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画家有哪些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画竹名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画竹名家
文同、柯九思、郑板桥、罗聘、李方膺等。
1、文同
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
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
著名画家、诗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

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
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文同以善画竹著称。
他注重体验,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
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学者多效之,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是起源于他画竹的思想。
2、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县)人。
其父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
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学能诗文;善书,四体八法俱能起雅去俗。
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他的绘画以“神似”著称,擅画竹,并受赵孟頫影响,主张以书入画。
主要作品有《竹石图》、《清閟阁墨竹图》、《双竹图》等。
3、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
4、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
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
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
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
金农死后,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后世。
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
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5、李方膺
李方膺(1695年—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
中国清代诗画家、官员,为“扬州八怪”之一。
为官刚正不阿,廉洁爱民。
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
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
著《梅花楼诗钞》。
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
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
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柯九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方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