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道德经中飂怎么读 讀《道德經》:管人,不能瞎折騰

火烧 2021-09-07 22:12:12 1054
讀《道德經》:管人,不能瞎折騰 來源:格上理財中文和日語的很多辭彙意思一樣,但使用習慣不同。比如「經營」和「管理」,日本的公司領導多被稱為「經營者」,而中國更習慣稱為「管理者」。這也許是缺什麼喊什麼,

讀《道德經》:管人,不能瞎折騰  

道德经中飂怎么读 讀《道德經》:管人,不能瞎折騰
來源:格上理財
中文和日語的很多辭彙意思一樣,但使用習慣不同。比如「經營」和「管理」,日本的公司領導多被稱為「經營者」,而中國更習慣稱為「管理者」。
這也許是缺什麼喊什麼,日本企業通常把管理做的很紮實,但經營卻不夠靈活,而中國很多企業則相反,善經營卻管理弱。
經營和管理是企業運營的兩大核心,前者以市場為導向,追求收入、利潤和客戶滿意;後者注重公司內的搭班子、帶隊伍、理流程,追求組織效能最大化。
如果把企業比作邦國,經營就是沙場征戰、攻城略地,獲取或守衛市場份額;管理則是治國安邦、修規立制,把內部的事情理順。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既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彭蕾稱這種能力為「雌雄同體、陰陽合一」。
一個人要同時擁有這兩種不同的特質實屬不易。
做經營的人,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喜歡創新和冒險,追求出奇制勝的效果,這是「團長李雲龍」式的領導力。
而做管理的人,則要細心和耐心,既要堅持原則、邏輯嚴密,又要關懷團隊的發展和成長,典型者如「政委趙剛」。
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經營和管理的側重點也不同。
初創期的企業求生存,全力以赴做經營,不需要多少管理;
發展期的企業遇到的瓶頸,很多是因為管理拖了後腿,要補課;
成熟期的企業管理做的有板有眼,條框規矩繁多,關係錯綜複雜,甚至官僚主義盛行,如果不讓重心回到經營上,便會逐漸步入衰退期。
先秦時期的謀略之術講究「奇正之變」,《孫子兵法》里也說:「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意思是這兩者的組合,能帶來無數種謀略的可能性。
借鑒到企業實踐,我們可以把「奇正之變」理解為經營和管理的關係,經營要「奇」,要不斷打破常規、創新求變;管理要「正」,堅守正道、原則和規範,不瞎折騰。
這點很重要,如果一家企業把「奇、正」的序位弄反了,經營上畏手畏腳、害怕變化,管理上卻朝令夕改、奇招不斷,那就前途堪憂。
「奇正之變」在《孫子兵法》里地位極高,可以說是兵法謀略的源代碼,但到了老子這裡,就成了地位低下的「術」,談論它,是為了引出老子的核心思想——無事、無為、無欲,這才是馭術之「道」。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中是這樣說的: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多利器,國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
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
我無事,而民自富;
我無欲,而民自朴。
解讀:
以中正規範來治理國家,以出奇制勝來指揮戰爭,以不攪擾人民的方式來掌握天下。我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從下面這些事就能看出來:
天下的管制禁忌越多,百姓越容易陷於貧困;
人間的權謀利器越多,國家越可能滋生昏亂;
人們的機詐智巧越多,奇聞怪事就連連發生;
法令越是繁雜和嚴苛,盜賊反而會越來越多。
所以有道的聖人說:
我無為,人民就會自我發展;
我好靜,人民自然走上正道;
我不折騰,人民自然會富足;
我無慾望,人民自然就樸實。
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組織,領導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人們能自動自發的積極向上,追求正直良善的品格,創造富足美好的生活。
但現實是,不管你的願望有多美好,做法如果違背一些原則,結果就會相去甚遠。
老子把這個原則說的很直白:領導者越是管的多、管的寬、管的細、管的嚴,管理制度越是精巧複雜,人們越沒有把做事做好的動力,越創造不出價值,甚至偷奸耍滑、製造混亂。
而領導者的越是克制,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把空間留給大家,人們反而會積極的自我發展,走上正道。
在老子眼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總量守恆的規律,兩者的積極性、創造力和掌控力此消彼長,想讓別人發揮才智,就要把自己的空間讓出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