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历史意识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历史意识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证据意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历史事件或者人物产生探究思维,善于去探究证明事物的真实性,辨别所需要史料的真伪,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主要通过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讲述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重证据的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历史是发展的、前进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要靠证据来证明,比如在讲原始周口店人时,要告诉学生化石是其主要证据,通过考古工作者发现化石来判断原始人居住的部落以及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选择“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讨,积极思考,并保持开放自主,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从教材到史料,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使学生直接接触承载历史信息的史料,把《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和《大公报》等不同媒体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进行研读,进行对比,找出问题,并结合报纸的办报背景,让学生形成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在阅读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史料的背景,从而做出客观的判断。
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历史话剧的表演,使历史事件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供学生体会和思考,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就签订条约一事,可以编制成历史剧,分配角色如李鸿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排练,搜集资料进行编写,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下,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切实地感受历史人物内心的独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历史博物馆或者历史遗址进行考察,搜集故事传说,补充教材内容,锻炼学生的考察能力。

2.选用合适的教材和影视资源 当前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因此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图片和材料都是从具有可信度高的史料中筛选而来的,并且符合当时的学习阶段,框架清晰,历史时间顺序安排合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通过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重大历史事件,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重证据意识。
在学习历史课程中,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重证据意识,善于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搜集史料、阅读和运用史料,不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