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的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火烧 2022-08-25 03:22:43 1041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三寸丁”,一个是“红杏出墙”,一个是庸庸碌碌,一个是好高骛远。可是,生活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不是象《水浒》里面写的那样的人。武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一个是“三寸丁”,一个是“红杏出墙”,一个是庸庸碌碌,一个是好高骛远。

可是,生活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不是象《水浒》里面写的那样的人。

武大郎和武松在《水浒》里记载是山东清河孔宋庄人,也就是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清河县武家那村的人。

实际上生活上的原型的武大郎,原名叫武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

明初由山西晋阳迁到山东清河居住。

由于幼年丧父,从小就在有着一河之隔的黄金庄的潘家学徒。

武植从小就是好学,喜爱诗词练武,在干完白天工作以后,到了夜间就自己学习,清晨勤练武功。

潘家见武植少年有为,长的身材高大,犹如玉树凌风,并且得到四周的有识之人的好评,都说他以后必能成大才,所以,潘家将女儿许配给武植。

武植中年考取进士,官拜七品,为阳谷县县令。

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廉公明,深得民众的喜爱,送万民伞以敬之”。

这样的一位好父母官怎么成了卖烧饼的“三寸丁”了呢?在清河就有这样的传说。

武植在少年的时候,就一位王姓同窗好友,与武植特别要好,并且皆为盟友。

王姓的结盟兄弟在武植少年时候没少资助武植,武植并且明确表示与他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在进京赶考时,武植中了秀才,王姓盟兄弟名落孙山。

武植被放任到阳谷县做县令,在任期间,时时不忘自己的清贫出身,为清苦百姓任劳任怨,经常深入民进,解决他们的疾苦。

这时,王姓的盟兄弟家道落败,并且有遭到了大火临头,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盟兄弟武植,就到阳谷县找武植去了。

到了阳谷县的第一天,武植热情的招待了他,并且安抚他,自己一定会帮助他的。

可是王姓盟兄弟一直住了半个月,再也没有见到武植,以为武植是搪塞自己,不想帮助自己,就一怒之下,不辞而别回到清河。

在一路之上,王姓盟兄弟越想越有气,就编造了武植在阳谷不是做官而是卖烧饼,人也不是一米八,而是深榭身材矮小的“三寸丁”,夫人潘氏金莲也不是贤妻良母,而是水性杨花,红杏出墙。

等王姓盟兄弟到了家中,见到自己的老家原来的地方,盖了新的宅院,甚是华丽,自己还不敢进入,恐怕自己的妻子将祖宅卖掉了渡难关。

正在外面胡思乱想的时候,夫人在院内走了出来,问他到了家中为什么不进入。

王姓盟兄弟没有回到自己的夫人问话,急忙问这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家怎么变成这样了。

夫人告诉他,自从他走后第五天,武植就派人来到家中,出资翻盖住宅,安置生活必需品,又留下了许多银两供家中使用。

王姓盟兄弟听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武植,并且对于自己的鲁莽的举措非常后悔,马上翻身顺着原路返回阳谷,并且将自己贴的匿名帖撕掉,并且到阳谷县见到武植,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圆盘的告诉了武植武植告诉他,自己由于现在阳谷正赶上春种,百姓有着许多的事情需要自己亲自处理,怠慢了自己的兄弟。

毕竟自家兄弟是了解自己的,不用自己虚情假意的奉陪。

王姓的盟兄弟听了以后,惭愧死了,有撰写了歌颂物质的好多文章在自己走过地方张贴,一遍挽回影响。

可是,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王姓盟兄弟的匿名帖就此在阳谷和清河传开了。

没有想到的是,施耐庵又将这一荒唐事写进书里,将这莫须有的诬陷之词流传至今,真是老天故意戏弄好人啊。

武植后人,为了将这千古奇冤正名,一直保留着自武植以后的家谱,记载着从武植迁徙到清河县以后的族人的记录。

现在到清河县就能见到武植墓和碑文。

并且由自称是施耐庵的后人画家亲自将一幅字画送给武家后人,表示自己的祖先对于武家和潘家所造成的伤害给予正名。

因此武潘两家不再通婚。

(sohu民俗文化)

武植古墓 本墓建在河北省清河县武家那村南方,县城东3公里处,路北方。

武公名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称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人,搬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村)定居,公幼年丧父与母祖依,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中进士,官拜七品,与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

今侑葺墓室清淙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1992年冬,武家那村武氏族人挖掘了武大郎古墓。

墓穴呈圆井型结构,是座悬棺墓,发现一根腿骨,以此推测,武大郎身高应在一米八以上。

为缅怀先祖,武氏族人又对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并于1996年,筹资修建穿厅、展室、围墙、大门、甬道。

在墓前修建碑楼,并撰写碑文如下:

“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四老。

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

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裔胄,后徙清河县孔宋庄(现名武家那)定居。

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济。

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

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

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数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斯哉。

今修葺墓室,清源正名,告慰武公,以示后人。

是为铭记焉。

(丙子年仲夏立)

历史上的武松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武大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武植墓,现已列入河北省清河县文化景点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