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开国大将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火烧 2021-07-04 09:56:05 1061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在前文《这个皇帝擅长搞暗杀,连杀汉军两员大将,气得刘秀都坐不住了》中,大鹏也曾经说过。 光武帝刘秀除了运气特别好之外,文学造诣也不低,经常出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中国开国大将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在前文《这个皇帝擅长搞暗杀,连杀汉军两员大将,气得刘秀都坐不住了》中,大鹏也曾经说过。 光武帝刘秀除了运气特别好之外,文学造诣也不低,经常出口成章,其创造成语的水平不在孔圣人之下。 像什么披荆斩棘、得陇望蜀、举足轻重、推心置腹、危在旦夕、旗鼓相当、置之度外、乐此不疲、克己奉公…… 这些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都出自光武帝刘秀之手。不过,今天大鹏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差强人意。 ​ 这四个字语出自《后汉书·吴汉传》,是光武帝刘秀对大司马吴汉的主观评价:「 ”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这句话嘛意思呢?咱们结合前后语境,大概就是说,吴汉太能鼓舞士气了,一个人就能顶一个国的军队! 所以,差强人意这个评价可不低,要知道钱学森也不过才能顶五个师的兵力,人家吴汉可是顶一个国的军队。 不过,因为差强人意里有个「 ”差”字,好像先天就不太行的样子,所以后来,常用这个词来指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不过,人家吴汉的表现可不是大体上使人满意。他是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二位,是刘秀手底下最能打的武将,没有之一。 刘秀刚到河北的时候,十分落魄。时任安乐县令(今顺义)的吴汉,慧眼识英雄,主动投到刘秀麾下。 吴汉奉刘秀之命到幽州征兵,幽州牧苗曾从中作梗。吴汉乘其不备,将其就地斩杀,幽州各郡一下子就服了。 不久,吴汉又杀了更始帝派来抢地盘的尚书令谢躬,再次立下大功。后来,吴汉随刘秀消灭各路农民军。 ​ 刘秀登基之后,群臣推选吴汉为大司马,统帅全军,这进一步奠定了吴汉身为刘秀麾下第一猛将的地位。 不过,吴汉也有缺点,那就是御下不严。在南阳的时候,他放纵部下劫掠乡里,致使民怨沸腾,逼反了破虏将军邓奉。 在攻打成都的时候,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吴汉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数日,并杀光了公孙述、延岑家族,引得刘秀大怒。 公元44年,吴汉病危。刘秀亲自前往看望,并问吴汉有什么未了的心愿没有。吴汉道:「 ”臣愚昧无知,只希望陛下以后不要轻易赦免罪犯了。” 吴汉去世后,刘秀给他赐的谥号是忠侯,并按照大将军霍光的丧礼规格将其安葬。您说,刘秀对吴汉满意不满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好多人都把这个词用反了。他们在对结果不太令人满意时,喜欢说「 ”差强人意”。 ​ 虽然,语言专家不断撰文引导大众,希望大家都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但收效甚微,这不,某协又用错了。 除了差强人意,有类似遭遇的词还有空穴来风。2012年以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 ”比喻消息或传闻不是没有根据的”。 但是,将这个词用错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将「 ”空穴来风”这个词解释为「 ”比喻消息和传言完全没有根据”。 就这样,在知识精英与民间的较量中,民间完胜精英。由此看来,再过不了多少年,差强人意真的会变成不大满意了。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