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督教在元朝被称为什么叫 郝經是誰?為什麼被稱為元代名儒?

火烧 2022-01-25 13:38:40 1042
郝經是誰?為什麼被稱為元代名儒? 郝經,字伯常,澤州(晉城市)陵川人,生於金末亂世,是金朝大文豪元好問的弟子。金正大八年(1231),隨父母避難於河南魯山。次年,蒙古兵鋒南下,郝經又隨父母北渡,徙居順

郝經是誰?為什麼被稱為元代名儒?  

郝經,字伯常,澤州(晉城市)陵川人,生於金末亂世,是金朝大文豪元好問的弟子。金正大八年(1231),隨父母避難於河南魯山。次年,蒙古兵鋒南下,郝經又隨父母北渡,徙居順天(今北京)。其父主要靠教授生徒勉強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郝經十二歲時,才開始就讀於鐵佛寺僧張仲安之南堂,以興復斯文,道濟天下為己任,而後則專治六經,潛心伊洛之學,涉獵諸史子集。

(郝經(1223—1275)元初名儒。網路圖)

元憲宗二年(1252),忽必烈開府於金蓮川。郝經受舉薦,忽必烈遣使兩次召見,請郝經當幕僚,此間連上數十事折子,忽必烈看完後非常高興,就把他留在身邊。

金王朝滅亡之後,蒙古軍開始揮師南下,力圖盡快並吞南宋。郝經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向忽必烈講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的歷史經驗,同時通過對蒙宋雙方情況的分析,認為蒙古國是「諸侯窺伺於內,小民凋敝於下」,而南宋當時則是「君臣輯睦,政事修明,無釁可乘」(《元史·郝經傳》)。因而主張不要立即伐宋,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革除弊政,遵用漢法,選賢用能,創法立制,減輕賦稅,屯田墾殖,鞏固內部,使「天下一新」。

基督教在元朝被称为什么叫 郝經是誰?為什麼被稱為元代名儒?

憲宗八年(1258),他跟從忽必烈攻鄂州。蒙哥汗在釣魚城下受傷身死,忽必烈猶豫不決,正是郝經一席話,堅定了他北返爭奪汗位的決心。此間郝經被任命為江淮荊湖南北等路宣撫副使。

忽必烈按照郝經的計策,一步一個腳印,終於由一個蒙古宗王變成了「元世祖」。

忽必烈非常高興,立即重用郝經,授翰林侍讀學士,佩金虎符,帶大批從人出使南宋議和。

郝經此行,引起了大蒙古國內部一些漢人世侯的妒忌,平章王文統私下指使將軍李璮侵擾宋境,企圖假南宋之手破壞和議。南宋奸相賈似道也怕自己在鄂州私下與忽必烈議和納貢之事被宋帝知曉,命李庭芝派人把郝經軟禁在真州。

從此被囚禁長達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間,郝經曾多次上書南宋君臣,但在賈似道的阻止下,一切努力均付之東流。為了策反郝經,賈似道謊稱元廷兵亂,幾次派人誘降,均遭郝經痛斥。又派人假扮強盜夜闖囚所威逼、斷絕生活供應等,也未能動搖郝經的意志。

至元十一年(1274)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顏率兵伐南宋,又命禮部尚書中都海牙及郝經之弟行樞密陪都事郝庸入宋,責問信使無故被拘一事。南宋朝廷理屈詞窮,再加元軍所向披靡,不得不派總管段佑以禮送郝經一行北歸。元世祖忽必烈也派樞密院官及內臣近侍遠道迎接。不過他在歸途中染病,回到大都即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結束了他坎坷磨難的一生。

軼事兩則

冒死上書:辛亥(1251)年春,29歲的郝經在順天府(今河北保定市)賈副元帥家就教,一位陵川道士,赴燕都上香朝拜,過保定時,向郝經哭訴了家鄉百姓深受蒙古官僚壓迫而流離失所的悲慘景象。

當郝經聽了家鄉道士的苦訴,不光是淚水淌流,又火冒三尺,憤筆寫下了《河東罪言》,冒著不測的風險,上書給蒙古統治集團,出人意料的是,忽必烈沒有責罪郝經,反而召納郝經於王府。他深感這份「民書」血淋淋的分量,「民失,江山倒」!忽必烈1260年3月登帝位,立即頒發政令,革除了蒙古諸王直接向種地人征稅的權利,大大減輕了北方人的負擔。

大雁傳信:郝經出使宋朝,被賈似道軟禁在真州。這一囚就是整整十六年,其間,元廷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

郝經被拘幾年後,在1274年從宋人供食的活大雁中挑出一只健壯能飛的,系蠟書於雁足,放飛大雁。「中統十五年」實為「聖元五年」,郝經被拘於宋,不知元朝改元的事,所以他依此推之為「中統十五年」。(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本文來源:松鼠公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