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星猝死网络舆论扩散!古代没有网络人们怎样玩转“舆论”?

火烧 2022-02-09 09:30:17 1050
明星猝死网络舆论扩散!古代没有网络人们怎样玩转“舆论”? 近日,台湾著名影视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的过程中突然晕厥,不幸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网友们在惋惜和哀悼这位艺人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需要规

明星猝死网络舆论扩散!古代没有网络人们怎样玩转“舆论”?  

近日,台湾著名影视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的过程中突然晕厥,不幸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网友们在惋惜和哀悼这位艺人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提出需要规范行业细则,确保艺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

其实,在几千年前的古代没有网络,没有电子通讯,封建统治者仍然需要通过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来对普通的民众进行管理和监督。从春秋时期“舆论影响权利”到明清时期“权力压制舆论”,反映了我国历史上舆论和权利相辅相成的发展特点。

从字面意思来解释,“舆”指的是一种车子,而“舆人”指的是造车子的人,后来被引申为抬轿人的意思。典籍上的“舆人之谋”“舆人之颂”指的都是底层普通民众的意愿和想法。

“舆论”一词最早是在《三国志》中出现的,根据《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中的句子:

“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这里的“舆论”指的就是下层老百姓的言论和评价。

从古到今,底层人们的言论对于朝廷的政治活动和社会安定是有很大影响的,舆论往往是民众行动前的晴雨表,统治者掌握舆论,控制舆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普通老百姓的行动,从而达到了稳定社会和民心的作用。

春秋时期的舆论多元:舆论影响制约权利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思想百花齐放的时代,没有大一统时期的思想禁锢,统治者较为开放,百家争鸣,也促成了社会中舆论的多元化。

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百家争鸣,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也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政策鼓励倡人们思想争鸣导,促进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碰撞,为秦朝的大一统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

在《战国策·齐策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的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让他广开言路,采纳天下士子的意见,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在这样开明的政策之下,齐国群臣进谏,最后使得“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其实,齐国的君主纳谏也是征求舆论,采纳天下人建议的一种方式,从上到下,都为国家的思想争鸣树立了一个模范作用。

不仅是上层统治者,对于一般的地主阶级和思想家们,他们广纳天下门客,招收学生门徒,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营造舆论和影响力。

比如战国四公子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等人,他们的门客遍布全国,孟尝君的门客多达“三千人”,可见其对于舆论的重视。

同时,苏秦张仪等说客,纵横家等也游说四方,他们的言论和建议一旦被当朝的统治者所采纳,那么言论也就会和权利相结合,产生一种操纵时局和社会的一种舆论。

唐朝时期广开言路:权利和舆论相统一结合

唐朝和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开放的朝代,不管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外战略,还是自上而下思想上的开明,都堪为各朝代的楷模。

最有名的莫过于历史上善于纳谏的开明皇帝唐太宗了。

他曾经也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言论,以此来鼓舞和激励自己重视民生。

他重要贤才和谏臣,鼓励臣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天下人的建议。

唐朝政治和思想的开明,是统治者注重舆论,让“舆论”为己所用的一种方式,利用舆论的影响力来思考自己治国,御民方面的得失,以此来完善权利的运用和发展,让权力更多的为国家所服务,这个时期,是权利和舆论相统一结合的时期。

明清时期文字狱:权利弹压舆论

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统治者们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操纵和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思想和言行,对于天下人的舆论采取了进一步的“弹压”政策,其中,文字狱的盛行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明朝盛行文字狱的始作俑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身寒微,做过僧人,红巾军起义之后,即使是成为了统治天下的君王,然而仍然掩饰不了自己出身的自卑,所以,“贼”“僧”等字眼成为了他的忌讳。

明星猝死网络舆论扩散!古代没有网络人们怎样玩转“舆论”?

根据明代《朝野异闻录》中的记载:

北平府学训导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因表内有“睿性生知”四个字而被诛杀,因为“生”为“僧”的谐音,犯了皇帝的忌讳。

林元亮代海门卫写《谢增俸表》,因有“作则垂宪”四个字,也被诛杀;

朱元璋兴起的文字狱主要是为了控制天下舆论,隐藏自己的“过往”,从而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

清朝的文字狱和明朝的目的有所不同,清朝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盛行文字狱,控制舆论是为了打压汉民族的反抗意识和民主思想,由此来维护王朝的稳定和统治。

清朝统治者多次发布禁书令,凡是这个时期宣传民主思想和意识的书籍都要做到禁止和销毁,据统计,在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年,烧书达到24多次,共计有13800多部书,乾隆皇帝试图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压制舆论,维护清朝的统治。

综上所述,古代的舆论随着朝代的发展,和权利发生着碰撞和交融。

从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权利发展”到明清时期被“禁锢”和“打压”的一种社会言论,舆论对于朝代统治者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然而,当下的网络时代,虽然也受到了公关公司的引导和影响,然而能够占据人们内心的,永远都是社会中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舆论,它促使着人们思想的不断完善,引领社会向着更为健康和有力的方向发展变化着。

文献:

1,《三国志·魏志·王朗传》

2,《战国策·齐策一》

3,《新唐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统治者(2)文字狱(22)舆论(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