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莫欺少年穷 莫欺少年穷:穷小子遭悔婚,娶其新娘妹妹,后上任省长,人生逆袭
莫欺少年穷:穷小子遭悔婚,娶其新娘妹妹,后上任省长,人生逆袭
盛唐诗仙李白诗中曾言“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判断一个年轻人是否能有所作为时,人们总将眼光拘泥于其家世出身和眼前的成就,但是能出人头地的根本条件在于一个年轻人是否具有潜质;有的人出身显赫,借着父辈萌荫能一帆风顺,却也是烂泥扶不上墙,可也有人虽然家境贫寒,却能坚韧不拔,大器晚成成就鸿鹄大志。
其实,正应了那句俗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清帝国已无法使广袤的中原大地重焕生机,社稷更替,万民倒悬,当末代皇权轰然坍毁,中国社会重新进入一个满含希望而又迷茫坎坷的动荡时期。身处在时时代逆境中的人们,也和国家一道探寻着出路。看似黑暗的漫漫长路,却也逐渐迎来了曙光的生机;蔡锷的命运也是如此,出身贫寒,立志报国,传奇一生,可称叱咤风云。
谈起民国名将蔡锷,他的一生,从一介贫寒书生到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雨。拳拳赤子心与绝伦的军政才能,让他的政治生涯辉煌无比。揭竿起义投身革命大业,能见先机,率先公开反抗袁世凯复辟,蔡锷的每一步棋都走得精准而果断。蔡锷小我私家,一生为国尽忠,说起他的情感过往,人们总将他和小凤仙的轶事传为美谈;但人们大都不知道蔡锷和其原配夫人的情事。
蔡锷年轻时最初是和同邑世家刘氏的嫡长女攀亲,最终却娶得了次女。然而这段出了岔子的婚姻却出人意料地美满幸福;在这段婚姻的背后,又曾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新娘悔婚,小妹代嫁蔡锷原名唤作蔡艮寅,出身贫农,在出人头地之前,他也如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艰辛度日;后来参加了革命才改名为“蔡锷”。蔡锷年轻求学时,父母劳于农事,终日辛苦也很难供他进学。幸而蔡锷天资非凡,被同邑的望族地主刘辉阁看好,讨得刘族长的相助,才能如愿求学。若非有刘氏相助,恐怕也没有日后的蔡大将军了。
当年刘辉阁一眼就看出蔡锷绝非池中之物,得到机遇定能扶摇直上,成为人中龙凤;便趁蔡锷尚且年少,指给他一桩婚事,将刘氏本家的嫡长女刘长姑许配给了蔡锷。那时两人虽然尚小,不谙世事,但自那时起刘长姑就已经对蔡锷心生嫌恶,觉得他出身贫寒高攀了枝头上的彩凤,因此连二人初见时,刘长姑都没有给蔡锷一点好脸色。话虽如此,但蔡锷那时一心致学,所以并未对刘长姑的白眼耿耿于怀。
后来蔡锷果然不负众望,12岁时就考取了功名,是乡里有名的秀才,到16岁时,蔡锷已经考进长沙时务学堂了。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蔡锷更加的潜心研学,少年的苦读为他日后到上海读书乃至留洋日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1904年,蔡锷自日本留学归国,返乡探亲时家人和乡里们提起了他和刘氏长女的婚事,打听之后刘家也并没有反悔的意思;就此两家人便择良辰吉日,准备为蔡锷和刘长姑完婚。
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如刘蔡两家人预料般顺利发展,临近完婚,刘长姑却心生悔意,她一心想嫁得一位家大业大的乘龙快婿,自己家境殷实样貌端庄,为什么就偏偏要嫁给一个读了多年书却还一穷二白的寒酸小子,便为自己感到委屈,所以整日抗议不从,誓不嫁蔡锷。结婚原本是天大的喜事,而新娘的一番作为却让蔡锷尴尬不已。
迎亲的花轿眼看就到了女方的门前,却迎来了新娘悔婚的消息;一时间,刘蔡宗族之间尴尬恼怒,眼看就要姻亲变仇家。两家的长辈都有心促成一段姻缘,奈何新嫁娘却因为嫌弃新郎官悔婚不嫁,于是就在乡里宗族之间演上了这样一场闹剧。
其实当时的蔡锷已然成才,只是还没有合适的机遇,所以在外读书多年仍然是一介白身。在那样一个封建色彩依然浓厚的年代,“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很多时候还是句空谈。刘氏虽然很看重蔡锷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但奈何百般劝说之下,刘长姑依然看不上蔡锷。
刘长姑一心想要金龟婿,然而从订婚伊始到蔡锷学成,十年之久仍然没有创下偌大家业的蔡锷越发引得刘长姑的嫌弃。但“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家长女无意于蔡锷,但是次女刘新英却慧眼独具,姐姐悔婚,那便妹妹代嫁。且说刘新英本是刘家庶出的妾生女,从小便不像嫡出的长姐一样备受宠爱,因此十分同情蔡锷。
而且说起来,刘新英和蔡锷也算是青梅竹马,少年时曾一起在刘家私学和乡里私塾读书,所以自小刘新英就知道蔡锷素有大志,即便如今仍然是区区寒门庶子,但是肯定能成就大事,对蔡锷不仅没有丝毫嫌恶,反而早就芳心暗许。所以在两家僵持之下,刘新英索性主动求嫁。既解决了这场闹剧,更是遂了自己的心愿。
大器晚成,当年之悔婚换来追悔莫及何其有幸,在现实的残酷,生活的拮据面前,仍然有一个女子对他诚心以待。虽然是临期顶替姐姐出嫁,却也是诚挚的真心。而受了退婚大辱的蔡锷,感念于刘新英的相许,伉俪之情越发深厚牢固。如若不是刘新英当初挺身而出,蔡锷恐怕还要左右为难,下不来台;所以后来为刘新英改名为刘侠贞以赞美其品德。

而自得不用下嫁于寒酸小子的刘长姑,其时甚至尚有庆幸。然而不过短短数年之后,刘长姑便尝到了苦果,忏悔不已。“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多年沉淀的蔡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时晚清政府已然大厦将倾,举国上下掀起武装革命的大潮。
蔡锷所部正是云南革命的主力军之一,他领导军队在云南境内连连大胜清军,战绩辉煌。后来清帝退位,民国伊始,云南自治,功绩斐然的蔡锷被云南军政上下一齐选举为省府主席兼省长。
而当初唾弃蔡锷的刘长姑怎么也想不到,短短七年之隔,蔡锷竟然成为了省长这等封疆大吏,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到云南省长,蔡锷可谓是颠覆了命运的不公。
后来蔡锷荣归故里,同邑乡亲尽然是刮目相看,姻亲刘家也是感念当初慧眼识珠。然而对当初趾高气昂的千金大小姐刘长姑而言,确实是悔不当初。倘若当初高瞻远瞩,嫁于蔡锷,省长夫人这等荣光她自然就能当仁不让了。
文/映真
云南(9)蔡锷(3)长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