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又暮楚,石友三民国军阀里最大的变色龙
朝秦又暮楚,石友三民国军阀里最大的变色龙
原标题:民国军阀里谁是最大的“变色龙”?
石友三是军阀史上一位有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蒋介石、张学良都曾领教过他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厉害。其中尤以冯玉祥为最,冯玉祥将石友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一步步提拔成一个师的师长,但他曾经三次叛冯。抗战时期他勾结日军,叛国求荣,与冀南军人人民军队为敌,被其下属军长高树勋活埋,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石友三,字汉章,吉林长春人,1891年生。幼时家贫,曾在长春城毕家粮坊当学徒,后入东关龙王庙小学读书,与该校教员商震有了师生之谊。1908年,石友三辍学从军,入陆军第3镇吴佩孚营,随营移驻河北廊坊。不久,第3镇发生兵变,石友三离队流落北京。1912年再次投军,编入冯玉祥营,充当马夫。石友三天性机伶,善于察言观色,很受冯玉祥赏识。冯玉祥当年有十三名亲信的中下级军官,号称“十三太保”,石友三就是其中之一。
1926年春,奉军、直军、直鲁军、晋军联合向国民军发动进攻,国民军四面受敌,石友三奉冯玉祥命令进攻晋军,攻占左云、岱岳,但在雁门关受阻,部队伤亡较大,且又得不到冯玉祥接济。为保存实力,石友三通过与晋军前敌总指挥商震的师生关系,双方达成休战协议。后冯玉祥离开部队赴苏联,国民军由张之江、鹿钟麟、宋哲元代理指挥,经南口大战失败,沿京绥线向西溃败。晋军乘机夹击,国民军各部溃不成军,由于石友三与晋军早有妥协,一路上未受阻拦,反而收容了许多散兵,第6师增编为3个师。国民军撤至归绥、包头后,张之江等决定再向西进入甘肃,石友三不愿西行,趁张之江等无法制约自己,便联络韩复榘,投降阎锡山。这是石友三第一次叛背冯玉祥。
同年9月,冯玉祥回国,决定响应北伐,电召石友三到五原开会。石友三开始有顾虑,后经冯玉祥派人规劝,表示概不追究,石友三又脱离晋军,回归冯玉祥。他跪在冯玉祥面前,痛哭流涕地悔罪。石友三回归冯玉祥后,被任为第5路司令,1927年参与对奉军的作战;1928年参加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北伐。石友三虽然立有战功,但毕竟背叛过冯玉祥,冯玉祥及其亲近将领张自忠等对他都有戒心。二次北伐结束后,在冯玉祥论功行赏时,石友三什么实惠也没有捞到,反而在之后的编遣中,所部被缩编为陆军第24师,他本人降为师长,移驻河南信阳。
1929年3、4月间,蒋桂战争爆发,蒋、桂双方都想拉拢冯玉祥,而冯玉祥则想坐收渔利,命石友三率部向襄樊推进。桂军全线溃败,冯玉祥通电拥蒋,又命石友三和韩复榘向武汉进军。蒋介石急电石、韩停止进发,并派人送巨款贿赂二人。1929年5月石友三经不住蒋介石的金钱诱惑,在韩复渠拥蒋反冯的通电上署了名,被蒋委任为第十三路总指挥。韩复渠发出通电之时,石部已奉冯命由南阳向西开拔。石当即发出紧急命令说:“武汉发生重大变化,部队星夜集中南阳待命”,并派参谋长唐邦植乘汽车将先行部队旅团长接回南阳开会,在会上宣布了他的叛冯投蒋意图。旅团长中不少都受到冯玉祥的提拔,听到这一消息都大惊失色,但考虑到有“石阎王”之称的石友三好杀成性,在会场外布置了手枪队,为了自保,大家都只得唯唯听命。
1929年秋,石友三部由许昌移防安徽亳州,蒋介石派人点验后又调往山东德州。这时安徽省主席方振武酝酿反蒋,被蒋介石解除武装,委石友三为安徽省主席。该年10月下旬,石友三率部进驻安徽蚌埠,尚未接任省主席职务,蒋又命石友三抽调军队南下广东,攻打桂张联军。石友三梦寐以求的地盘摆在眼前,怎会随便舍弃,而且他猜测蒋有分散其兵力之意,于是以退为进,电请准予全军南下,谁知蒋介石竟复电照准,并以广东省主席相许。这使石友三进退两难,大伤脑筋。
唐生智于此时派其顾问袁华选前来拉拢石友三共同反蒋,广西桂张方面也派人来向石友三游说,分析蒋介石调动石部的真实意图是利用石部全军在船上的机会,中途各个消灭。恰巧蒋介石又打电话催促石友三赶快登船,石友三顿起反蒋之心。仓皇之下,石友三决定联合唐生智起兵,从浦口打到南京。
1929年12月2日深夜,石友三在浦口车站召开紧急会议,宣布与蒋决裂,先将蒋介石派到石部的代表、兵站总监卢佐扣押,然后以数十门大炮排列长江北岸,突然向南京城猛烈轰击,并派便衣队潜入南京城内乘机扰乱,浦口的公安局、保安队,护路队全被石友三部缴械,南京城内一片混乱,蒋介石毫无准备,惊慌失措。
蒋介石勉强从上海等地调来一些部队,加上军校学生和总司令部卫队等,拼凑了一万人左右,集中于浦口,防堵石友三军。南京城内只剩下蒋介石私人卫队二、三百人。蒋又急忙命令驻防武汉的刘峙、顾祝同、蒋鼎文等部火速东下,准备放弃武汉,死守南京,又准备放弃广西和广东,调回各军,拱卫首都。国民党中央连日召开紧急会议,甚或有让蒋介石暂时引退之议。外电称:“一般华人视此时局,较蒋冯时局犹为重大。”

石友三部炮轰南京后,并未进攻南京,而是在浦口大肆抢掠,劫走浦口全部车辆,将沿途其他驻军全部缴械,迅速北撤,向韩复榘、马鸿逵两部靠拢。12月17日,石友三在蚌埠自组安徽省政府。为避开蒋军的追击,石部又在韩、马的掩护下移驻河南商丘。
由于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三人都是冯玉祥的部将,他们寄蒋篱下,有如后娘之子,倍受歧视,三人同病相怜,互相庇护,结成了一个小集团。蒋介石恐事态扩大,激起三人同时动兵,所以并未对石友三穷追猛打。石友三善于见风使舵,他见徐州的马鸿逵和鲁南的陈调元都已于9日表示拥蒋,立即派亲信到太原活动,投靠阎锡山,同时与马鸿逵、陈调元勾勾搭搭,想通过马、陈与蒋介石妥协。蒋见石友三态度有所转变,就授意青岛市长马福祥出面调停。石友三反蒋至此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实力派反蒋战争就此结束。一场前所未有的、席卷全国的大战正在酝酿之中,1930年,迎接民众的不是和平的春天,而是呛人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