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顺序列表 清朝的皇后,清朝皇后的顺序
清朝的皇后,清朝皇后的顺序
清朝皇后的顺序
清朝皇后的顺序:
1、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2、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3、太宗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4、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5、世祖顺治福临,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6、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7、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8、孝献皇后,董鄂氏;
9、圣祖康熙玄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0、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1、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禛养母);
12、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禛生母);
13、世宗雍正胤禛,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
14、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生母);
15、高宗乾隆弘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16、废皇后,乌拉那拉氏;
17、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颙琰生母);
18、仁宗嘉庆颙琰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19、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20、宣宗道光旻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21、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22、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23、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24、文宗咸丰奕詝,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25、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
26、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
清朝皇后是指清朝(包括后金)册封皇后,及追尊皇后。此外,还包含出尊封的皇太后、太皇太后。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生前上徽号次数最多、字数最多的是孝庄皇后,她生前顺治、康熙二帝先后九次为她上徽号,共上了20个字。即“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生前上徽号最少的,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孝端皇后。她生前没有上过徽号。
死后谥号字数最多的是咸丰帝的孝钦皇后,即慈禧太后。她死后按皇帝的标准上的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鲜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甚至超过了满清入关后所有皇帝的谥号。
扩展资料:
生育子女最多的是康熙帝的孝恭皇后和乾隆帝的孝仪皇后,前者生下三男三女,后者生下四男二女。
当皇后时间最长的是光绪帝的孝定皇后,从1889年被立为皇后到1908年光绪帝去世,共当了19年皇后。也是严格意义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当皇后时间最短的是康熙帝的孝懿皇后。她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上午被立为皇后,当天下午就去世了,当了半天的皇后。
1856年,长子艾新觉罗的诞生;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他与孝县皇帝一起压制了两个宫殿,称为慈禧太后,以及慈禧的象征慈禧太后(即小玉)结合后,龚公王新新发动了新政政变,屈服于八大部长,夺取了政治权力,形成了“第二宫幕,王子审议”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历史被称为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光绪皇帝去世了,慈禧选择了三岁的溥仪作为新皇帝。日本皇帝是皇后太后。第二天,他在仪昭寺去世,被埋葬在菩提达塔墓中。
皇后的产生需经过皇帝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同时还有一项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
若是皇帝在登基前以有正室,则通常不另择人选,直接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册立为皇后,但也有皇帝是先将正室纳入后宫,并先册封为嫔妃,待日后在进行擢升为皇后,如汉宣帝的妻子许平君先被封为婕妤,后立为皇后。
但也不是所有正室都能被立为皇后,如曹丕的妻子甄氏和唐宪宗的发妻郭氏。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出同车、入同座。在元旦、皇帝以及本人生日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皇后拥有自己的官署(如汉朝的皇后三卿),负责管理后宫,理论上皇帝的所有嫔御、后宫的宫女、女官等,都是她的臣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秘清朝23位绝色美貌皇后
清朝皇后的画像
1、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2、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正蓝旗汉军,康熙时抬旗入镶黄旗满洲,改姓佟佳氏),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清代首位佟佳氏皇后(追尊)。
顺治十年(1653年)入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皇三子玄烨(康熙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崩逝,年仅23岁,葬孝陵。康熙、雍正、乾隆屡加谥,全谥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3、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追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附葬与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4、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
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5、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乾隆三十年晋封为皇贵妃;
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贵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储;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贵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庄文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康章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恭仁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圣宪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仪纯皇后
清朝后宫的皇后排序
排序如下: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
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
其中东、西十二宫如下:
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
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
扩展资料:
清朝的后宫制度发展介绍:

清太祖初起时,宫闱未有位号,俗称妃为“福晋”。清朝在关外太祖称帝之前,对于国君的后宫尚无一套完整且系统化的编制,因此后宫位号都很简单:国君之正室称大福晋 ,嫡娶的大福晋称嫡福晋,国君之继室称继福晋,国君之侧室称侧福晋,出身较低的侧福晋称庶福晋。
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每三岁选八旗秀女,户部主之;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秀女入宫,妃、嫔、贵人惟上命。选宫女子,贵人以上,得选世家女;贵人以下,但选拜唐阿以下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宫嫔妃
清朝的皇后有什么权利?
1、清朝的皇后执掌后宫,可罚妃嫔。
皇后作为后宫主帅,在后宫有著绝对的权威。如果妃嫔犯了宫规,皇后可以用祖宗家法的名义申诫,甚至杖责妃嫔。皇后驾幸妃嫔寝宫,妃嫔接到通报后,就得在宫门外迎候,这与皇帝驾临是一样的。
2、皇后在重要日子得皇上陪伴。
皇后别称中宫,在宫中称主子,妃嫔只是小主而已,意味皇后才是後宫之主,六宫统帅。每个月都有数天,或在重要日子如年三十至年初二,皇帝必须驾幸皇后寝宫,其他日子才能选绿头牌,召幸别的妃嫔。而且皇后可以陪伴一整晚,不需要像妃嫔那样,时间到了就会有太监駄走,意味皇后才是皇帝的正妻。
3、皇后负责主祭。
祭祀亦是清宫皇后的重要职责。吃肉节、祭灶等都是由皇后主祭 (跟汉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不同),而举行祭祀的地方就是坤宁宫。坤宁宫与乾清宫和交泰殿,合称后三宫,位在同一中轴缐上,不是皇后是不可以居在坤宁宫的。
雍正之后的皇后都不住坤宁宫了,但仍是中宫象征。清代入关后,将坤宁宫依满族传统改建了。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灶头,作为祭祀用途。所谓“家有万事,主持一人”,寓意皇后才是这个皇家的女主人。另外皇后会率领妃嫔公主福晋等,参予亲蚕礼。
4、妃嫔需向皇后请安。
妃嫔每天早上起床,梳洗更衣后,就得到皇后寝宫中给皇后请安,侍候皇后梳洗。皇后亦可以与妃嫔闲话家常。当然像一般人家那样,亲亲热热的拉拉手说话是不可以的。平日后妃燕居所穿的便服,样式不会有太大分别,但一般妃嫔是不能穿戴明黄服饰,这是皇后才能穿用的。
5、清代皇后还有一项独有的权利,中宫笺奏。
每逢元旦,千秋节(皇后生日)等重要节日,皇后都可以动用中宫笺奏去达成自己的心愿,一旦中宫笺奏明发,连皇帝谕旨都不能轻易驳斥,可说是皇后最大的权力象征。顺治皇帝就曾经停止第二任皇后孝惠皇后的中宫笺奏权利,借此羞辱皇后,但在孝庄皇太后的干预下,很快就恢复了。
扩展资料:
清朝第一位皇后的作为:
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31日-1649年5月28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朝开国皇帝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和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清朝首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册封)。首位皇太后。
皇太极统治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远道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大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优厚。
孝端文皇后无子,生有三女。福临(即顺治皇帝)继位后,尊其为母后皇太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哲哲逝世,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皇帝为孝端文皇后撰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谥,全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皇后
清朝历代皇后列表
一、努尔哈赤——皇后
1、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1603年10月31日(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
2、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赫图阿拉,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1626年9月1日努尔哈赤病逝于叆鸡堡。八月十二日卯时,大福晋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
二、皇太极——皇后
1、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1599年5月13日(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尊为皇太后。
2、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儿。1613年3月28日(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三、顺治——皇后
1、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荣惠,生于1641年11月5日(后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圣祖时尊为仁宪皇太后。
2、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顺治帝驾崩,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3:孝献皇后:
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
四、康熙——皇后
1、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
2、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满洲镶黄旗人,温僖贵妃的姐姐,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
3、孝懿仁皇后:
佟佳·仙蕊,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详。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
4、孝恭仁皇后:
乌雅·德宛,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1677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1678年封为德嫔。1680年为德妃。康熙帝驾崩后,德妃被尊为仁寿皇太后。
五、雍正——皇后
1、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
2、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册封为熹妃,1730年进熹贵妃;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
六、乾隆——皇后
1、孝贤纯皇后:
富察·英琦,孝贤皇后生于1712年3月28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衔傅恒姊。清代首位富察氏皇后。
2、继皇后:
乌拉那拉·景娴,生于1718年3月11日(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1748年3月11日(乾隆十五年),立为皇后。
3、孝仪纯皇后:
魏佳·小玉,内管领清泰女,1727年10月23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九)生,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七、嘉庆——皇后
1、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青瑜,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经额女,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时,1774年6月5日,高宗亲赐封为皇子永琰的嫡福晋,年十五岁。1782年9月16日,生皇二子绵宁(即道光帝)。1796年2月(嘉庆元年正月),册立为皇后。
2、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绮雪,礼部尚书恭阿拉女。后事仁宗潜邸,为侧室福晋。1793年7月(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生皇七女。1795年7月(乾隆六十年六月),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二月,仁宗即位,册封为和妃。1797年(嘉庆嘉庆二年),四月孝淑睿皇后崩,五月,太上皇敕谕继位中宫,先封为皇贵妃,1798年8月(嘉庆三年七月),晋封为和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
八、道光——皇后
1、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玲儿,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道光帝为皇子时,1796年(嘉庆元年)十一月奉文综赐册,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1808年2月27日(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即位,追谥为孝穆皇后。
2、孝慎成皇后:
佟佳·玉琦,满洲镶黄旗人,世袭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女,康熙年间的一等公佟图赖的后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封为二阿哥绵宁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驾崩,绵宁继位,改名旻宁,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册立为皇后。
3、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绣心,生于嘉庆十三年二月廿八日(1808年3月24日),属于历任外戚的镶黄旗钮祜禄氏家族(清朝初年五大臣额亦都之后),父亲为清朝苏州驻防将军、乾清门二等侍卫、世袭二等男爵、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颐龄。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
4、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雨宁,生于1812年6月19日(嘉庆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初入宫为静贵人,十四年为贵妃,二十年为静皇贵妃。文宗即位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1855年(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
九:咸丰——皇后
1、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镶黄旗满洲人。1828年(道光八年)出生,比咸丰帝大四岁。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进宫,由道光帝替咸丰帝册立萨克达氏为嫡福晋。1850年1月24日(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无子女。清文宗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
2、孝贞显皇后:
慈安皇太后,俗称东太后,简称慈安,名为钮祜禄·瑞芬,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于1852年(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封贞嫔,贞妃,五月晋贞贵妃,六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1860年8月,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位,慈安和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国家最高权力。1881年4月8日(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薨于钟粹宫。五月,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
3、孝钦显皇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十、同治——皇后
孝哲毅皇后:
阿鲁特·宝音,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蒙古正蓝旗。1854年7月25日(生,1872年10月14日被选入宫,10月15日(九月十四)册立为皇后。
十一、光绪——皇后
孝定景皇后:
叶赫那拉·静芬,光绪帝的表姐,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1888年(光绪十四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
十二、溥仪——皇后
孝恪愍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中国末代皇后,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婉容的高祖父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父亲郭布罗·荣源,母亲爱新觉罗·恒馨。1922年3月10日被溥仪册封为后,同年12月与溥仪结婚。
清朝皇后居住在哪个宫殿?
皇帝和皇后结婚的地方时交泰殿,皇后的居所后三宫
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其相关区域的总称,包括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北至坤宁门,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的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宫殿院落。这里座落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和皇后的正寝宫殿。
后三宫位于前三殿后中轴线上,是内廷中心建筑。以门庑相围,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220m,东西宽约120m,占地面积26000㎡,房屋420余间。
扩展资料
乾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兽9个,檐下上层单翘双昂七踩斗栱,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金龙和玺彩画,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铺墁金砖。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乾清门内即为乾清宫院落,后三宫区的第一个院落,这里是皇帝的正寝居所。乾清宫东西两侧为昭仁、弘德两座便殿。围绕乾清宫院落的庑房设有管理御膳、御茶、御药、御用衣冠、御用文具等等各类机构。清代,康熙帝将皇子的课堂上书房也设在这里。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座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
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乾清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交泰殿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中间,取《易经》中乾坤交泰之意。这里不仅是皇后在节庆时接受礼贺的地方,也是清代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的贮存之地 。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
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
坤宁宫
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寝宫殿,但清代的坤宁宫按满洲风俗做了改制,东暖阁做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但皇后平日不再居住在此,坤宁宫每日主要是作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后三宫区最北端为通往御花园的坤宁门。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延烧此殿前檐,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均改为直棂吊搭式窗。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与门相对后檐设锅灶,作杀牲煮肉之用。由于是皇家所用,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装饰考究华丽。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三宫
清朝共有几位姓钮祜禄的皇后
清朝共有六位姓钮祜禄的皇后。
1、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孙女,辅政大臣、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同时也是坤宁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钮祜禄氏皇后。
2、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
3、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满洲镶黄旗人, 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三等承恩公恭阿拉之女。乾隆五十五年入潜邸为嘉亲王侧福晋。嘉庆元年册封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册立为皇后,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
4、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原配妻子,一等公、户部尚书、赠三等公布彦达赉之女。嘉庆元年立为皇子绵宁的嫡福晋。嘉庆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暂安于王佐村园寝。嘉庆二十五年绵宁即位,追谥为孝穆皇后。
5、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满洲镶黄旗人,道光帝第二任皇后,咸丰帝生母,钮祜禄氏不管生前死后都极受道光帝的宠爱及重视,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以17岁稚龄超越所有老资格嫔妃成为仅次于孝慎成皇后的全贵妃,而后皇贵妃,直至母仪天下的皇后。
6、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
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慈安皇太后(孝贞显皇后)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清朝皇后一般居住在哪个宫?
清代的皇后并无特别固定的居所。
清朝的皇后大多在东西六宫有自己的住所,皇后一般是住在储秀宫。但乾隆皇帝的孝贤纯皇后是个例外,她生前住在长春宫。
扩展资料:
储秀宫是慈禧一生中最重要的宫殿。慈禧五十大寿移居储秀宫是值得推敲的。根据《宫女谈往录》对慈禧太后近侍宫女何荣儿的推测转述,第一,慈禧在这里发迹,她唯一的政治本钱同治皇帝,便是在储秀宫的后殿出生的,是抓权的真正政治资本。
第二,慈禧十七岁入宫,她的青春都埋葬在此,处处都有记忆。第三,对咸丰帝的眷恋,念念不忘先皇帝对自己的雨露之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储秀宫
清朝(422)皇后(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