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应是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

火烧 2021-11-04 10:17:48 1045
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应是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是历史上忠臣与谋士的代表,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一生的成就令后世叹为观止,可是就这样一位天才人物也没能扭转蜀国灭亡的

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应是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是历史上忠臣与谋士的代表,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一生的成就令后世叹为观止,可是就这样一位天才人物也没能扭转蜀国灭亡的事实。

三国里面司马懿怎么死的 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应是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

诸葛亮千不该万不该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这也许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司马懿与诸葛亮是死对头,后期如果没有司马懿,相信诸葛亮进行北伐会顺利得多。但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不同,他并不是被人赏识才华才被挖掘出来的,他毛遂自荐于魏,虽然曹操看出他很有才华,但是也看出他野心勃勃,绝不会甘做池中之物,所以一直没有重用他。

当曹操感到自己寿元将尽之时,知道成就霸业应该由自己的子孙去完成,担忧于曹丕的智谋不及诸葛亮,所以叫曹丕既要用司马懿又要防着他。

街亭会战之时,诸葛亮高估了马谡也同样低估了司马懿。马谡以为据山头而立不仅视野宽广,能够将敌人动向尽收眼底,而且从山上向山下俯冲之势比能将敌人击溃。可是他不知从山上向山下作战讲求的是出奇制胜,适应于伏击。司马懿以来,采取的是不战,断你水源,慢慢的熬死你。最终街亭失守,诸葛亮粮草尽断,不得不撤兵回蜀。

在魏蜀两军对峙五丈原时,诸葛亮由于长途跋涉,不宜做持久战,所以诸葛亮送了一件女人衣服给司马懿,认为司马懿见到之后必定会开城应敌,可谁承想司马懿不但没有开城,反而是乐呵呵地把衣服给穿上了。司马懿采取的也是不战。

两次战役并非都是司马懿怕诸葛亮而不敢应战,如果迎战不见得会输,但是既然能不费一兵一卒就令你退兵,我为什么还要和你打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一直是我国古代兵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司马懿以他的形式给了我们很好地解读。

一直以来,司马懿都被人们戴上“老奸巨猾”、“老谋深算”的野心家、阴谋家称号,因为他不忠于自己的国家,想要取而代之。但是他真的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吗?

他刚正清廉、才能卓著。曹植也曾称赞他:“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就连他的政敌也说他是“有大志而深得民心。”难道他的“有大志”在某些人看来就成了想要谋朝篡位?

那我可以这样说:司马懿志在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但是在魏国几年他看到了人们为谋求私欲而至天下于不顾,国家国力日衰,所以与其做臣子不得重用,倒不如自己做皇帝救黎民于水火。

诸葛亮不如司马懿,也低估了司马懿。诸葛亮懂得只是为臣之道,他将臣子该怎么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司马懿懂得确是为君之道、隐忍之道,蓄势待发。冢虎,虎者,伺机而动。

为什么说诸葛亮低估了刘禅呢?不得不说,乱世出英雄,三国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虽然“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这些成语和句子是出自刘禅,但人们再傻也不会傻到拥立一个傻子为皇帝吧?

也许刘禅是笨了点,脑筋转的慢,但总不可能什么都学不会,在宫廷之中,拥有最好的资料,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育,再怎么样也会比一般人学得好。就像现在,富人都一对一教育,而我们始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虽然说刘禅没有什么用兵打仗的谋略,但是他却是三国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诸葛亮自然不会知道他的带兵北伐其实犯了刘禅的忌讳,在刘禅看来,诸葛亮帮刘备打下了蜀地又被临终托孤,诸葛亮可谓是权倾朝野,他这个皇帝不过是个摆设。

在如此乱世之中,坐在如此显眼的位置上,想要害他的人又有多少,何况他手上没有丝毫的权力,为求自保他只能装傻充愣,让别人以为他没有任何威胁。

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废除了丞相制,因为他不想再有人手握大权可以对他这个皇帝置若罔闻。“乐不思蜀”也不过是他为了保住性命而不得已而为之。

鬼谷子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装傻。”莎士比亚也说过:“装傻装的好也是要靠才情的。”

刘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享有仁宗庙号的皇帝,他并不昏庸。连李密也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齐桓公相提并论。

低估了司马懿和刘禅恐怕是诸葛亮最大的遗憾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