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太守黄霸在郡前后八年翻译 赤壁之戰前後,江夏一郡為何有四個太守?一個字:亂
赤壁之戰前後,江夏一郡為何有四個太守?一個字:亂
荊州是漢末天下十三州之一,論地盤之廣僅在益州之下,有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七個郡,赤壁之戰前後荊州一分為三,曹操、劉備和孫權各佔據一方,所以荊州的郡數量上升到了十幾個,其中江夏郡最為特殊,今天就來說一說赤壁之戰前後,江夏一郡為何有四個太守?一個字:亂,我們從頭說起。
江夏郡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抵豫州、東臨揚州、西和荊州的南陽、南郡接壤、南邊挨著長沙郡,治所在西陵。
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之所以能單槍匹馬平定荊州,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他得到了荊州當地大族的支持,所以劉表雖然是荊州刺史(荊州牧),但是權力卻也需要和他們分享,荊州大族又以蔡氏、蒯氏、黃氏和龐氏四大家族為首,其中出身於江夏安陸黃氏的黃祖出任江夏太守。
孫策平定江東後勢力範圍延伸到了和江夏郡接壤的揚州廬江和豫章兩郡,如此一來和黃祖的爭鬥就不可避免了,自建安四年(199年)開始到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前為止,孫策和孫權一共六伐黃祖,終於在曹操南下之前殺了黃祖,並奪取了包括江夏郡靠近江東的長江以南的大片地區,赤壁之戰後孫權以程普為江夏太守,治所由西陵移到了長江南岸的沙羨。
劉表長子劉琦在和弟弟劉琮的爭位中處於下風,於是問計於劉備和諸葛亮後主動請求出鎮江夏,劉表於是封劉琦為江夏太守代替剛剛戰死的黃祖,劉琦到了江夏後屯兵夏口。

208年7月曹操南下荊州,9月劉琮率眾投降,江夏郡北方落入曹操之手,所以赤壁之戰前後江夏郡實際上是一分為三:孫權佔據長江以南靠近江東的一部分、曹操佔據江夏郡北部靠近南陽郡和豫州的部分(南陽和豫州本來就在曹操之手),而劉琦實際上只是佔據了夏口周邊以及江夏以西的部分地區。
曹操從新野一路南下,劉備無處可去只能逃往夏口和劉琦匯合,並由諸葛亮過江勸說孫權聯手共抗曹操,一場大戰之後,曹操戰敗逃往北方,但是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方還是在曹操之手,於是曹操設立江夏郡,以文聘為江夏太守,治所在石陽縣。
所以赤壁之戰後其實存在三個江夏郡:一個在北屬於曹操,一個在東屬於孫權,一個在西屬於劉琦和劉備,包括赤壁之前的黃祖一共就有黃祖、劉琦、程普和文聘四個江夏太守了。
210年周瑜死後,魯肅為了強化孫劉聯盟勸說孫權將南郡借給劉備(赤壁之戰後周瑜從曹仁手中奪取南郡,不過包括襄陽和樊城在內的江北大部分地區仍在曹操之手,所以孫權借給劉備的其實只是南郡南部),作為交換劉備將其手中佔據的那一部分江夏之地交給了孫權(此時劉琦已死),這樣一來江夏郡就沒劉備什麽事了,曹操和孫權一人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