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含比喻的成语 成语: 脍炙天下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火烧 2022-05-14 08:36:16 1051
成语: 脍炙天下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 脍炙天下 成语简解 编号: 3862成语: 脍炙天下注音: ㄎㄨㄞˋ ㄓˋ ㄊ|ㄢ ㄒ|ㄚˋ汉语拼音: kuài zhì tiā xià参考词语: 脍炙

成语: 脍炙天下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 脍炙天下 成语简解 编号: 3862成语: 脍炙天下注音: ㄎㄨㄞˋ ㄓˋ ㄊ|ㄢ ㄒ|ㄚˋ汉语拼音: kuài zhì tiān xià参考词语: 脍炙人口释义: 义参「脍炙人口」。见「脍炙人口」条。Emoji符号: 脍炙⬇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脍炙天下”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含比喻的成语 成语: 脍炙天下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脍炙人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唐僖宗乾符年间,周朴因遇黄巢之乱,不屈从黄巢而被杀。朴死后,僧人楼浩蒐其诗百篇,编成《周朴诗集》二卷。唐人林嵩为《周朴诗集》写了一篇序文,文中说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纵心灵于山林宇宙之中,视富贵如浮云。与当时的建州刺史李频、处士方干结为诗友,其间往来之诗作,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所称美传诵的好作品。文中「脍炙人口」原用于比喻美妙的诗文为人所赞赏、传诵,后则亦用来比喻事物精妙而备受称诵。典源: 此处所列为「脍炙人口」之典源,提供参考。唐.林嵩〈周朴诗集序〉(据《全唐文.卷八二九.林嵩》引)乾符七年,闽城1>殒贼2>。悲夫!先生名朴3>,字见素。生于钓台4>,而长于瓯、闽5>,与李建州频6>、方处士干7>为诗友,一篇一咏,脍炙人口。 〔注解〕 (1)闽城:地名。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2)殒贼:被贼所杀。指周朴遇黄巢之乱,于闽城遇害身亡。 (3)朴:周朴(?∼西元878),字见素,唐朝时人。工为诗,隐居嵩山,无功名之念。后避居福州,黄巢陷闽,欲用朴,朴不从,遂为黄巢所杀。朴为诗极尽雕琢,当时诗家称「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4)钓台:山名。地约当在今福建省闽侯县南。 (5)瓯、闽:地名。瓯,地约当今浙江省永嘉县。闽,地约当今福建省福州市。 (6)李建州频:即李频,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睦州寿昌人,累迁至都官员外郎,僖宗时为建州刺史。 (7)方处士干:即处士方干,唐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雄飞,睦州清溪人。其诗作清润小巧,为人有清才,隐居镜湖,日以诗酒自娱。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书证: 01.宋.周紫芝《竹坡诗话》:「林和靖赋〈梅花〉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语,脍炙天下殆二百年。」 成语接龙

“下”字开头的成语

下笔成章下里巴人下井投石下笔成篇下笔成咏

“脍”字开头的成语

脍炙人口脍炙一时脍炙天下脍炙海内

“下”字结尾的成语

骑虎难下双管齐下瓜田李下寄人篱下七上八下江河日下声泪俱下每况愈下十行俱下依人篱下五行俱下五行并下言泪俱下辞泪俱下移手上下七行俱下脍炙天下每变愈下数行并下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脍炙天下”分成的单字详解:

脍, 炙, 天, 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