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海枯石烂开什么动物 海枯石烂
海枯石烂 【成语名字】海枯石烂 gt 【汉语拼音】hǎi kū hí là gt 【成语解释】 gt “海枯”,海水枯干。语出唐.杜荀鹤〈感寓〉诗。“石烂”,石头粉碎。语出唐.杜牧〈题桐叶〉诗。“海枯

海枯石烂
【成语名字】海枯石烂>【汉语拼音】hǎi kū shí làn>【成语解释】> “海枯”,海水枯干。语出唐.杜荀鹤〈感寓〉诗。“石烂”,石头粉碎。语出唐.杜牧〈题桐叶〉诗。“海枯石烂”一语因海枯石烂万年难见,所以比喻历时久远。又依常理,海不会枯,石不会烂,所以比喻意志坚定,永不改变。>【成语典故】> 1、“海枯”:唐.杜荀鹤〈感寓〉诗(据《全唐诗.卷六九三.杜荀鹤》引)>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成语注解】> 1、方寸:比喻心。> 2、“石烂”:唐.杜牧〈题桐叶〉诗(据《全唐诗.卷五二一.杜牧》引)>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江楼今日送归燕,正是去年题叶时。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庄叟彭殇同在梦,陶潜身世两相遗。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6>更莫疑。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休指宦游论巧拙,祗将愚直祷神祇。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成语注解】> 1、庄叟: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生卒年不详。其人生观崇尚自然无为,逍遥自得;政治观则归于无为而治。与老子并为道家思想的宗师。> 2、彭殇:彭祖、殇子。《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彭祖,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后世用以比喻长寿。殇子,夭折的孩童。后世用以比喻短寿。> 3、陶潜:公元356~427,一名渊明,字符亮,东晋浔阳柴桑人,陶侃的曾孙。安贫乐道,尝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世称靖节先生。诗名尤高,堪称古今隐逸诗人的宗师。> 4、遗:舍弃。> 5、一丸五色:五种颜色药丸。指长生不老药。> 6、松薪:以松木为柴火。薪,木柴。>【成语出处】> 1、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2、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此时作念何时止?”> 3、元.贯云石〈红绣鞋.东村醉西村依旧〉曲:“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 4、《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 5、《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形容历时久远。> 使用类别 用在“时间长久”的表述上。>【海枯石烂造句】 > 1、这种大工程,恐怕海枯石烂也无法完成。> 2、等到海枯石烂,乌托邦的理想社会也不可能出现。> 二、> 语义说明 比喻意志坚定,永久不变。> 使用类别 用在“意志坚定”的表述上。>【海枯石烂造句】 > 1、纵然是海枯石烂,我对你的真情也绝不动摇。> 2、热恋中的情侣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3、这段坚贞的爱情,即使海枯石烂,也不会改变,令人欣羡。> 4、这对夫妻曾经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怎么如今却要离婚了呢?> 辨识>【近义词】:地老天荒,之死靡它,矢志不渝,地老天荒,海誓山盟>【反义词】:喜新厌旧,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参考词语】:松枯石烂>【汉语拼音】:sōng kū shí làn>【成语解释】: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1、宋.葛长庚〈贺新郎.一别蓬莱馆〉词:“一别蓬莱馆。看桑田成海,又见松枯石烂。” >【参考词语】:海干石烂>【汉语拼音】:hǎi gān shí làn>【成语解释】:即“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1、宋.王奕〈法曲献仙音.九曲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参考词语】:石烂松枯>【汉语拼音】:shí làn sōng kū>【成语解释】: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1、元.萨都拉〈过桐庐〉诗:“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松枯天地老。” >【参考词语】:石烂江枯>【汉语拼音】:shí làn jiāng kū>【成语解释】:犹“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1、《明史.卷一七一.王骥列传》:“石烂江枯,尔乃得渡。” >【参考词语】:石烂海枯>【汉语拼音】:shí làn hǎi kū>【成语解释】:即“海枯石烂”。见“海枯石烂”条。> 1、《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你若执迷不从,凭你石烂海枯,此中不可复出了。”>【海枯石烂的】> “海枯石烂”系由“海枯”及“石烂”二语组合而成。“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鹤〈感寓诗〉,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荀鹤对人心难测有感而发,他认为海干枯了,终有见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难了解他们的内心。“石烂”则是出自唐.杜牧〈题桐叶〉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重游故地时引发的感伤,用石头风化粉碎、松木变成柴火表示时间推移、世事无常。后来这二语被合用成“海枯石烂”,形容历时长久、意志坚定。如金.元好问〈鹧鸪天.颜色如花画不成〉词:“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又〈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至《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觉得这事作得海枯石烂,云净天空,何等干净解脱,胸中十分痛快。”则以“海枯”表示干净澈底,“石烂”表示不留痕迹。这种意义现在少用。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