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故事的作文300字 洛阳美丽的民间传说400字作文
洛阳美丽的民间传说400字作文
洛阳美丽的民间传说400字作文
“卦沟村” 相传上古时候,黄河南岸(今孟津县朝阳镇到会盟镇一带)河网交错,水草丰盛,土地肥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由于我们祖先还不会耕田种地,全靠野果和草根过日子,青黄不接时,人们挨饿、受冻。后来,伏羲来到此地,教人们结网捕鱼,捕捉野兽,制造农具,开田种粮,因而人们得以安稳生活。某日黄河里来了一只神兽,体态庞大,在河中兴风作浪,造成河水泛滥,严重危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无人能降伏,伏羲经过多方努力降伏神兽,将其拴起来,旱地圈养,起名“龙马”。伏羲将龙马牵至人们祭天地的高台细细端详,经过仔细研究,发现龙马背部有一图案,并根据龙马身上的毛纹悟画出了八卦,即干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为纪念广施恩德的伏羲和“献图”的龙马,后来,人们就在图河岸边修建龙马负图寺,把当年伏羲拴龙马画八卦的高台叫做八卦台,把附近村子叫做“卦沟村”。
郑凹村牛王庙的传说 牛王庙建于若干年前,据传在某年天下庄稼寸草不生,玉皇大帝派牛魔王下界,让它带上草籽三步一把。洒在大地上,剩下的放在石板下。牛魔王误听一步三把,剩下的放在土板下。到来年春上一场大雨过后遍地都是杂草丛生、无法耕种。人们告知玉皇大帝,于是玉皇大帝一脚把它踢到下界终生为民耕作。于是牛魔王到下界后就磕掉了上牙,至今的牛都没有上牙,人们为了纪念牛这种任劳任怨的精神建了牛王庙。
伯乐相马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北面的邙山岭上,沿洛(洛阳)孟(孟津)公路由北向南十三公里处有座涵洞桥,名曰:“伯乐桥”,距桥东一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做“伯乐村”。此村名的由来有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住了位勤奋好学的年青人名叫孙阳,他白天耕种,夜晚上攻读史书史记、诸子百家、钻研医药典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成一位颇具名望的民间郎中,但他有个饲养家畜的嗜好,尤其对马更是情有独钟,孙阳喜马、爱马、研究马入了迷,识马本领不断提高,慕名取经请教的爱马者络绎不绝,据说,孙阳高超的相马本领传到了爱才、惜才的秦穆公耳里,他急下诏书,召孙阳进京城,封他为挑选和管理良马的官。唐代杰出散文家、大诗人韩愈在《马说》里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指出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的重要性,感叹世上伯乐太少。“伯乐一顾”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二》也与伯乐相马有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伯乐相马的技艺,将当年孙阳原先居住的地方取名“伯乐”,从春秋战国至今,这个村庄一直沿用“伯乐”这个村名。
朝阳村
朝阳镇的朝阳村,在1955年以前称为海资村。相传在一千多年前,唐帝国时,女皇武则天称帝国号大周,改洛阳为神都。告天下、开科举、选人才。是年开科大比,天下文人才子,云集洛阳。一日,一应试贡生,赴京应试,行至洛阳北邙,夜幕降临。该生饥渴难耐,又苦于无栖身之处。正在忧愁之时,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不远处灯光闪烁,该生循光而去,叩门借宿。只见一双老年夫妇,虽年已高迈,但身板硬朗,为人和气,遂为该生生火做饭,并用大碗盛饭。该生见饭后,也顾不得往日的斯文,即狼吞虎咽,一大碗饭,一会儿扒个精光。吃完饭,该生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吃了这么大一碗饭,不免有些吃惊。老汉见该生看碗发愣,就说:“这碗为瓷碗,乃本地烧制,因碗大,称海碗,又是本地烧制,所以称“海瓷”,本村也就称“海瓷村”了。”
说话间,老妇人,已将茶水端上,虽无香茗,但白开水中也透着一股灵气。该生端起一饮而尽,只觉此水,如雨露滋润,甘甜可口。老汉说:“此水乃本村深井之水,常饮乃益身健体,令人聪颖智慧。称之为圣水。”第2天,该生赴京应试,笔下生华,春风得意,独占榜首。女皇召见该生,该生即对女皇说起这次奇遇。女皇龙心大悦,即令驾幸北邙“海瓷”村。但见该村,山峦起伏,龙光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圣心大悦,即降旨曰:我大周有此宝地,岂是“海瓷”可容,即御笔挥毫“海资”二字。
官庄村由来 孟津境内村名为“官庄”的有三,一为朝阳乡的官庄村;一为横水乡的西官庄村;三为小浪底镇的东官庄村。“官庄”一词,始于宋代。据《宋史?食货?农田》章载:“除继承五代官田外,凡牧地之可耕者,江河滩田,海滩泥田,以及检括民田……随时设置官庄。”
官庄由各县分别管理,“每县以十庄为准,每五顷为一庄,或以租额为准,每公租三石为一庄……”宋代还设有广惠仓,名义上是救济灾歉,实际不皆占有公田为基业,亦设官庄经营。官庄各广惠仓土地皆属国家所有,官田的收入成为北宋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后至辽、金、元、明、清,各代都有官庄,只是名目不同,如清代属内务府管辖的为皇庄;属各部、司管辖的则为官庄。
朝阳乡官庄村靠近魏孝文帝墓,墓周围的土地多为官田,为护陵人住地及封建王朝建亩祭祀的地方.《谷梁传》载:“天子至于士皆有亩,天子七亩、诸侯五、大夫三、士二。”贾谊《过秦论》上说:“一夫作难而七亩隳。”官田沿变至宋代,有可能设官庄。横水乡西官庄村,四面环岭,形如小盆地,土地平坦,水源丰富,官府垂涎是必然的。西官庄村共有村民二百余户,均姓李,无一杂姓。村中李氏宗祠大门书联云:“脉延陇西文武兴家国;世泽洛邑道德传古今。”又有联云:“陇西迁洛千余岁;洛到孟津百世春。”“千余岁”为实数,“百世春”为虚指。据此认为,自1950年上推1000年,应为五代末宋初,该村成名可能较早。东官庄村是对西官庄村而言,历史与西官庄不会相差太多。
总而言之,以上三村名为“官庄”,最早不超过宋代。
后李村的由来 朝阳镇后李村,在朝阳镇西南三公里处。相传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处在“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南唐为十国中的一个小国。南唐皇帝李煜,历史上称“李后主”,是个昏庸无能的国君。南唐被宋太祖赵匡胤灭亡后,李煜被俘,被宋封为“陇西郡公”。李煜降宋,因国破家亡,自己的爱妃小周后也被宋朝皇帝霸占。李煜每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吟诗赋词,多有去国怀旧之感。宋朝皇帝大为不悦,借他四十二岁生日时,在生日宴上下药将其毒死。李煜死后,被安葬在洛阳北邙山;后来,在他的墓地前,形成了一个村庄。村名“后李”;含有“后主李煜”之意。
周寨村的由来 朝阳镇的西南部,有个周寨村,与后李村相邻。相传,南唐后主李煜被俘降宋后,因国破家亡,身陷囹圄,自己的爱妃小周后又被宋朝皇帝占有,心中郁郁寡欢,去国怀乡之情常在诗词中流露。因此,宋朝皇帝大为不满,于是,就在李煜四十二岁生日宴上,下药将其毒死。李煜死后,小周后思念前夫坚持要去给李煜守墓,以表前情。宋朝皇帝不于应允,小周后乃以死相挟,宋朝皇帝无奈,只好在李煜墓西北三公里处建一营寨,为小周后为李煜守墓之处。小周后为李煜守墓三天,因悲痛过分,不吃不喝,愤愤而亡;后来宋朝皇帝令人将她与李煜合葬为一处。在宋朝皇帝为小周后建造营寨的地方,后来,成了一处村庄,即为“周寨”。
师庄村的由来 师庄村辖于今朝阳镇,村址位于镇区北部边沿,北邻今城关镇上店村。全村分上师庄、下师庄两个自然村,约一千口人。村中居户多为姚、王、陈三大姓人,其中,姚姓居户占全村总户数百分之六十以上。问起“师庄”村名来历,村中两位八十多岁老人张汉生、姚新江告知,师庄村名竟是唐朝保留下来的:唐王朝建立后,袭隋制,继续实行科举取士。考试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分科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知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们纷纷奔走于朝中大卿之门,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以显露头角,此称为“投卷”。
武则天施政年间,今师庄村处有个姓师的中年才子(佚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在载初元年(690)中央常科科考中,进士科及第。进士科及第在当时只占应考人数的百分之一、二,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人称“登龙门”。发榜之后,师进士经过曲江会、琼林宴、雁塔题目等活动,又经投卷,单等朝中大臣的举荐和朝廷的擢取。二月,武则天殿试于洛城殿,“射策”后,师进士被点为状元。尔后,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至于被擢授何官,现无史可考。师状元年老致仕后,归居故乡师庄庄(即今师庄村),琴棋书画,享天伦之乐,直至享尽天年,埋骨桑梓。张汉生、姚新江两位老人还告知,今师庄村西南侧耕地中,发现师状元退休后在家经营的花园遗址,村中老一辈人种庄稼耕地,曾犁出许多形状优美的根基。另述:师状元死后所葬坟墓,在今朝阳镇柏乐桥东北一百米处。坟墓在民国年间曾被南石山村人盗掘,当时发现该墓室全为石条护砌,在墓石门上端,书有“师状元墓”四字。
瓦店村的由来
瓦店村辖于今朝阳镇,村址位于镇区东部。全村现有人口一千一百余人,孟、李、王、周四大姓,孟姓为村中首姓,人口数占全村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今村中的孟姓始祖孟士忠,于明洪武年间从山东邹邑迁居今洛阳北郊马坡村,当时在洛阳,孟姓仅此一支。孟氏传至第六世祖孟鹤年,生三子:孟陈道、孟陈荛、孟应星(即七世祖),次子孟陈道于明末清初迁来瓦店村处。问及瓦店村名来历,村人供述:孟姓迁来时,村名就叫瓦店。听先辈人讲过,瓦店村名产生于元代末年。
元顺帝年间,由于连年战争频仍,天下经济凋弊,灾民蚁动,饿殍遍野。当时,在今瓦店村西侧有一条洛阳通往京都(北京)的大道,大道上不断有军队和成群的难民经过。当时的瓦店村处还没有村舍,有人在该处大道旁,用砖瓦建起了一处食宿店,生意相当好。店主在营业中经常接触到一些客人,言谈中获知,从洛阳至京都的南北大道上,所有的客店都是草房,唯独此处是砖瓦的,条件较好。后来,道上客人相互问及食宿何店时,多答曰:“瓦店!”时间长了,此处的瓦店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落,“瓦店”也就成村名了。
如今,瓦店村人反映,上述的大道,今已是庄稼地,南北一条子,年年庄稼长得格外好。此证明村人以上所述不虚也。
小梁村的由来
小梁村是今朝阳镇所辖最东端的一个村,东邻今送庄镇凤凰台村。听其村名,世人都会认为村里姓梁的人一定很多,其实不然,今全村一千五百口人中,连一个梁姓人也没有。探其究竟,才知“小梁”之村名起源于宋代两户人家。
相传北宋仁皇帝景估三年(1036),在今小梁村附近的荒野上,同时期迁来了两户人家。一户姓萧,携三子一女,从河北大名府迁来;另一户姓梁,带两男两女,从江西景德镇迁来。初迁来时,由于各种困难较多,两家人克服语言差异之障碍,互助合作,亲如一家,边打窑凿井,边烧荒开田。经过三年艰苦创业,终于安好了家园,庄稼也连续获得好收成。
第4年头新春佳节,两家人聚在一起,共同商讨新一年的打算。萧家提议除种地外,两家合伙建个铁匠铺,打铁器卖钱,增加收入。理由是两家人合起伙男人多;萧家人打铁都是行家。梁家人提议合伙烧制陶器,建成个治陶工厂。理由有三:一是陶制品在市场上较缺,只要有货上市,生意一定不错;二是梁家在自家地里发现多处前人留下来的烧陶窑,窑尚完好,稍加修整,即可使用;三是梁家长子原在江西老家就精通制陶技术,曾当过窑场师傅。两家人相互商讨了好久,最后决定按梁家的主意办。
春节过后,两家人合在一起,立即行动起来。修整了陶窑,建造了作坊,又进行各种材料的筹备。辛苦一年,终于烧制出大量陶制品,且品种多、质量高、实用性强。拉了两车到市场上试销,很快就卖完了。几年间,两家因制陶都赚了大钱,废弃了窑舍,搬进了新建的砖瓦房。后来,两家儿女相互通了婚,感情愈浓。
当时的市场上,萧梁两家的陶器最出名,销售最快,销量也最大。一些买主买陶器,都先问是“萧梁”货不是,如说不是,扭头就走。日子久了,人们习惯地称萧梁两家的住处为“萧梁村”。“萧”“小”同音,后来不知又过了多少年,一些不知情者又将“萧梁”村误称为“小梁”村,一直误称到现在。
作文:《美丽的民间传说》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美丽的民间传说作文400字结尾怎么写
美丽的民间传说
明月如镜,星斗满天。在八月十五那个幽静的夜晚,我们全家吃着甜甜的月饼,欣赏着明月。
我边吃月饼边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这时,全家人都哈哈大笑。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看是的,望着这轮明月,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上海的弟弟。
爸爸看着明月,给我说了一个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英雄叫后羿,当时那里有十个太阳,他决心把另外九个太阳。于是,他来到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许多人都敬重他,拜他为师,只有一个叫逄蒙的人不是真心拜师的。后羿的妻子嫦娥非常美丽善良。西王母送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吃后可以升天成仙,后羿不愿离开嫦娥,没有吃。逄蒙知道了,八月十五那天,趁后羿不在手持宝剑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不愿给这种人吃,一气这下把仙药吞了下去。她突然飘上了天空,飘到了月亮上。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每逢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盼望团圆的中秋节。
听完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了中秋节的来历,这个美丽的故事让我久久徘徊在其中。
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400字), 美丽的民间传说(200字)
:.campus.sohu./r-143513980-109078-0-10-10.
上面的这个网址里面有很多的美丽的民间传。

美丽的民间传说100字作文怎么写?
(盘古开天地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巨人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向下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向下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云,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美丽的民间传说100字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拚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美丽的民间传说256小学作文
三尺头上有神灵
辽宁省
市南街,有一座由青
石头筑成的石牌坊,距今已有几百年了,但还很壮观,唯有东上顶缺了一角。为什么好好的一座石牌坊怎么缺了个角呢?
传说很久以前,牌坊胡同住着一个卖鱼的鱼贩子。这个鱼贩子在石牌坊底
了一个鱼摊,来往过道儿的人很多,都顺便从鱼贩子那买点鱼回家吃,一时间,鱼贩子的生意还挺兴隆。可是日子一长,鱼贩子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在卖鱼时,鱼贩子用小手
秤杆头,明明是十四两(古时十六两为一斤),他用
向下轻轻一压,再把
往一斤星上一挪,买主一看秤稍高些,定不住星,就乐呵呵的将鱼买回家了。
鱼贩子自认为聪明,可时间一长还是被精明的人发现了他的损招。人们开始议论纷纷,可鱼贩子不但不悔改,反而认为自己招高一筹,不理会别人对他的讲究(议论),
依旧做他骗人的生意。
一天,鱼贩子正在牌坊底下卖鱼,一个岁数大的老太太手捧一包鱼来找他:“卖鱼的,我刚才从你这买一斤鱼,到那个铺子一称差二两,是不是你的秤有毛病啊?”
鱼贩子一看找上门来了,知道不妙,又见原本有几个掏钱要买鱼的人又把钱揣回了衣袋。见此情景,鱼贩子抬头指了指石牌坊起誓说:“我鱼贩子卖了这么多年鱼,要有一次缺斤少两的话,就让这牌坊角掉下来把我砸死!”
话音刚落,就听“咔嚓”一声,人们吓了一跳,等回过神来一看,刚才鱼贩子用手指的那个石牌坊角真的掉了下来,鱼贩子已被大石角砸死了。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到现在,当年从石牌坊顶上掉下来砸死鱼贩子的那个大石角至今仍然还躺在牌坊底下。
“三尺头上有神灵”,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给自己做,这也就是
的
美丽的民间传说
其实美丽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之因为它没有结局所以才会美丽,这就像为什么悲剧总是比喜剧更让人难忘,也就像人们总是找寻的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