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梵高是抽象派吗 寧做富死的畢加索,不做窮死的梵高
寧做富死的畢加索,不做窮死的梵高 公元1890年的一天,37歲的梵高掏出了左輪手槍,望了一眼陰沉的天空,然後開槍擊中了腹部。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一個9歲的小男孩——畢加索,正被窗外的景物勾去
寧做富死的畢加索,不做窮死的梵高

公元1890年的一天,37歲的梵高掏出了左輪手槍,望了一眼陰沉的天空,然後開槍擊中了腹部。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 一個9歲的小男孩——畢加索,正被窗外的景物勾去了魂魄,他不想聽課,只想描繪這番美景。
若干年後,他們都成了巨匠。
然而兩人的命運卻大不相同:
梵高生前窮愁潦倒,過著十足的屌絲生活;但畫作卻色彩艷麗,充滿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各種YY。從《星空》到《向日葵》,都表達著梵高內心對自由的極度渴望。除了與賣笑女子廝混,梵高就只剩下借酒澆愁了。
雖然一生畫了900多幅油畫,但有生之年只賣出過一幅畫,收入是400法郎……幾個月後梵高就自殺了。
梵高是窮死的。
相比於梵高,畢加索的人生燦爛輝煌。他是美術界少見的老壽星活到了91歲,他結過2次婚,在3段不同的愛情經歷中生了4個孩子。畢加索辭世後留下了7萬多幅畫作,還有很多的豪宅和巨額現金,總遺產約395億元人民幣,是美術史上最有錢的畫家。
畢加索是富死的。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兩者的命運有天壤之別?
而實際上,他們代表了兩種極端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都才華橫溢,但是做事的邏輯完全不同,我們今天做個對比,旨在給大家借鑒!
先看看梵高
梵高更加單純,他在還沒有畫畫之前是教士。在博里納日,他為那裡的礦工傳播上帝的福音。梵高渴望通過信仰為礦工築造精神大廈以此與苦難的日子抗衡,而與此同時,他也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去幫助村民。他把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自己蜷縮在馬棚里瑟瑟發抖;他替礦工出工,自己險些送命。
曾經梵高將一腔熱血投擲於信仰、愛情、繪畫、友誼,然而,它們接二連三的抽走了他的能量卻一去不返:信仰是那麼虛偽,戀人不接受他,他賣不出一幅畫,高更離開了他和黃房子,對於提奧,他千瘡百孔的心布滿內疚,瘋人院里的生活充滿恐懼和孤獨,大自然終於回歸至寧靜(梵高心中的大自然)……看來,枯竭之死是命定,彷彿十字架上血流而盡的耶穌。
梵高死於枯竭。雖然他有的是熱情,然而卻不知世間諸事並非只靠熱情,這點中國人更懂,因此發明了適可而止之類的中庸學說。梵高單純,能用的也只有滿滿的熱情,卻不知道,濃烈地熱愛生活的人常常因這濃烈而灼燒了自己。再多的熱情總有燃盡的一天,等到那時,單純如水的人再拿什麼來對抗荒謬而延續生命。
讀梵高,急迫地想為他找出路,怨恨他,同情他,可是也知道,他的悲劇是命定的。用美好的景緻作為告別吧:他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他單純,他的熱情是燃燒的流星,註定只能一瞬,上帝不舍天使,短短的瞬間便把他召回天堂,不忍他在人間歷經磨難,也知道天真的嬰兒無法忍受和抵擋這劫難。
再看看畢加索
畢加索出生並不輝煌,在塞納河右岸蒙特馬特洗衣船的畫室內,曾經蝸居著一大批落魄的藝術家——有的人甚至老死在那裡。青年畢加索初到巴黎,也曾在這裡的貧民窟棲身,後來就頭也不回地搬到富人區去了——畢加索也體驗過一段捉襟見肘的生活,只不過他知道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擺脫它。
畢加索總是幾乎是義無反顧地拋棄了他身後的大多數難友,不僅因為他懂得以與其他人不同的方式掙錢、生活,而且因為他不願過多回首早期的貧困:「西班牙人畢加索要比整天泡在酒吧的那些人混得好一些。他找到了一個謀生的可靠辦法:作畫,賣畫。那時他已經表現出自己與其他人的既相似又不同。
沒人會拒絕一個熱情、朝氣、力量、才華、獨特的男人,而這些都有幸凝聚在畢加索一個人身上,作為一個藝術家和情人,他無疑是可愛的。
世界給了他女人、財富,自我又滋養了其才華,拓延了其天賦。他是天使也是魔鬼,他若即若離,曖昧不清,沒人能真正懂他,於是迷也便越加迷人了。
於是他不停地更換女人,甚至故意讓女人為他吵架,為他難堪,這於他如看鬥牛一般地有趣;朋友落難時,恐損及自己的地位,舉手之勞他也是吝惜付出的,致使患難之交死於牢獄;他的女人,兩個自殺,一個精神失常,而他們都曾經給了他太多的情誼,他從中也吸收了太多的燦爛,這就是畢加索。
另外他非常有商業頭腦,據說畢加索出名之後,即使購買很小件的生活用品也喜歡用支票付款。為什麼?當畢加索已經是位聲名顯赫的畫家的時候,如果他用支票購物,得到支票的店主會怎樣處理那張支票呢?畢加索認為,店主與其拿著這張支票去銀行兌換那麼小額的一點現金,倒不如將這張有著畢加索親筆簽名的支票當作藝術品,趕緊裝裱收藏起來,至少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紀念品,說不定以後還能升值賣出去。於是,為了不花錢也能購物,畢加索就用支票去結賬,這就相當於現在的名人「刷臉」。
法國波爾多有座屬於極其神秘的羅斯查爾德家族的酒庄,酒庄出產的高級葡萄酒享譽世界。自從1945年以來,木桐酒庄的莊主菲利普·羅斯柴爾德每年都會邀請眾多繪畫大師來為其設計酒標,其中就包括畢加索,畢加索為其設計了1973年的酒標。但是畢加索並沒要酒庄付他錢,而是接受一批葡萄酒作為稿酬。畢加索認為,這批酒因為貼上了自己設計的酒標,其價值必然會飆升。除了可以留下來自己喝,將來拿出去賣,也一定會有更高的溢價。由此可見,畢加索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理財高手。
這就是兩位藝術家的處世方式,這裡沒有對與錯,只有自己選擇。而我更想說的是,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決定你生活狀態的往往並不是你的才華和能力,而是態度、方向。
不管如何,對於後世的人來說,這兩位都是大師,如同在黑夜裡閃耀的星辰,讓我們敬仰!本文部分材料來自《當梵高遇見畢加索》(向作者致敬)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聽說轉發文章
會給你帶來好運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