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版图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
://zhihu/question/30046079
说到“五代”,对这段历史,一般读者的印象是“有点乱”,其实所谓“五代”就是“梁唐晋汉周”——不过要在每一代的前面加个“后”字,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你只要记住“梁唐晋汉周”,就建构了基本的“五代谱系”。
譬如,说到“后晋”,就知道:这是“梁唐晋汉周”的第三个中原政权,在它之前,有“后梁、后唐”;在它之后,有“后汉、后周”。
而“后周”完了,就是“大宋”。
“梁唐晋汉周”,是不是一下子就记住了?
另外还有与“五代”差不多同时,参差错落着的所谓“十国”。
我把它们的国名和兴亡顺序略作调整,你也可以一下子记住它们:
南唐、南平、南楚、南汉、前蜀、后蜀、吴国、吴越、闽国、北汉
前面四国的名字头上都带“南”字;后面两个带“蜀”字、两个带“吴”字;最后两个单记。
1分钟,也可以记住。
这“十国”都不是正式的中原王朝,可以统称为地方政权。
我编一个顺口溜,你来记:
五代梁唐晋汉周,唐平楚汉南在头,

前后蜀国两个吴,闽国北汉十国休。
先从唐朝说起。
那时,李隆基和杨贵妃刚在澡堂里洗完澡,安胖子就来了。
安胖子认杨贵妃当妈,李隆基自然就是他爹了。
唐朝的藩镇一开始就有,是用来镇守各地的军队。
藩镇本来也不会成祸害,但权力下放,军权、财政权等等一系列权力也都放出去了。
藩镇和中央都有一样的权力,为什么非得听你的?
身为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胖子力压群雄。
胖子请完安,回到范阳(保定厨师技校附近),准备造反。
前方奏报,安禄山领着军队打来了。
李隆基说,扯淡!
安胖子造反,当然不能说俺反他娘的。
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说皇帝身边有小人,姓杨名国忠,俺看不惯奸臣,俺妈不懂事,俺就给俺爹打扫卫生。
当时的唐朝是盛唐,承平日久,一百多年没发生过战争,临近州县哪里见过这阵势,纷纷望风而降。
眼看要杀到长安,李隆基才相信胖子真反了。
带着杨贵妃往西南跑,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在一个名叫马嵬驿的地方,杨国忠被愤怒的群众乱刀砍成了肉酱,愤怒的群众(其实是将士)继续哗变。
无奈之下,为消众怒,李隆基勒死了贵妃。
那么,找谁打仗呢?
中央是屁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其他藩镇,让其他藩镇跟安禄山、史思明死磕还是可以的。
这意味着,其他藩镇也会做大做强。
以后怎么办呢?
封更高的官儿呗。
唐朝中晚期也有中兴,实际上安史之乱后也出现过韩愈所说的“明天子在上”里的圣明天子。
但王朝再猛,也经不住多出个败家玩意儿。
许多许多年后,零分小王子黄巢考试落榜,一怒之下,闹了起义。
小王子原先是个私盐贩子,小王子的小弟有一个叫朱老三的,擅长群殴和单挑。
投降唐军以后,老三领军,反过头来把起义军给灭了。
这个朱老三,就是后来的梁太祖朱温。
当时给他封了个宣武节度使。
朱温的同事,振武军节度使独眼龙李克用。
沙陀族,是个狠人。
其人勇猛无敌,人送绰号飞虎子,意思就是跟有翅膀的老虎一样战天斗地。
李克用领着他的十三个儿子和干儿子跟黄巢和秦宗权干仗,火力很猛,人称十三太保。
太猛了。
然后有一天朱老三就活腻味了,说要请李克用吃饭。
李克用说多谢多谢,我这就来。
欣然赴宴。
结果那是朱老三的埋伏,李克用拼了老命才逃出来。
李克用就揍朱老三。
朱老三就打李克用。
在此期间,朱老三称帝,建国为梁。
而李克用的地盘是山西及周边,故曰晋。
于是他俩就展开了五代十国原始状态的晋梁撕逼大战。
那日,李克用快死了。
他把他的儿子叫了过来,他看着儿子李存勖,说了自己的遗言。
该遗言名垂千古: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李存勖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五代的演变如下:
1、
朱温建立了梁朝,史称后梁。
他的北面就是李克用的晋,史称前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