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陈冰 宋朝也有「好聲音」選拔賽:李師師曾獨占鰲頭

宋朝也有「好聲音」選拔賽:李師師曾獨占鰲頭
影視劇中的李師師(資料圖)
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開封舉辦了「好聲音」選拔賽,分為兩組:第一組是小唱;第二組是嘌唱。
宋朝也流行「好聲音」。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開封舉辦了「好聲音」選拔賽,分為兩組。
第一組是小唱。小唱屬於雅唱,姐們的唱詞要玩高雅的,比如「慢曲」「曲破」,類似今天的美聲唱法。選手載歌載舞,自個兒用手或拍板打節拍,旁邊的樂手用觱篥、龍笛、笙伴奏。選手要唱出雅調,「聲音軟美」,節奏徐緩,一板三眼。
據北宋文娛榜發布人孟元老記載,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一路過關斬將,沖進小唱組四強。其中李師師獨占鰲頭,代表唱《少年遊》《蘭陵王》及《大酩》《六醜》,均是周邦彥友情作詞的,這曾讓「文青」徽宗娃極度眼紅。
南宋的小唱名角更多,《夢粱錄》裡提到了33個,比如金賽蘭、范都宜、唐安安、倪都惜等等;《癸辛雜識》中提到了「成何氏女」;《武林舊事》中提到了蕭婆婆、賀壽、陳尾犯、畫魚周、周頤齋、忤都事、丁八等。那時候,小唱《簾外花》《舞楊花》風靡一時,杭州人沒事就哼一哼。流風所及,在市井酒肆中,也活躍著民間小唱演員。
宋徽宗像(資料圖)
第二組是嘌唱。嘌唱就是通俗唱法,唱歌曲,唱曲兒,唱小令。用鼓板伴奏,急管繁弦,活潑恣縱,就像今天的《辣女生》《過年好》之類,熱鬧,俚俗,老百姓喜歡。開封的嘌唱代表是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杭州的嘌唱代表是施二娘、時春春、時住住、何總憐、白大鼻、葛四、徐勝勝、朱安安、陳伴伴、餘元元、錢演奴等。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一些官員、文人乾脆搞起了包養。比如仁宗朝的宰相韓琦,「家有女樂二十餘輩」,歐陽修有歌伎「八九姝」,蘇軾「有歌舞伎數人」,王黼有家伎「十數人」。西門慶向王婆炫耀,他的小蜜便是「唱慢曲兒」(即小唱)的張惜惜。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擔任副處級小幹部,喜歡喝酒,經常召伎勸酒。得,惹麻煩了,歌伎圍著他,拿張白紙,纏著老蘇填詞,老蘇厚道,基本滿足。唯獨一個叫李琦的歌伎,被落下了。
後來,老蘇又請李琦勸酒助興,李琦就使勁灌,灌得老蘇興致勃勃,醉書:「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贈李琦?」過一會兒,續了下句:「卻以城南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李琦借詩揚名,一躍成為「黃州好聲音」,從此身價倍增。本文來源: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