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国演义孙策 孙策提拔的大将,身高一米九,手持宝刀立下头功,不幸溺水身亡
孙策提拔的大将,身高一米九,手持宝刀立下头功,不幸溺水身亡 208年,孙权听从大将甘宁的建议,任命周瑜为前部大都督,再次率军西征江夏,讨伐仇人黄祖。 鉴于孙氏昆仲,水路并进,五次西征江夏,黄祖命人在江

孙策提拔的大将,身高一米九,手持宝刀立下头功,不幸溺水身亡
208年,孙权听从大将甘宁的建议,任命周瑜为前部大都督,再次率军西征江夏,讨伐仇人黄祖。 鉴于孙氏昆仲,水路并进,五次西征江夏,黄祖命人在江面的狭窄处,设置防御工事。孙权水军逆流而上,结果在沔口(现在的汉口),遭遇黄祖的阻击。 黄祖命人将两艘用生牛皮包裹的蒙冲战舰,横截江面把守沔口,为了防止蒙冲战舰被江水冲到下游。黄祖下令用手腕粗细的棕榈大缆绳,捆绑巨石来固定穿身,蒙冲战舰上布置了一千多名弓箭手,轮流向东吴水军放箭。 董袭 孙权的水军,大多身无铠甲,轻装上阵,结果黄祖军箭如雨下,江面被堵塞,使得孙权军徒增伤亡,难以上前。周瑜命令水军舰队冲击敌阵,结果被黄祖埋伏在附近崖顶的士兵们,投掷的巨石和火把击败。 周瑜更改战术,偏将军董袭和别部司马凌统,是孙权水军的先锋,二人各率领一百名敢死队员,这群战士们每人身披两副铠甲,乘坐大船冒着箭雨冲击黄祖的水军。 董袭破阵 混战中,董袭冒着被射成刺猬的危险,举起宝刀,轻而易举砍断捆绑蒙冲战舰的两根手腕粗细的缆绳,黄祖的两艘蒙冲战舰顺流而下,被孙权的军队消灭。孙权的讨伐军得以继续前进,在接下来的战事中,吕蒙擒斩了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 黄祖兵溃,无力抵御孙权,于是逃离江夏,结果半路上,被孙权部下一位叫做冯则的骑兵追上并杀死,孙权用黄祖的首级祭奠父亲孙坚的亡灵。第二天,召开庆功大会,孙权举杯向董袭道谢:「 ”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董袭的宝刀,因此得名为「 ”断蒙刀”。 孙策 董袭是孙策的部将,字元世,又是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为字元代,会稽余姚(浙江余姚)人。董袭身高八尺有余,如果按照在马鞍山出土的,东吴左大司马朱然墓文物「 ”漆木尺”实物计算(一吴尺大约等于24.1厘米),董袭的身高为一米九二。 董袭膀大腰圆,孔武有力,孙策入主江东,在会稽郡高迁亭,遇到前来投奔的董袭。孙策看到董袭长得非常雄壮,便让董袭担任捕盗的「 ”贼曹”。 当时山阴地区,以黄龙罗、周勃为首,反对孙策的地方豪族起事,这群人虽是乌合之众,但人数多达几千人。孙策率兵亲征,董袭勇不可当,亲斩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被孙策提拔为别部司马,统领几千人部下,升任扬武都尉。 董袭 董袭跟随孙策,转战江东,多立功勋,但孙策不久遇刺伤重而亡。其弟少主孙权即位,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担心孙权年少,不能服众,便引见张昭、董袭,询问江东局势。董袭力挺孙权,并认为孙氏在江东据有地利、人和,没有外忧。 不久,鄱阳湖地区爆发彭虎领导的农民起义,人数多达几万人,董袭、凌统、蒋钦、步骘等人率部讨伐,董袭所向披靡,以至于敌人看到董袭的旗号,吓得四散而逃。叛乱在十天内被平定,董袭因军功担任威越校尉,升迁为偏将军。 东吴武将 217年春,曹操率部南征,兵锋直指濡须口,董袭随同孙权出征,守卫濡须坞。孙权命令董袭率领五艘楼船,前往濡须口,结果半夜,狂风肆虐,白浪滔天。 楼船有随时倾覆的危险,部下们希望董袭能乘坐小船避险,但董袭认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拒绝部下的好意,并下令再提此事,定斩不赦。 武将 结果半夜楼船倾覆解体,董袭在风暴中遇难,宝刀也沉入江中。孙权听闻董袭身亡的消息,换上丧服参加葬礼,并优待董袭家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原有罗贯中写给董袭的赞诗,后被清代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删除。 原诗:忆昔征黄祖,全凭董袭功。飞身临战舰,挥刃断长虹。图写丹青上,游魂雪浪中。濡须船破裂,流泪满江东。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 很赞哦!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