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载沣袁世凯 爱新觉罗载沣,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
爱新觉罗载沣,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
没了袁世凯的大清,在载沣的带领下怎么不到3年就崩溃的?
关注【历史深处】,看军人时代,读懂近代军阀!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后,光绪弟弟爱新觉罗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大臣,他的儿子溥仪当上了皇帝。之后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大清的决策者就是这个1883年出生,光绪去世时按虚岁算也之后27岁的载沣。可是不到三年的时间,1911年11月1日,他将军政大权交给了他一上台就他被免了职的袁世凯,彻底退出大清决策层。之后不到三个月,清廷逊位,清朝灭亡。
图1、爱新觉罗载沣
在载沣摄政的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清朝如此快的走向了灭亡。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这一期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载沣摄政三年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光绪、慈禧死后,载沣集中精力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袁世凯挪开,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他为何一定要将袁世凯弄走的原因。袁世凯被开缺之后,载沣代替皇帝为大元帅,统率全国军队,并任命自己的兄弟载洵为筹办海军大臣,另一个兄弟载涛管理军谘处(等于参谋总部的机构),之后他俩分别当了海军部大臣和军谘府大臣。通过这一手,载沣看似将军权握在了手中。可是没有多少军营经验的这三位对军队有知道多少?
载沣基本上是一个老好人,话很少,据说还有些结巴。27岁摄政的他,在皇族内基本不可能有什么权威。于是皇族内的各派系的矛盾斗争无比剧烈。基本形成这几派:管海军的载洵与之后成为军机大臣的毓朗是一派;管军谘府的载涛,和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是一派;管着民政部,手握天下警察的善耆是一派;掌握财政权的载泽是一派;光绪的遗孀隆裕太后也有一堆势力围在左右等。这还不说,势力本来就很大的庆亲王奕?痢?/p>
图2、隆裕太后
如此多的皇族派系,只顾为自己谋利,而身处中央的载沣性格本来就不够果断,让清廷面对复杂情况时,再没有了慈禧老佛爷的专行专断。决策能力下降是一方面,对大情况把握不住是另一方面。
如果细看预备立宪,之前虽然有袁世凯、张之洞等推动。可是1909年1月,袁世凯被开缺回家;10月,张之洞去世。预备立宪的事,完全是在载泽的引领下进行的。依照时间点,看一下1909年之后预备立宪发生的大事:1909年2月17日,清廷命各省正式成立咨议局,筹办各州县地方自治,设立自治研究所;1909年3月6日,发诏谕“预备立宪,维新图治”的宗旨;1909年9月1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预备立宪;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开首界常会;之后,国内预备立宪闹得不可开交,发生里好几次开立国会的联合请愿;1910年10月3日资政院正式成立,举行开院礼,载沣自己亲自发表训辞;1910年11月4日决定原定于宣统八年立宪期限,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1911年5月8日,成立责任内阁,被讥为“皇族内阁”。
图3、皇族内阁
看预备立宪的事情,在载沣的手上一步步失控,最终成了一个笑话。如果换一个稍微成熟的政治家掌舵,预备立宪的事情可能就不会搞的这么糟了。曾经有出洋经验的载沣,一直标榜自己是维新派。可维新派也好,当权派也好,作为大清的当家人,把控住局面,让事情平稳有序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可载沣没做到。
另一方面,载沣的运气实在是不好,接过的晚清的烂摊子也确实够烂,而且同时孙中山倡导下的革命、刺史风起云涌。从1909年开始到1911年,先后发生过广安起义、广州新军起义、熊成基刺杀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未遂事件、汪精卫刺杀载沣未遂事件、温生才击毙广州将军孚琦事件、广州黄花岗起义等。载沣自己也是革命党暗杀的对象,汪精卫刺杀载沣未遂,还未处以极刑,足可见载沣的性格柔弱的一面。
图4、刺杀过载沣的汪精卫
不过真正让载沣掌控的大清朝失控的确实铁路。在当时修铁路是一个热潮,各种资本都参与其中。一开始是外资,都外国人控制的铁路确实有损于国家利益。可清廷又没有足够的预算,于是就清廷就倡导鼓励民间集资,当时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拒外债、废成约、收路权”成为一时流行的口号。接着这股东风,各省商办的铁路公司相继成立。可成立的这些铁路公司,能力实在是差了一些,内部贪污腐败成风,要修的铁路没几条修通。反而借助外资修的铁路,修建速度快,京汉铁路、沪宁铁路和汴洛铁路三条长线自兴办后没几年就陆续竣工。
图5、四川铁路开工仪式(铁路没修成,却倒了大清朝)
于是在盛宣怀等官商的推动下,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全国铁路干线收归国有,结果引发全国各界的反抗。各地相继发生保路运动,闹得最凶的是四川省,为扑灭四川的保路运动,要征调湖北的新军进川。不想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湖北新军发动了革命——辛亥革命。之后各地相应,局面彻底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不得已,载沣只能请被开缺回家将近三年的袁世凯再次出山。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和您一起解读近代中国的军人政客们
爱新觉罗·载沣去世之后,醇亲王之位由谁接替?
按嗣子应为溥杰,但醇王过世时,已经是解放后,溥杰还在监狱中。况前清的优待政策当时已经废止,所有王公头衔已经取消。所以载沣为末代王爷。
爱新觉罗·载沣哥哥
爱新觉罗·载沣(1883.02.12—1951.02.03),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异母弟,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生父,母侧福晋刘佳氏。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1909-1912年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往天津幽居,后又去东北,拒绝日本人劝降之要求,并怒斥其子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1] 本 名 爱新觉罗·载沣 别 称 载静云 字 号 字伯涵、亦云,自号书癖 所处时代 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 出生时间 1883年2月12日 去世时间 1951年2月3日 主要作品 《醇亲王载沣日记》 主要成就 曾任晚清监国摄政王;1909-1912年清王朝实际统治者。 封 爵 和硕醇亲王清朝在爱新觉罗·载沣手里为什么亡的那模么快
清朝的皇帝都较为勤政,从康熙开始国家逐步繁荣稳定,但是到康熙后期国家也在衰落,老四雍正即位后,确实下了很大力气搞改革,国家也逐步恢复元气,给乾隆盛世奠定了很好基础。只是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新的思想传入中国,旧的体制未做有效的改变,才逐步亡国。
牛顿出生那年是明朝时期,在当年西方向清朝送的科技礼物来看,如果那时加以重视,没准现在还是君主立宪制呢。敷仪的爸是谁?
溥仪的爸爸是爱新觉罗载沣,是清朝道光皇帝的孙子
为什么说大清末代摄政王载沣,虽有多尔衮之时,但无多尔衮之运?
作为我们国家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一个纵观历史非常有意思的国家。在这个王朝出现了两位摄政王,这两位摄政王都是非常有名。大清王朝的建立,是由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位摄政王带领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这个王朝的终结也是随着监国、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与宣统帝而宣布的。
同为摄政王而两位王爷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就如同题中所说“载沣,虽有多尔衮之时,但无多尔衮之运”。
身处不同背景,就意味着不一样的结局。作为一名摄政王,多尔衮为自己的嫂子孝庄太后与顺治皇帝,努力付出,打下了整个大清江山。为之后造就辉煌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同时还受到乾隆皇帝的赞扬。
对于身处清末期,一个王朝动荡,力量衰弱、外敌强大的时期。建国摄政王载沣他所接手的是慈禧太后留下的烂摊子。虽然在当时而言他是一个名气很高,深得百姓爱戴的王爷,但是处在一个那样的局面,他替自己嫂子隆裕太后与自己儿子溥仪守护着大清最后的江山,但最终的结局难以挽回,不到三年的时间,大清就在内忧外患中灭亡。
多尔衮和载沣同为摄政王,但是他们一个身处清朝的初期,没有强大外敌;而另一个却处在清朝末期,王朝力量衰弱,四面环敌的时期;因此他们的结局注定不同。
我像请问大家一下清末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和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是不是一辈人
不是一个辈分的人 ,还有川岛芳子比宣统小一个辈,是宣统的侄女 而且是很远的侄女 !!!!载沣和善耆血缘已经很疏了 醇亲王世系

清宣宗世系的分支
新中国成立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还有活着的吗?
溥杰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弟。溥杰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伯父为光绪帝,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继承醇亲王爵位,后因辅政为摄政王。母亲是正白旗瓜尔佳氏荣禄之女。
溥杰有兄弟三人,姐妹七人。依次为溥仪(1906年生)、韫媖(1909年生,嫁郭布罗·润良)、韫和(1911年生,嫁郑广元)、韫颖(1913年生,嫁郭布罗·润麒)、韫娴(1914年生,嫁赵琪璠)、溥倛(1915年生,早夭)、韫馨(1917年生,嫁万嘉熙)、溥任(1918年生)、韫娱(1919年生,嫁王爱兰)、韫欢(1921年生,嫁乔宏治)。 杰幼年在醇王府作溥仪伴读,于1929年到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溥仪曾勒令其留下并与一满人女子结婚,但被日军发现并破坏),1935年回东北,在满洲国任军职(宫内府侍从武官)。 被赐“紫禁城骑马”的爱新觉罗溥杰1945年8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溥杰与哥哥溥仪逃至沈阳打算改乘飞机前往溥仪的父亲和弟弟溥杰日本,在沈阳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获,1950年8月被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羁押,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gcdzg的思想改造,到1960年11月获特赦释放(11月19日签署特赦令,11月28日执行)。之后与妻子重逢,并度过文化大革命。 1980年代后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1年11月28日获日本立命馆大学颁发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4年2月28日7时55分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死后骨灰一半葬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中山神社(嵯峨家的神社)的爱新觉罗分社内。另一半葬于北京 大清(12)没了(1)相关文章
- 袁世凯背叛光绪帝 袁世凯:光绪帝和溥仪的父亲载沣都想除掉他
- 袁世凯背叛光绪帝 光绪帝和载沣为何都想除掉袁世凯
- 末代摄政王载沣的最后两年 摄政王载沣在知道袁世凯是皇室敌人后为何还要用他?
- 张之洞载沣袁世凯 张之洞为何反对杀袁世凯?张之洞又为何叫“香帅”?
- 北洋军阀代表人物 晚清重臣张之洞谈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野心勃勃不可重用
- 张之洞载沣袁世凯 袁世凯对张之洞心结:宴请席间呼呼大睡怠慢自
- 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袁世凯人头就要落地之时,张之洞说了一句什么话?
- 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秘闻:张之洞进京求职军机处曾被袁世凯忽悠
- 张之洞载沣袁世凯 张之洞为什么反对杀袁世凯?他为什么叫“香帅”?张之洞轶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