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在哪个皇帝手里灭亡的 倘若清朝沒有入關,歷史會如何發展?明朝是否會一直延續至今?

火烧 2022-09-12 19:38:52 1042
倘若清朝沒有入關,歷史會如何發展?明朝是否會一直延續至今? 有人說,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現在很可能還是明朝,再不濟也能夠撐到19世紀或者20世紀。這個說法不得不說其實很荒謬,看過明末那段歷史的人都

倘若清朝沒有入關,歷史會如何發展?明朝是否會一直延續至今?  

明朝在哪个皇帝手里灭亡的 倘若清朝沒有入關,歷史會如何發展?明朝是否會一直延續至今?
有人說,如果清朝不入關的話,那麼現在很可能還是明朝,再不濟也能夠撐到19世紀或者20世紀。
這個說法不得不說其實很荒謬,看過明末那段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不在清朝入不入關。
在哪?在明朝自身。
況且,當時是誰第一個沖入了京城,逼得崇禎皇帝心灰意冷地跑去煤山自盡?不是清軍,是李自成。
李自成若是稍微有點格局的話,大明之後的歷史就應該由大順來書寫,可惜李自成始終未脫流寇性質。
吳三桂若是硬氣一點,不打開山海關的話,清軍仍然還會被攔在山海關之外,等待著中原逐鹿出一個結果。
這一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背後,並不是由清朝入不入關所引起的,而是由明朝的皇帝和大臣引起。
換句話說,對於明朝的滅亡,清朝的攻打只是加速這個過程的其中一個原因,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實際上,明朝內部的政治、經濟(農業)以及軍事等關鍵領域的崩塌,才是推動明朝滅亡的致命因素。
明末吏治有多腐敗,自不必多言。
明末經濟也是慘不忍睹,農民沒地又沒錢,崇禎皇帝更是窮得要找大臣們借錢,誰有錢呢?崇禎找誰借錢,誰就有錢。
明末軍事同樣如此,軍隊吃空餉就算了,還沒戰鬥力,將士上了戰場也不敢用命,為什麼呢?因為前線有敵軍撲殺,後方有文臣虎視。
一個將領在戰場上稍微立了一點功,後方的文官集團就群起而攻之,不將這個立了功的將領打倒不罷休。
皇帝也不向著武將,誰讓武將政治地位低呢?所以,當時武將集團很委屈,沒多少人願意拚命。
願意拚命的人,要麼死在了戰場上,要麼死在了皇帝和文官集團的手上,總之這樣的人幾乎沒有好下場。
這樣一個病入膏肓的朝代,沒有清朝入關,難道就能繼續延續下去?顯然沒有這個可能,至少崇禎沒有這個能力。
崇禎沒有能力也就算了,還不懂得應該怎樣用人,時逢亂世,卻想著巴結文官,用文官的嘴炮和筆桿去擊退敵人?
這是瘋子和傻子才會幹出來的事。
何況,他作為一個皇帝,為什麼要巴結文官?拉攏即可,拉攏不得那就除掉。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清朝沒有入關,南明很可能會獲得最後的勝利,這也實在是太抬舉南明了。
因為南明的痹症和明朝幾乎一模一樣,雖然偏安一隅,卻還沒有危機意識,仍然還在爭權奪利。
這就註定了明朝的結局。
也有人說,如果清朝沒有入關,明朝可能會發展成為君主立憲制。
可是,可能嗎?
說實話,一點也不可能。
明朝的內閣和西方的內閣完全是兩個概念,明朝的內閣就是一個顧問集團,而西方的內閣擁有實打實的決策權。
明朝內閣存在了兩百多年,卻才出了一個張居正,張居正之所以能以閣權壓制皇權還是佔了皇帝年幼的便宜。
張居正之所以能夠正常病死也是佔了這個便宜,若是再晚幾年,等萬曆逐漸掌握了實權的話,他結局只會更慘。
從明朝內閣的本質上來看,它就根本沒機會發展成為西方式的內閣,因為它從始至終都是為皇權服務,從始至終都受到皇權的控制。
宦官是皇權的附庸,內閣又何嘗不是?
此外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實際上也是空中樓閣,明末所出現的僱傭關係根本就不可能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且不說明朝到底有沒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就當是出現了,有人說是清朝入關掐斷了這個萌芽。
可實際上,很多人忽略了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即便沒有清朝,明朝也會主動出手掐斷這個萌芽。
為什麼?西方之所以會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就是因為資本家的崛起,讓他們開始利用手中的資本去爭取更多的政治權力和利益,甚至是操控政治。
明明發展商業,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為國家積蓄實力,可為什麼歷朝歷代仍然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抑商政策?
因為統治者早就意識到了資本對皇權的危害性,所以才要不斷地打擊商業,將商人的政治地位劃為最低。
所以說,即便清朝沒有入關,明朝內部穩定,可是當明朝統治者認識到資本有了崛起之勢的時候,也一樣會動手掐斷。
屆時坐天下的會是什麼人,恐怕就是一個未知數,但是朱家或者李家應該都沒機會,鄭家或許會有六七分可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