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明朝历史简介 请介绍一下陵水县的历史

火烧 2021-12-21 02:25:12 1047
请介绍一下陵水县的历史 陵水县始置于隋大业六年 公元610年 ,距今已有139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7年12月31日改称(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北纬18°22′-18°47′、东经109°

请介绍一下陵水县的历史  

陵水县始置于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距今已有1390多年的悠久历史。

1987年12月31日改称(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

地理坐标为北纬18°22′-18°47′、东经109°45′-110°08′。

东濒南海,南与三亚市毗邻,西与保亭县交界,北与万宁市(县级市)、琼中县接壤。

县境南北长40千米,东西宽32千米,总面积112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128平方公里;人口33.01万人,其中黎族占总人口的56.2%,2004年底,陵水黎族自治县陆地面积1128平方千米。

人口33.46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74993户、总人口3346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495人。

),其中黎族占56.3%。

辖11个乡镇、114个村(居)委会、602个自然村,有2个国有农场和吊罗山林业局。

县政府驻椰林镇。

全县有16个民族,是个黎、汉、苗族人口居多的“大杂居,少聚居”的地方。

2000年全县人口32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85%;其他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15%。

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13,17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3,1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753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47元。

按不变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8倍、13倍和9·2倍。

大明朝历史简介 请介绍一下陵水县的历史

陵水黎族自治县有57.5公里的海岸线和正待开发利用的国家一级天然渔港--新村港、黎安港等。

100米深以内的海域面积有1, 225平方公里。

港湾面积有4.8万亩。

海洋常见的经济鱼类有30多种。

还有经济价值很高的白蝶贝、黑蝶贝、马氏珍珠贝、美腿螺以及明虾、对虾、龙虾、青蟹、螃蟹等。

陵水县矿产资源丰富,有钛(Ti)、锆(Zr)、锡(Sn)、铅(Pb)、石英砂、高岭土、花岗岩等。

钛储藏量约200万吨。

石英砂储藏量约1 亿吨。

高岭土储藏量约600万吨。

目前有待科学、合理地开采。

陵水盐场年产原盐2,000吨左右,日晒细盐和粗盐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入达。

全县现有公路147条,全长756.15公里,已实现全县各乡镇通公路,有99.1%的行政村在不同程度上通公路。

陵水黎族自治县大小河流共有150多条,水利设施较好,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利工程83宗,其中水库工程67宗,引水工程16宗。

还有提水工程39宗。

水库总库容量1.9 亿立平米,有灌溉面积17万亩。

水资源理论蕴藏量5.167万千瓦,可开发的装机容量有1.6143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384万千瓦,正在开发的小南平电站,装机容量0.126万千瓦。

陵水素有“天然温室”“热作种植宝地”之美称,是我国最早的南繁育种基地,陵水黎族自治县是海南冬季瓜菜生产、海水养殖珍珠主要基地之一。

这里盛产椰子、槟榔、益智、荔枝、龙眼、火龙果、圣女果、香蕉、芒果、果蔗、胡椒、西瓜、香瓜等经济瓜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