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坭兴陶之都 钦州坭兴陶历史
钦州坭兴陶历史
一、钦州坭兴陶的历史文化
广西钦州,前称古越、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是我国南疆北部湾畔的一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南宁、北海、防城港之中心位置。
面临浩瀚的钦州湾大海,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坭兴陶的生产发展。 据钦州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
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七十里平心村农于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为高四尺余之巨制,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碑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字样。迄今(2000年)己历1267年,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
民国二十八年夏,醴江处士林绳武对宁道务陶碑进行了考证:“此志民纪九年出土,于钦江上游距城七十里之平心村,质为陶上,初出土时,异常松脆破为大小十块,村人任意分藏,无人辨别其朝代及人物。十七年武因总纂县志,遍搜金石,始发现为陶刻,既而汇集块片,合读首尾,始知为唐刻,且知为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吾国数千年志著录,未曾有千言以上之陶刻,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而道务乃中国第一陶刻也,今国人渐知钦县陶产,远迈宜兴……” 。
二、钦州坭兴陶的历史荣誉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六用钦江细腻紫泥制作烟斗和坭偶。开创了钦州坭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兴陶近代鼻祖。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钦州从事坭兴的工艺人家聚集于城区的鱼寮横街,开设商店经营坭兴陶,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即烟斗街)。宣统二年(1910年),坭兴陶参加清政府在江宁(今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坭兴陶瓶及罐荣获金奖民国初至1937年,有商人陆续在广州、香港、澳门、越南及南洋开设商店经营钦州坭兴陶。
1915年,坭兴陶作品“山水花鸟瓶”参加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1930年,比利时王国为了纪念本国独立一百周年,在本国举办了世界陶瓷展览会,坭兴陶作品“岁寒三友猪胆瓶” 荣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1939年,日本从海上入侵钦州,坭兴陶艺人远走他乡,坭兴陶产业遭爱催毁。1956年8月,钦州坭兴陶工艺厂成立并恢复生产。
1973年,坭兴陶大花瓶“聚义古瓶”首次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5m,一日本商人花三万元人民币购回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的称赞和好评。1975年,坭兴陶大花瓶“红楼梦古瓶”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8m,国内外客商争相贴签订购,一外商巨款购去后,在澳门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展出。
1979年,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坭兴陶被评为优秀产品和区优秀名牌产品,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张衡地动仪”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一等奖。
1980年9月, 坭兴陶在北京举办展销会,历时51天,473个品种共销售34600件产品。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财经战线报》、《广西日报》等先后播发和报道了展销会的盛况,解放军画报社为展销拍发彩色照片,新华社发了通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向国内外宣传钦州坭兴陶的特点和生产情况。
1980年,坭兴陶茶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1年,在香港举办的“广西坭兴陶艺展”,坭兴陶有380多个品种分别在尖沙嘴和油麻地两处展出,除电视台播放外,香港九家报社都报道了展览盛况。
1983年,坭兴陶“提梁古钱壶”被评为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优秀旅游纪念品,同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名牌产品,“三足玉环熏鼎”荣获广西工艺美术优秀创作设计奖。1984年,在新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团参加23届洛杉矶奥运会之际,海外华人即促成北部湾地区的钦州市一次性出口美国30万件凝聚中美文化交融结晶的坭兴桂陶艺术品“神鸟”,缔造了中国单件陶器艺术品一次性出口欧美市场数量最大的行业奇迹,成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新丝路”中美文化交融商贸互通的典范,开创了新时期“一带一路新丝路”文化商贸的先河。
1984年,坭兴陶参加了由意大利西西里大区首府巴勒莫举办的第三十九届地中海国际博览会,“四神挂碟”被意大利国家博物馆收藏。1984年,在福建举办的全国工艺陶瓷行业展览会评比中,“龙狮熏鼎”荣获创新产品一等奖,“提梁古钱壶”、“壮包壶”荣获无釉陶产品质量第二名。
1984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坭兴陶“四神挂碟”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会上,坭兴陶“巡天壁挂”荣获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86年12月,坭兴陶作品“铜鼓工夫茶具”、“瓦当挂碟”、“双龙花樽”入选“全国工艺美术新作大展”。1988年,在钦州东场镇西部约5公里的唐池岭遗址发现了多处古窑址和大量陶片。
陶片(器)有碗、盆、钵、缸、杯和壶等,器物多为白釉,也有弦纹黑陶,窑址内成堆尚未出窑的产品。经有关专家鉴定,均为隋唐时遗物。
1989年3月,坭兴陶“海石花缸”、“陶牛角”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珍品”。1990年8月,国家科委选送坭兴陶“双鸟瓶”、“铜鼓工夫茶具”、“四神挂碟”、“壮包壶”和“金钱茶盒”等十件作品参加莫斯科主办的“中国科技日”展览。
199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坭兴陶作品“海棠茶具”、“竹节茶具”和“一色茶具”荣获金奖。1991年4月,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博览会”,坭兴陶作品“双凤壶”、“古香壶”、“华龙茶具”、“金雀茶具”和“狮头汽锅”荣获金奖,“长寿茶具”、“山泉茶具”、“神龙茶具”和“绿叶茶具”荣获银奖。
1991年9月,在山东淄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玻璃艺术节”上,坭兴陶作品“玉液茶具”、“盘石茶具”和“小花茶具”入选展会并荣获银奖。1991年,坭兴陶“壮包壶”和“一色茶具”等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旅游购物节”并荣获金质奖。
1991年10月,坭兴陶作品“紫砂电火锅”荣获“广西区工业新产品百花奖评比会”一等奖。1991年11月,坭兴陶“四神挂碟”、“神鸟茶具”等10多件作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中国陶瓷文化展”。
1994年6月,在北京第五届亚太贸易博览会上,坭兴陶作品“电火锅。
三、钦州坭兴陶的简介
坭兴陶是运用广西钦州特有陶土制作的广西桂陶,是综合体现陶特征的桂陶精髓。
钦州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钦州于南朝宋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宋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一千多年以来,钦州制陶人不断发扬传承桂陶的制陶精髓,将“双料混炼、自然素面、窑变出彩、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五项传统制陶工艺淋漓尽致地运用于陶器艺术创作中,独特地运用钦江两岸的红泥白泥烧制出古朴、典雅、厚重的坭兴陶,在钦州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千年传奇的人间奇迹。
特别是进入清朝咸丰年以后,坭兴在承载千年传奇等深厚文化基础上化蛹成蝶,开创了艺术升华的新篇章,至1915年终于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1984年,30万只凝聚中美文化交融结晶的坭兴桂陶艺术珍品“神鸟”穿越太平洋,飞抵大洋彼岸的洛杉矶,成为讫今为止我国陶器行业单件陶器艺术品一次性出口欧美市场最大纪录,再一次缔造了神奇,开创了新时期海上新丝绸之路的先河。
”的绚丽华章。 。
四、广西钦州坭兴陶和云南建水紫陶 哪个文化含量高
文化含量的高低本身不存在可比性,但是特色与不同倒是可以有区别。
钦州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
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 千三百多年的陶艺文化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民国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
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
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现今香港、澳门上海等地的“钦州街”皆因坭兴陶的流传而有此命名,钦州坭兴陶一时威名远播海内外。
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独特的陶土奇特的功能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
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

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 “窑变”艺术中国一绝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意趔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
难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窑变艺术陶。
要达到最高境界的艺术效果,还必须要通过工艺设计造型,画面雕刻装饰结合,集春暖、夏绿、秋红、冬寒之灵气于一体。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
窑变乃火中求宝。得之偶然。
并无定格,品位极珍,可谓火与土结合之极至。 精奇冠古今美妙传中外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质奖。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坭兴陶的历史与荣誉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早记录。 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六用钦江细腻紫泥制作烟斗和坭偶。
开创了钦州坭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兴陶近代鼻祖。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钦州从事坭兴的工艺人家聚集于城区的鱼寮横街,开设商店经营坭兴陶,形成了一条坭兴巷(即烟斗街)。
宣统二年(1910年),坭兴陶参加清政府在江宁(今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坭兴陶瓶及罐荣获金奖 民国初至1937年,有商人陆续在广州、香港、澳门、越南及南洋开设商店经营钦州坭兴陶。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1]1915年,坭兴陶作品“山水花鸟瓶”参加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荣获金质奖章。
1930年,比利时王国为了纪念本国独立一百周年,在本国举办了世界陶瓷展览会,坭兴陶作品“岁寒三友猪胆瓶” 荣获第一名金质奖章。 1939年,日本从海上入侵钦州,坭兴陶艺人远走他乡,坭兴陶产业遭爱催毁。
1956年8月,钦州坭兴陶工艺厂成立并恢复生产。 1973年,坭兴陶大花瓶“聚义古瓶”首次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5m,一日本商人花三万元人民币购回日本展出,深受日本人的称赞和好评。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2]1975年,坭兴陶大花瓶“红楼梦古瓶”在广州交易会展出,该瓶高1.8m,国内外客商争相贴签订购,一外商巨款购去后,在澳门举办的“中国陶瓷展览会”上展出。 1979年,在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坭兴陶被评为优秀产品和区优秀名牌产品,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
“张衡地动仪”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一等奖。 1980年9月, 坭兴陶在北京举办展销会,历时51天,473个品种共销售34600件产品。
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工人日报》、《财经战线报》、《广西日报》等先后播发和报道了展销会的盛况,解放军画报社为展销拍发彩色照片,新华社发了通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语言向国内外宣传钦州坭兴陶的特点和生产情况。 1980年,坭兴陶茶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
1981年,在香港举办的“广西坭兴陶艺展”,坭兴陶有380多个品种分别在尖沙嘴和油麻地两处展出,除电视台播放外,香港九家报社都报道了展览盛况。 1983年,坭兴陶“提梁古钱壶”被评为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优秀旅游纪念品,同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名牌产品,。
五、坭兴陶的代表人物
坭兴陶的代表人物是李人帡。
李人帡 1946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学习。
现任广西钦州坭兴陶工艺研究所所长。 从艺30余年。
代表作有《陶牛角》、《高鼓花樽》、《古陶钟》等。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国外博物馆收藏。
李人帲 一九四六年出生,广西钦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小爱好绘画,中学时曾受过正规素描基础训练,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涉足坭兴陶艺,八十年代初进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学习,毕业后坚持坭兴陶业工作。
曾在钦州坭兴工艺厂任过雕刻技工、车间负责人、设计室主任、陶艺研究所所长,现任钦州坭兴陶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 从艺三十多年来,创作设计新产品三百五十余件(套),获国家级一、二等奖作品有三十余件(套),作品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国内外十多家国家级的博物馆,设计的日用陶产品畅销国内外。
扩展资料: 李人帲代表作品有“高鼓花樽”、“龙纹君子钟”、“四神”、“巡天壁挂”、“陶牛角”、“电热汤锅”、“古香茶具”等,发表专业论文有《艺术、功能与工艺相结合》 、《泥兴陶造型设计初探》 、《 泥兴陶茶具》 等20 多篇。 作品与从艺业绩入选《 中国现代美术史》、《 世纪中国陶瓷大观》 、《 世界著名陶瓷艺术家作品集》 、《 中国陶瓷》 等,是钦州市历届科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广西区人民政府授予“广西劳动模范”称号。中国科协授予“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勋章”。
坭兴陶产品特点:双料混炼、骨肉相融。自然素面、窑变出彩。
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人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坭兴陶。
六、钦州的历史
钦州,古称安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
钦州市属象郡辖地。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
。唐武德五年(622)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
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
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8日,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
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县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28日,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1949年12月7日解放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1994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