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感受汉字之美 二千多年前的漢字之美——古代封泥
二千多年前的漢字之美——古代封泥 封泥是古代印章蓋在門戶或包裹封口上的小塊泥土,防止被別人打開或拆動,也稱為“泥封”。最早關於封泥的記載來自《後漢書•百官志》:“守宮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禦紙筆墨
二千多年前的漢字之美——古代封泥

封泥是古代印章蓋在門戶或包裹封口上的小塊泥土,防止被別人打開或拆動,也稱為“泥封”。最早關於封泥的記載來自《後漢書•百官志》:“守宮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禦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
封泥主要流行於秦、漢。秦始皇時期,一本奏章就是一捆竹簡,作為當時的一種保密措施,上奏官員要將竹簡捆好,並糊上泥團,再在泥上鈐上自己的璽印,然後放在火上燒烤,促其乾硬。奏章被送到章台後,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親自驗查,封泥完好,確未被奸人私拆偷閱,才敲掉泥封殼禦覽。魏晉後,紙帛盛行,封泥之製漸廢。
封泥除了用來封護簡牘外也可用於封物。封物時主要用於封壇罐,古人把穀物等散碎食品放在罐中,為了防止別人擅自拆啟,用泥把器口填實,然後欽蓋上印。要麽就是用布把器口罩住,在罐口沿下用繩扎緊,用封泥把繩頭封住,最後蓋上璽印。
當印抑在泥上時,用的力度不同所得到的效果也是有差別的,古人也就是為了起到保密作用而隨手一按,可恰恰因為這個原因,封泥給人一種渾然天成,難以捉摸的美。
老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簡單幾個字卻道出了美的意趣所在,如果僅僅是奇古詭異,那麽封泥稱不上美,在欹側錯落的排列中卻不失平穩,正是這種“似欹反正”才帶給人以美的感受。
古封泥欣賞
戰國封泥:
秦封泥:
西漢封泥:
東漢封泥: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