、節奏自然和風格考究等眾多要求於一身,是歷史劇的恰當審美表達。
剛剛鋪展開來的歷史故事,已徐徐拉開勾勒大宋王朝歷史影像的帷幕,有待觀眾的細細品評與真摯討論。
很赞哦! (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