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有哪些汗奸?
中国史上有哪些汗奸?
曹汝霖 (1877—1966)
上海人,字润田。
早年留学日本。
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务部副大臣。
1913年8月任袁世凯政府外交次长。
1915年和陆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1916年后任北洋军阀政府交通总长、财政总长。
1919年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三人。
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将曹等三人免职。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
1949年逃往台湾,后至日本、美国。
死于底特律。
江朝宗(1861-1943年),行名世尧,原名雨丞,民国时改字澄,道号大中,斋名四勿轩。
因排行第四,世称"四先生"。
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镇(今属金寨县)是北洋军阀重要人物。
江朝宗早年家贫弃学,入清末淮军将领刘铭传所设之麻埠继勋典铺习商。
清光绪十年(1884年)赴台湾投刘(当时刘督办台湾军务)参与抗击法军。
刘部克复基隆后,江被升任海军管带。
次年,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后,江返内地办理江南等地赈务。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时,随袁世凯出关,负责前敌饷械及侦探敌情。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江负责处理直隶、山东沿海地区义和团和教民之间纠纷案件。
光绪三十一年,江留办京畿冬防,协同守卫皇宫禁地,经直隶总督袁世凯保奏,以知府留于直隶委用。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成立"登极大典筹备处",江朝宗为该处成员之一。
1917年,黎元洪总统府与段祺瑞国务院发生府院之争,黎召"辫帅"张勋入京调停。
张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国会为调停条件。
时伍廷芳为内阁总理。
于是江朝宗于1917年6月12日当上国务总理,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命令解散国会。
时避难上海的国会议员们,以江非阁员不能任代总理为由,联名通电反对。
6月24日,江宣告卸任。
后被段祺瑞作命为将军府"迪威"将军。
1921年,江朝宗保荐许世英为安徽省省长,自己则以"太上省长"自居。
此后,江虽失掌军政大权,却以前清遗老、民国伟人、社会名流自命。
“七七”事变后,他投降日本侵略者当了汉奸。
由于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还举行了一个较为“体面”的葬礼
孙殿英1889年出生于河南永城县孙家庄,字科元。
早年,孙殿英投靠盘踞于安徽省亳州城的姜桂题部下。
后来,他率部流窜到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投奔“庙道会”会首李凤朝门下,两年后自己成为“庙道会”会首。
他拉着一批道徒又投奔豫西镇守部下当了营长。
挂名之后,他独立山头,成为土匪头子,搜罗教匪,扩充队伍,自称旅长,1925年被国民党叶荃部收编为混成旅。
他出任旅长,后又改称第二师,孙殿英任师长。
孙殿英率部在豫西、皖北一带到处攻城略地。
军阀孙传芳、安徽省督军陈调元对他追缉。
他率部流窜到山东济宁,投奔了直系军阀张宗昌,被收编为第三十五师,他任师长。
在改编为“直鲁联军”时,改称为第五师。
1928年6月下旬,孙殿英拥兵河北蓟县。
他串通惯匪马福田等人,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马兰峪东陵,率其工兵营炸开慈禧太后坟墓,从金椁内棺盗窃了大量稀世珍宝。
但他仍不满足,又率其工兵营掘开乾隆皇帝的坟墓。
他亲自进墓点视宝物,装了四五十箱,加封盖章后拉回军营。
后来他回忆说:“乾隆权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
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
孙殿英掘墓盗宝被马兰峪满族人发现后,满清皇族遗老以及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张园)的溥仪等人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严惩。
社会各界也纷纷声讨。
此事一时轰动全国。
孙殿英觉得事态严重。
为逃脱罪责,他到处活动行贿:托戴笠将所盗物品中最为宝贵的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将慈禧口中含的那颗宝珠送给了宋美龄;将“金玉西瓜”送给了宋子文。
国民政府表面也声言“要查办”,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孙殿英逍遥法外,未受任何惩处。
后来,孙殿英恬不知耻地辩解说:“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
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
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率其新五军在河北、豫北多次与日军作战。
但1943年后,孙殿英率部投降日军,当了汉奸“和平救国军”,配合日军多次和我军作战。
日本投降后,孙殿英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先谴军”,被蒋介石编为第四路军,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打内战。
1947年解放军生俘孙殿英。
后孙殿英被解送到河北武安县战俘营,为了照顾他,特地批准他带一名卫士照顾其生活。
开始,孙殿英劳动比较积极,但后来就不行了,甚至一度企图越狱,未得逞。
不久,身患多种病症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因救治无效而死。
汪精卫
1940年3月30日南京举行汪伪政府成立典礼
1940年3月30日, 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终于成立了。
原来的国民政府的建筑在沦陷中给日军捣毁得支离破碎,故汪氏的“国民政府”,迁入了战前考试院的旧址。
这天清晨,礼堂挤得满满的,没有热烈高兴的气氛,全场一片冷静。
汪氏出现了,许多居高位的武官是军装,文官是蓝袍黑褂,唯有汪氏穿着一套晨礼服,仍然如当年的丰采,但开始显得有些苍老和憔悴。
汪氏的演说,一向是充满煽动性,生动而有力,可今天他声音很低,讲话无力,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最失败的一次演讲。
他讲话的大意为: (1)大亚洲主义是中山先生北上过日时所提出的最后主张; (2)历史上决元百年不和之战(3)收拾山河,拯救苍生。
典礼在他讲完以后,匆匆地结束了。
在礼堂门口,全体合摄了一张照片。
一切外交上常例的各国使节的祝贺形式都没有,日本也并没有象周佛海所力争的派出了常驻大使。
连日本驻华最高司令官西尾等也是到了翌日上午,才往汪政府作形式上的周旋。
汪政府的成立颇为凄凉。
同日.重庆国民政府发表了一百多人的通缉名单,自汪精卫起,包括汪政权的院部会正副长官以及所有次长在内,一网无遗。
王揖唐安徽合肥人,早年曾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下任职。
“七七”事变后,叛国投敌,曾任华北临时政府内务总长,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等伪职。
1940年春,日本派遣军总参谋长被调回国,王曾设宴欢送,并呈递感谢状。
王逆在致欢送词中称赞其功高勋著,此次离任回国,“真令人有离别慈父之感”。
国人对他这种明目张胆,认贼作父的丑行,无不切齿痛恨。
1940年10月,王逆应邀去日本访问,他参拜了靖国神社,还叩谒了天皇。
归国后曾写诗抒感明志,其中一首诗称:“八紘一宇浴仁风,旭日萦辉递藐躬。
春殿从容温语慰,外臣感激此心同。”诗的开头即对日本军阀征服世界的迷梦加以由衷的赞颂,接着表露了对被接见的感戴心情,奴颜媚骨溢于言表。
最后自称“外臣”,简直是“纳表称臣”,申明了甘心作奴才到底的心志。
此外,王逆还多次主持了“治安强化运动”,派遣伪军深入华北农村,破坏生产,屠杀抗日军民,更是其罪当诛。
王逆被捕后即起诉,由冀高法院刑二庭长何承焯主审。
王逆自知罪行重大,于是大耍花招,每次侦讯时都装聋作哑。
1947年秋,王逆委托律师刘煌等,突然举行记者招待会并散发声明。
声明承认附逆降敌,有罪于国,同时却反戈一击,声称刑二庭长何承焯曾在伪司法总署任职,是一小汉奸。
称“以小汉奸高踞堂上审大汉奸,将何以杜悠悠之口”。
消息传出,九城轰动。
南京司法部只得撤消何承焯职务,另委派吴盛涵为刑二庭长,重新审理王揖唐汉奸案。
在以后的侦讯中,王逆仍装病,对法庭询问,哼哼哈哈,不作明确回答。
如法庭命令他解释访日诗时,他推称这是文人游戏之笔墨,无深大义。
1948年秋,王逆终被处决,身中数弹而亡。
张景惠,字叙五,1871年生于辽宁台安县八角台一个农民家庭。
张景惠青年时代,跟随其父卖豆腐为生。
他善于结交朋友,经常出入赌博场上。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在东北陷于瘫痪状态,各地草泽枭雄,一时乘机而起。
张景惠也拉起大排,由商务会长出面,在八角台镇成立自卫团,自任团练大,为本镇的商号富户看家护院。
当时张作霖遭到土匪金寿山的袭击,借道八角台投奔冯德麟。
张作霖、张景惠二人一见如故。
张景惠拥护张作霖做自卫团的首领,自己情愿当副手,从此张景惠对张作霖言听计从。
1902年,张作霖决定投奔清廷,张景惠等人随之。
初任哨官,1903年提升为帮带,成为一名正式清朝军官。
1906年,张作霖任后路巡防营统领,张景惠也随之升为管带。
1910年,张作霖指示张景惠、汤玉麟、张作相等人,以现任管带身分进入奉天讲武堂学习,并让张景惠随时将奉天军政动态报告张作霖。
民国初年,张作霖任27师师长时,张景惠任该团长。
1917年,汤玉麟因张作霖重用王永江而与张作霖交恶时,张景惠最终站在张作霖一边,升任第53旅旅长。
1918年2月,张景惠率53旅劫持了直系从日本购置的一批军火,先后增编7个混成旅,张作霖提升他为暂编奉军第1师师长,随后被任命为奉军前敌湘西司令。
同年8月,张景惠侦知场宇霆与徐树铮相互勾结,用奉军名义,私自招募新兵4个旅,发展个人势力,密报张作霖,遂使徐、杨被逐。
张景惠升任奉军副司令,代表张作霖常住北京。
1920年9月,北京政府又发表张景惠为察哈尔都统兼陆军16师师长。
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张景惠被委以重任,担当奉军西路总司令。
但他战无决心,行动迟缓,整个战局因西路溃败而败。
战争结束后,张景惠寓居北京,直系曹锟贿选为大总统后,新设全国国道局,特任他为督办,张作霖深恨之。
1925年冬,张景惠因母病故,不敢奔丧,求张作相、吴俊升说情,张作霖乃准其回籍治丧。
张景惠回来先到沈阳,见到张作霖就痛哭流涕、叩头谢罪。
张作霖原谅了他,委其为奉天督军署参议,作为张作霖的代表,奔走于京、津之间。
1926年以后,先后任陆军总长、实业总长。
1928年6月4日,随张作霖返奉,身受重伤。
1928年底,张学良任用他为东省特别区长官。
因与张学良相悖,遂在东北易帜后,到南京任军事参议院院长之职。
“九·一八”事变,公开投敌,先后任伪参议府议长兼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伪军政部总长、伪满国务总理大臣等职,成为日本的最忠实走狗。
“八·一五”光复,被苏军逮捕,关押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7年死于战犯管理所。
终年86岁。
张敬尧(1881-1933)
北洋皖系军阀。
字勋臣。
安徽霍丘人。
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历任北洋军官第三混成旅旅长、江西南昌镇守使、第七师师长。
为皖系军阀首领之一。
1917年任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剿匪督办,旋调任察哈尔都统。
次年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因统治残暴,湖南人民曾展开驱张运动。
1920年被迫退出湖南。
先后在吴佩孚、张宗昌、张作霖部下任司令、军长等职。
1933年与日寇勾结,在北平(今北京)遇刺身死。
章宗祥 (1879—1962)
浙江吴兴人,字仲和。
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职。
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
1914年任司法总长。
1916年任驻日公使,与当时的交通总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舆勾结,在段祺瑞指使下,出卖国家主权,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国人民愤怒。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将曹、章、陆等免职。
1920年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经理。
1925年任北京通商银行总经理。
1928年后,寓居青岛。
1942年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谘询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居上海。
郑孝胥(1860~193
近代诗人,书法家。
字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
福建闽侯人。
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
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
光绪十七年,东渡日本,任使馆秘书。
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
二十年归国。
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督办广西边务。
宣统三年(1911),为湖南布政使。
清亡后,以遗老自居,先有楼在上海,题海藏楼,寓居于此,常与遗老辈相唱和。
最后叛国,追随日本侵略者,并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旧时朋辈,如陈衍、昌广生等,都和他绝交。
周佛海(1897-1948)
湖南沅陵人。
早年留学日本。
1921年7月参加gcdzg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回日本求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系。
1924年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等职。
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
1940年后,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汪伪政府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上海市长等职。
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
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
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伪满洲治安部大臣于身澄
不是皇军胜似皇军
陈璧君(1891--1959)
广东新会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乔治市(今槟城)。
女。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槟城与汪精卫相识,遂入同盟会。
宣统元年(1909年)追随汪去日本留学。
二年,随汪回北京执行暗杀摄政王的秘密使命。
1912年5月,与汪精卫正式宣布结婚。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38年随汪公开投降日本。
汪伪政权期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46年被国民党当局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终身监禁。
1949年5月,由苏州监狱遣送上海提篮桥监狱继续关押,1959年病死于上海监狱医院
陆宗舆(1876—1941)
字润生。
浙江海宁人。
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1902年归国后,任进士馆及警官学堂教习、巡警部主事。
1906年冬随载泽出国考察宪政。

1907年调任奉天洋务局总办兼管东三省盐务。
次年升任候补四品京堂。
1909年进京任宪政编查馆馆员。
1910年10月,被选为资政院议员。
次年秋任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
武昌起义后,任度支部右丞并代副大臣。
后任袁世凯总统府财政顾问。
1913年当选为参议院议员。
同年12月被任为驻日公使。
1915年初由袁世凯派遣,与陆徵祥、曹汝霖一起与日方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6月8日,由他在东京与日本换文批准该条约。
1917年8月,任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
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尔龙阳铁矿(今属河北)公司督办。
五四运动中,与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众斥为卖国贼。
6月,被罢免。
1925年后一度出任临时参政院参政。
1940年,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被聘为行政院顾问。
1941年6月1日病死于北平
伪“南京维新政府”成员
1938年3月28日, 梁鸿志在日本的扶持下于南京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管辖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敌占区和南京、上海两个特别市。
梁鸿志任行政院长,温宗尧任立法院长。
“维新政府”成立后,立即与日本签订《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要纲》等一系列协定,使日本得以迅速控制华中经济,掠夺中国的资源和物资等。
川岛芳子,号诚之,又名金璧辉,是驰名的国际女间谍,其父是逊清肃亲王,1915年生于日本,母为日本人。
三岁时丧父,经日本人川岛浪速收养,故取名川岛芳子。
川岛浪速之妻与日本皇后系属同宗,因此,芳子亦跻身于贵族,凡日本的军政各界要人,如近卫文?、东条英机、本庄繁、冈村宁次、多田骏、土肥原贤二等,均与芳子熟识。
“九·一八”事变的次年,即1932年春,川岛芳子与其任伪满新京市长兼警备司令的哥哥金碧东和多田骏司令等计议伪满军事。
她又与其侄毓?策划将伪满皇帝迎还北平,以复帝业。
其后常与特务机关长和知鹰二等研讨中国问题,主张利用汪精卫。
后又任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伪职。
日本投降后被捕,关押于北平第一监狱,以汉奸罪向河北省高等法院起诉,后被处决
参考资料:://club.sohu/r-kunming-9604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